摘 要: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期間,為了打造高質量課堂學習環境,既需要教師創新學科教學的思維,將學生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意識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又要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擴充和豐富,盡量選擇適合當前學生學習需要,能夠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式來進行授課。此外,為了提升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體驗,還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對話情境,從而讓學生在參與對話情境的過程中獲得別樣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良好學習環境;構筑方法
作者簡介:任秀文,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學校。
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當中,想要為學生構筑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需要教師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和優化。然而,在傳統學科教學思維的桎梏和作用下,多數教師并未對高質量課堂學習環境的構筑給予關注和重視,在學科教學期間,依舊關注和重視的是學生對于一些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記憶,不僅所采用的學科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新意,難以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主動性,同時所開發和設計的一些教學實踐活動也比較滯后,形式化嚴重,難以滿足現階段學生對于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另外,一些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授課方式,一時間難以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改變,長時間下去,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對于初中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和排斥心理。面對此種情況,本文從六個方面來進行舉例和說明,希望能夠為給初中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課堂學習環境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和建議:
一、創新教學思維,引發學生學習探究英語知識的意識
對于初中英語教師而言,將引發學生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意識作為學科教學的根本,融入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其不僅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對于英語這門課程給予關注和重視,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去。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真正意義上讓良好英語課堂學習氛圍的構筑成為可能。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科教學思維,將激發學生學習探究英語知識的意識落到實處。
例如,在“What color is it?”一單元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便給學生展示了彩虹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Wow, how beautiful! Today we'll learn a lesson about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讓學生試著準確說出彩虹上都有哪些顏色,從而讓學生在辨認的過程中引入本節課的學習。隨后,教師則從課文當中一些重點字詞和句型的學習入手,組織學生展開一次具體的“看圖說顏色”的活動。在此次活動當中,教師需要事先準備一些帶有不同顏色的實物,要求學生利用“When you want to introduce the colors, you can say...”“It's...”等句型來說出實物的顏色,比一比哪位學生說得又快有準。當然,在此期間,為了鞏固學生課堂所學,教師還指引學生利用自己那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教室內找一找與教師所展示實物相同顏色的物體,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以此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二、增添教學手段,激起初中學生課堂主動學習的興致
選擇更加適合當前學生英語課堂學習需要的方式方法來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其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活躍班級內部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氛圍中更加容易地去獲取學科知識內容。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從激起初中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入手,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和優化。
例如,在“Is this your pencil?”一單元的教學之中,教師從一些基礎英語詞匯的學習和記憶入手,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便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一個識詞游戲活動,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單元當中一些重要詞匯,并引導學生試著運用Is this /that 的一般疑問句及What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對這些詞匯進行學習和記憶,從而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英語詞匯,借此來為學生接下來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提供一定的支持。隨后,為了培養學生在一定語境下的詞匯運用能力,教師則將本單元當中的一些重點句型,如“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 / No, it isn't.”等利用微課動畫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呈現,并引導學生試著對微課動畫內容進行觀看,從而在觀看的過程中加深記憶。最后,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在參與英語單元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教師還就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了“Is this your...”的情境,通過學生不斷利用“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 / No, it isn't.”的句式來向其他學生進行詢問,從而讓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鞏固課堂所學。
三、創設對話情境,提升學生英語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感
初中英語是一門比較偏重學生對話的課程,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英語對話能力,讓更多的初中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教師除了需要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改良之外,還需要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對話情境。通過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從而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別樣的學習體驗,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對話情境創設對于學生學好英語這門課程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例如,在“Good morning!”一單元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便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一個開學第一天相互問候的對話情境,讓學生試利用“Good morning、Nice to see you again、The same to you.”等進行對話,以此來引入本節課的閱讀內容。隨后,教師則借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件優勢,為學生直觀呈現和展示一些人早上見面打招呼的情境示意圖,并要求學生試著聆聽相關錄音,進而學習和掌握情境示意圖中的人們是如何相互打招呼的。最后,為了提升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就本單元的相關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一場具體的情境對話活動。在此次情境對話活動當中,學生需要模擬一名教師在學校見到自己學生,然后利用“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 Mr./ Mis..”進行打招呼的場景,從而讓學生在實際對話的過程中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學習和記憶更加深刻,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四、舉辦實踐活動,鍛煉和拔高初中學生學以致用本領
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當中,著重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不僅能夠改變部分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學習存在的刻板印象,降低學生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難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具效果,切實在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鑒于此,想要打造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需要教師從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本領入手,切實加強學生實踐方面的訓練,多嘗試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實踐活動。
例如,在“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一單元的教學之中,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本領,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閱讀和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并指導學生在閱讀和學習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著重記憶“How much is...? It's... How much...? They are...”等一些句式,從而在記憶的過程中學會該如何去詢問某些物品的價格。在此期間,為了幫助學生對本單元知識內容記憶得更加深刻,教師還就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一次具體的“角色飾演”教學實踐活動。在此次“角色飾演”教學實踐活動中,由教師親自帶領學生模擬進行一些顧客到商場購物的場景,并根據場景內容來利用“How much is...? It's...”的句式進行對話,從而在對話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學以致用的本領,更為真切地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所在。
五、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扎實和鞏固英語課堂所學
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需要教師始終堅持貫徹和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對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做出一定的創新。而將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進行開放化的處理,讓學生自行選擇完成課后作業的方式,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質量,讓更多的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自信心,同時還可以扎實和鞏固學生英語課堂所學,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記憶得更加深刻。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創新和優化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方式。
例如,在“This is my sister.”一單元的教學中,一方面,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本領,教師就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快速閱讀單元文本”的單元閱讀作業,學生需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整個單元的內容,并在閱讀完單元內容后試著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從而在分享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英語閱讀本領。另一方面,為了培育學生的英語寫作本領,教師還就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主題為“介紹家庭成員”的單元作業,學生需要嚴格按照“This is my sister.”的主題,熟練利用英語課堂上所學習和掌握的一些單元知識內容,書寫一篇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英語作文,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此外,為了幫助學生扎實和鞏固其英語課堂所學,教師還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梳理單元內容,做好隨堂筆記”的課后作業。通過學生利用隨堂筆記的方式將課堂上所學習和掌握的一些單元知識進行記錄,從而讓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的價值最大限度地顯現出來。
六、重視教學反思,打造高質量英語課堂學習環境
高質量課堂學習環境的打造需要教師在課后對整個教學的過程進行系統化的反思和回顧,也只有對教學的過程進行反思和回顧,才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并找出自己在打造良好課堂學習環境中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將學科教學的反思作為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給予關注和重視。
例如,在“Do you like bananas?”一單元的教學之中,一方面,為了發現并找出單元教學期間自己教學上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教師巧妙地借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微課優勢,將整個單元教學的全過程利用視頻錄像的方式錄制和保存了下來,并在課下多次且反復地進行觀看和研究,從而逐漸找出了自己單元教學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進而在接下來的單元教學中及時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和改良。比如,部分學生在學習和探究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對于“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How does this food taste?”學習和掌握得不夠深刻,因此,在接下來的英語課堂上,需要教師將其作為單元教學的重點對學生進行講解。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明晰自己在單元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每小節一評、單元評價、學生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對自己學習本單元知識的情況進行系統化評價,從而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單元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在接下來的英語課堂上進行強化性學習和針對性訓練,真正讓單元評價助力于初中英語高質量英語課堂的打造。
總體來說,在現如今的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之中,多嘗試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英語課堂的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為接下來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研究依據。對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既需要教師從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本領入手,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極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又要從踐行雙減教育政策入手,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英語課后作業,從而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扎實和鞏固其課堂所學。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環節結束之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化反思和回顧,從而在反思和回顧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和不足,及時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做出調整和改變,從而真正讓好的英語課堂學習環境的打造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李保朝.基于新課改的高質量高中英語課堂構建[J].英語廣場,2019(5):131-132.
[2]汪艷君.小組合作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8):121.
[3]張立云,何嘉琳.初中英語教材的梳理與整合初探——初中英語高質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3):69-70.
[4]龐海德.新課標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視界,2013(7):35,69.
[5]王坤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26):250-2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