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
摘要:《臥虎藏龍》這部電影是李安導演的主要代表作,這部電影充分體現出我國的傳統文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展現給外國的觀眾,并且也獲得了好的口碑。這部電影將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深度刻畫,與其他電影相比,其細節的刻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這部影片中也運用了很多民族音樂,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電影中每一個打斗場面都具有震撼力。銀幕中出現的武打畫面始終都是一種藝術暴力,但是這部影片中出現的暴力美學得到了深層次的加工,將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融入其中,使得打斗場面得到有效的潤色,與傳統的武打電影格局有所不同,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模式,為我國其他武打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電影《臥虎藏龍》中民族音樂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臥虎藏龍》 ?民族音樂 ?運用
中圖分類號:J905
在這部影片中運用了一些傳統的民族音樂,并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影片的藝術價值,這部電影將畫面與音樂進行相互結合,使得影片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這些人物與音樂共同表現出來,并且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中運用獨立的音樂使得影片細節得到有效的處理,并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深邃,使得藝術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一、電影特色鑒賞
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初就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吸引了諸多影評人的述評,并且這部電影與其他武術題材的影視劇有著極大的不同之處,電影中的打斗場面與以往有很大的差異,其武打動作非常真實,影片不僅將藝術進行有效的升華,同時,將電影中人物的內心充分展示出來,也將電影的時代背景突顯出來,讓觀眾觀看到一個具有震撼的英雄事跡。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獲得許多的獎項,比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并且其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奇跡。在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其故事情節具有曲折性,在對電影故事情節進行描寫時使用全新的藝術,不斷對電影進行加工,提高電影情節的質量,使得其更加具有吸引力。電影中的畫面也是極為美麗的,將我國江南美景在電影中充分展示出來,使得觀眾被電影畫面深深地吸引了,電影情節隨著音樂的響起開始,就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有了繼續往下看的動力以及興趣。通過男女主角的對話,將道家的修煉充分展現出來,讓幻想通過直觀的形式逐漸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充分認識到民族精神的偉大。當女主角到達北京之后,四合院以及集市中所展示的畫面,給觀眾一種回到古代的感覺。
這部電影所展示的江湖恩怨將總體的藝術效果體現出來,電影中愛、恨、情、仇將電影的主題充分展示出來,使得電影中所具備的民族氣息更加濃厚。這部電影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武打影片,電影中的武打畫面與音樂進行配合,使畫面更具有層次感。電影中的第一次武打場面——俞秀蓮與玉嬌龍在進行奪劍大戰時,武打動作與緊湊的鼓聲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觀眾在觀看武打情節時,自身的情緒隨著每一次的武術動作不斷變化,也使得觀眾的情緒受到一定的影響。電影中高低起伏的城墻以及流暢的飛躍動作逐一展示出來,使得電影中的畫面情節更具有吸引力,同時,也將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充分展示在觀眾面前。
二、民族音樂的運用
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傳統文化,在這部電影中每個細節都與民族音樂進行充分融合,使得電影畫面更具震撼感,觀眾給這部影片給予高度的評價,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更高的國際聲譽。
這部影片采用合適的民族音樂,將民族特征充分的體現出來,而音樂的旋律也與以往的電影不同,其具有單純性、淳樸性以及一致性,影片中的和聲也是極為簡單的,將其中的特色進行充分利用與體現。這部影片在選擇音樂樂器時挑選了許多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使得這部電影的配樂既具有統一性,也具有多樣性。電影配樂《南行》所使用的民族樂器是具有特色的竹笛,竹笛展示出的音樂具有悠揚的旋律,將江南地區美麗的景色有效的刻畫出來,使得影片內容更具亮點。在此畫面所使用的配樂是《穿越竹林》,利用我國民族樂器——簫作為旋律主體,將江湖氛圍有效的體現出來。在配樂《交鋒》中,使用民族樂器琵琶進行演奏,其鏗鏘有力的聲音就像金屬撞擊后所產生的聲音,具有雄偉的氣勢。而影片中配樂《夜斗》中使用的民族樂器是西南民族的傳統樂器葫蘆絲,葫蘆絲的使用將寂靜的氛圍更好地出來了。
民族音樂在第一次打斗中展示出來,利用鼓聲與打斗進行融合,將影片中緊張的氣氛充分體現出來,同時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這也是影片中極為精彩的場景,并且將鼓聲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讓觀眾發現民族音樂的魅力之處,給電影增光添彩。
配樂《永恒的誓約》響起在玉嬌龍回憶時,讓觀眾欣賞到沙漠中極具震撼的打斗畫面,刻畫出一幅形象的藝術畫面。利用傳統的彈撥樂器進行配樂,將維吾爾族的樂器繼續充分使用,熱瓦普的彈奏將影片人物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來,通過人物之間的對比,將二者的形象鮮明地體現出來。與此同時,也使觀眾跟隨畫面進入沙漠地帶,增加了影片情節的震撼感。這部電影通過音樂層面以及視覺層面對藝術進行深度加工,提高了這部影片的電影效果,也打動了觀眾的心。
影片中配樂《南行》的運用,通過傳統民間樂器竹笛進行配樂,使得配樂的旋律更加優美、婉轉,與此同時,配樂中也具有鼓樂,利用鼓樂提高了配樂的活潑性,觀眾在觀看影片時,可以從女主角身上感受到輕快俏皮的感覺,豐富了女主角的形象。《小河淌水》在影片中得到有效的使用,隨著音樂節奏的不斷變化,使得音樂與影片得到有效融合,提高了影片的藝術性。音樂隨著人物的打斗場面不斷變化,使得觀眾也看的情緒高漲,而人物的情緒通過歡快的配樂逐漸體現出來,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民族樂器——簫的使用,其將江湖的氛圍通過另一種形式展示出來,同時也將觀眾帶入到江湖中,兩人穿過竹林時那種緊迫感得到充分體現。影片中青翠竹林的頂端,李慕白與玉嬌龍打斗的場面,讓觀眾受到視覺上的沖擊,二者不同的武術技巧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與此同時,這段配樂是緩慢的,但是卻將人物的心里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同時也使影片畫面具有藝術性,將電影中的高潮之處充分展示出來,也使觀眾對這兩個人物的故事發展以及命運的走向有著極大的好奇心。
《臥虎藏龍》中將東方樂器和西方樂器進行了緊密的結合,通過獨具音色的古箏和弦樂將當時的情境生動形象的體現出來,同時在古箏彈奏中還加入了角色打斗的聲音。通過模擬角色打斗中武器的撞擊聲給觀眾的視覺、聽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通過這種音樂渲染的形式,為電影《臥虎藏龍》增添了深刻的內涵和意蘊。在音樂的渲染下觀眾再去欣賞影片,能夠對玉嬌龍和俞秀蓮之間的決斗場面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這不僅能夠體現出兩人武器的名不虛傳,而且能夠為兩位主角的打斗增加光彩。
三、民族音樂的藝術功能
在中國電影中使用民族音樂已經成為一種特色,在電影《臥虎藏龍》中也運用了大量的民族音樂。電影需要將每一個細節進行充分掌握,將影片中環境以及人物的思想進行刻畫。運用民族音樂可以使影片故事情節更加深邃地體現出來,利用剛柔并進的民族音樂提高影片的畫面感。
這部電影的奪劍之戰部分充分運用民族音樂,緊湊的鼓聲將奪劍二人的命運進行安排,二者之間的你爭我搶,充分將古代江湖的特點展示出來,江湖人的命運始終都是曲折的,而配樂中緊湊、高低不平的鼓點也是代表著兩人曲折的命運。而此時的鼓聲已經不再是影片的陪襯,與此同時,其也將影片的藝術效果充分展現出來。《南行》音樂的播放將人物的心理展示出來,其歡樂的情緒充分體現在觀眾面前。
這部影片中所展示的民族音樂將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心理特征進行了深度刻畫。上述的配樂《南行》以及《絲綢之路》,將玉嬌龍所具備的放蕩不羈性格充分體現出來,使得影片的畫面更具有和諧感以及畫面感。而影片中的玉嬌龍這一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并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玉嬌龍這一形象通過民族樂器進行襯托,可以將這一人物活潑好動的一面充分展現在觀眾心中。在影片竹林的畫面以及配樂《穿越竹林》的襯托下,將人物李慕白以及玉嬌龍的復雜心境充分展現出來。二者對彼此都有難以下手的情感,因此,在緩慢的配樂中《穿越竹林》展示出來,與竹林整體的打斗場面相互融合,這使得二者的心理層面都出現波動,產生了不同的心理描寫,這使得影片增添了更多藝術色彩。
通過音樂可以將影片中情景的生動性逐漸展示出來,民族音樂可以幫助人們凈化心靈。在古代影片中添加民族音樂,可以使觀眾對影片中的情景色彩有一定的認識,讓觀眾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影片中的善與惡以及是與非。對于影片中《穿越竹林》《夜斗》以及《交鋒》等不同風格的配樂使用,導演以及電影的其他工作人員將這幾組民族音樂與電影情景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每一個細節都賦予不同的意義,并且觀眾在欣賞這部影片時可以獲得更多的感受。打斗過程中在視覺以及聽覺的帶動下使得武打更加具有氛圍,與此同時,也將電影模式創新后所帶來的藝術魅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使得觀眾隨著畫面的推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中,這樣觀眾可以更好地感悟影片中人物的心理思想以及武俠精神。對于一部電影而言,情景是極為重要的,影片中的一片竹林以及斗武場都使用了一個獨特的民族音樂進行襯托,這樣使得影片的藝術效果發揮到極致。這部電影的導演李安將這一點充分體現出來,在情景深度解析以及人物心理特征等不同的畫面都運用了獨立的民族音樂,影片中被涵蓋的內容以及人物的精神思想都隨著音樂的響起逐漸展示出來,讓觀眾看到一個藝術的盛宴。
影片中的主題思想也可以利用音樂進行表達。當前的影片中習慣使用音樂將主題展示出來,所有的影片都會具有中心思想,音樂播放的主要目的是將電影的主題思想充分體現出來,并將其中所具備的魅力也展示出來,使影片的發展得到有效的推進。與此同時,觀眾觀看這樣生動的畫面會加深自身對影片的印象。將音樂與情節進行結合可以提高影片畫面的藝術效果,利用音樂與故事走向進行聯系,使得故事發展更具震撼力,在這部影片中將民族音樂與情節進行結合使得畫面更具生動性。影片中主人公奄奄一息所展示的音樂與其中人物的心里特征以及心里描寫有著極強的切合性,利用音樂將人物的情緒充分展示出來,同時也使觀眾形成情感共鳴。民族音樂將這一畫面進行映襯,讓觀眾受到極大的感觸,與此同時,也將電影魅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從總體上來說,《臥虎藏龍》這部影片中民族音樂的運用發揮了強烈的藝術功能。首先,民族音樂推動了故事的發展,如果只是采取常規影片的方式來闡述故事和情節,很難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無法保證觀眾的觀影效果。而通過民族音樂可以通過其渲染和呈現出來的不同情緒特征,表現不同的影片情節和故事人物。比如在“奪劍大戰”中,通過鼓聲來書寫兩個人你爭我搶的狀態,從鼓聲中體現兩個人的命運走向,從而將江湖的特點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能夠在民族音樂的熏陶下理解電影故事情節的內涵,對電影故事產生深入挖掘的欲望和興趣。
其次,民族音樂能夠彰顯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從更加深刻的角度對其進行刻畫,在此基礎上體現情境的生動性。民族音樂具有凈化人心靈的藝術魅力,尤其在古代很多情境中,通過民族音樂的融入,可以將觀眾帶入到一個仿佛真實的情境中,讓其體會電影中夢幻的色彩,對于創新電影模式能夠起到重要的價值和作用,體現電影的藝術魅力。比如在《臥虎藏龍》這部電影中,通過《穿越竹林》《夜斗》《交鋒》這幾組民族音樂的融合使用,將電影情境和音樂巧妙的融合到一起,給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四、音樂創作陣容的民族性
針對《臥虎藏龍》中民族音樂的運用分析,可以發現音樂創作陣容中就含有很強烈的民族性特征,《臥虎藏龍》這部影片中的音樂是由譚盾和馬友友合作完成的,兩位在音樂方面有著很輝煌的成就和建樹。兩位優秀的音樂家從小生長在音樂世家,因此對音樂有著獨特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認知水平,兩人在合作完成《臥虎藏龍》影片的音樂創作時,將自己的想法進行了充分整合,發揮出了“1+1>2”的效果。馬友友是一位美籍華人,非常喜歡古典音樂,且對民族古典音樂有獨特的認知,在《臥虎藏龍》中,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有非常強烈的情感震撼,既體現出中西方音樂融合的特征,也展示出了大漠荒涼和悠長的情景,為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靈感。電影《臥虎藏龍》將華人藝術家的智慧進行了緊密的結合,在彰顯東方音樂魅力和美感的同時將西方樂器完美的融合其中,通過東方曲風和西方樂器的高度統一,體現出中西合璧的獨特魅力。
五、音樂氛圍的民族性
《臥虎藏龍》這部影片中對于民族音樂的運用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中音樂氛圍的民族性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部好的影片如果沒有足夠優秀的音樂進行渲染和支撐,那么也無法給觀眾帶來非常強烈的刺激和深刻的感受。在《臥虎藏龍》這部影片中,正因為有著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為背景,才將影片的情感以深刻的方式傳遞給觀眾。整部影片的音樂氛圍較為壯闊和悲涼,《臥虎藏龍》這部音樂串聯起了影片的多個故事情節,作為主要線索而存在,貫穿在整部影片之中。觀眾通過觀看影片和傾聽配樂,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到影片中,感受影片故事的悲涼,同時對主要人物產生同情心理。由此可見,《臥虎藏龍》這部影片一直都在悲涼的氛圍下渲染人物和情感,并且李慕白將死之時這種悲涼情感到了頂峰,為整部影片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內涵和江湖情感,也能夠反映出作者內心的寂寞和悲涼。
六、“中西合璧”主題音樂彰顯東方文化意蘊
通過《臥虎藏龍》這部電影,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西洋樂器演奏東方音樂別樣的美感和特色,在中西合璧的主題背景下,體現出了東方文化的深邃意蘊。在影片中馬友友先生的大提琴占據了非常獨特的地位,發揮了重要價值,但是這一西洋樂器卻體現出了東方意蘊,這不禁給人帶來非常驚艷的感覺。在此之前沒有人想到用西洋樂器能夠彰顯出如此深厚的東方風情,可以說是中西文化結合的一次壯舉。在電影開篇就以大提琴發顫的音色和厚重的旋律給觀者帶來了獨特的聽覺感受,在這場聽覺盛宴中可以充分體現出東方文化的強烈特色。伴隨著影片的推進,電影畫面在大提琴音色的陪伴下,逐漸將如水墨畫般的景象映入到觀眾的眼簾,其中包括秀美的水鄉、古色古香的小城,這些都給觀眾帶來非常舒適愉悅的感受。大提琴的琴聲雖然悠揚,但是仔細聽來也能感覺到其中暗藏的殺意,意味著江湖的龍蛇混雜和兇險萬分。通過琴音漸遠漸弱的渲染推動了影片情節的發展,在俞秀蓮進京時配樂緊中有緩,在其到達京城時音調又逐漸增強,此時意味著影片故事已經正式開始。整部電影中的大提琴配樂絲毫沒有體現出西洋味道,反而將東方風情深刻的蘊含其中。
七、結語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中民族音樂的運用獲得了顯著的效果。這部電影對于我國電影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應用給這部影片提供了促進作用。同時這部電影也是我國電影中的一個標桿,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具有藝術氣息的,音樂的應用使得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具有畫面感,同時音樂的表達也使影片的主題思想充分體現出來。音樂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斷變化,其中的情節也就更加生動,將影片中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出來,也使得我國民族音樂得到有效的發展。與歐美電影相比,我國的電影沒有過硬的制作規模,制作技巧還需要不斷發展,不能利用主流形態與其進行競爭,但是,可以利用我國的文化特色對電影進行裝飾。對于我國的電影而言,可以通過人物、造型以及音樂上的不同特點將我國的民族特色展示出來,這樣中國電影可以通過獨特的文化個性確定自身在國際電影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文茜.電影《臥虎藏龍》中民族音樂的運用研究[J].文藝生活,2021(01):127-128.
[2]吳凱.中國民族音樂在電影音樂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7(20):2.
[3]王燦.電影《臥虎藏龍》中民族音樂素材的運用[J].作家,2015(7X):2.
[4]劉德崇.論民族音樂在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運用[J].作家,2015(7X):2.
[5]張曉薇.《臥虎藏龍》電影音樂中民族元素探析[J].藝術品鑒,2018(8X):2.
[6]蘇納.民族民間音樂與民族舞蹈之間的互動探討[J].戲劇之家,2022(02):89-90.
[7]林莉.當代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路徑研究[J].藝術品鑒,2021(36):53-55.
[8]李雪源.當代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路徑探究[J].文化產業,2021(35):55-57.
[9]程惠萌.論中國民族樂器在電影配樂中的色彩特點[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06):96-97.
[10]崔華琳.淺談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藝術及音樂個性[J].戲劇之家,2022(01):89-90.
[11]曲鑫.電影中配樂的創作樂思及指揮風格[J].藝術大觀,2021(14):68-69.
[12]張翔宇.配樂在電影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9(14):39.
[13]尹航.主題音樂在影片中的審美價值分析[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5(1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