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盛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大力實行,教學的過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作業的布置也有一定的創新。知識的學習需要有多元的銜接,課堂上學生所掌握的內容課下也需要有相應的鞏固,作業能夠達到反思在記憶的效果。作業的設計要緊追時代發展的潮流,依托雙減政策的理念而構建,以減輕學生的壓力負擔為主。作業的優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找尋到適合學生的作業,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關鍵詞:雙減理念;作業設計;減負增效
前言:作業反映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的作業更能夠豐富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知識的教學需要有一個過渡,作業的布置更要結合實際的內容。課堂的教學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不布置太復雜,具有難度的作業,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切實地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學生能夠學得開心,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一、科學構建內容,設計作業時長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堂上的知識學習有限,課后的鞏固再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作業更是轉換了其原有的形式,改變目的,以更加新穎的理念作用于學生的課外時間。科學的作業內容使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學生不需要花很長時間來完成,認真思考即可。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作業的看法,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對于作業的態度。綜合分析調查問卷的結果,然后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考慮作業完成的時間,減輕學生過重的任務。完成作業的時間是衡量任務負擔的一個標準,教師更要設身處地地思考寫作業的全過程,少量且高效地布置作業。
教師要仔細觀察平常學生各項表現,深入貫徹專注作業的理念,保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業的完成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所重復的重點整合,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探究,比如模仿一段相應的環境描寫。在主題上沒有嚴格的要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結合課堂上教師所講述的重點描寫方法,有效地遷移運用。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不僅僅只考慮一個層面上的知識理解,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上考量課程的各項異性,設計綜合易完成的作業。如此以來,作業的時間既不會太長,學生更會樂于完成模仿的作業。
二、融入分層理念,給予多樣選擇
分層是作業布置的有效形式,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多元劃分,學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在各種各樣作業選擇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尋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作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當雙減理念有效運用于作業層面,教師更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學習新的教學形式,不斷探索新的作業內容。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不同,彈性地布置作業,拓寬學生思維的同時,增強著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喜愛。此外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可以互相交流,他們選擇的都是最適合自己的作業,談論起來更能夠充分表達自我的看法,作業的意義由此彰顯。
針對不同課堂的內容,教師要深入挖掘其內在精髓,從不同的角度來布置作業。教師可以將作業進行分層,從簡到中等再到難,三個層次的作業井井有條。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通過觀察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狀態,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按照性格的特征進行劃分,既能夠互相幫助,也能夠優勢互補。在合作探究作業的過程中,每個小組是一個集體,他們會為了各自小組的榮譽而奮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作業的完成中。在分層作業選擇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有效合作分工,共同探索深層次的作業內容,共同集思廣益,挖掘知識的深層本源。每個小組選擇的作業內容不一樣,在課堂上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看法更加多元,他們將探究過程中的問題展現,共同研討。
三、完善趣味作業,創新實踐能力
作業要具有一定的樂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討論作業的形式枯燥乏味,僅僅局限于一些機械式的重復與摘抄,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沒有自我獨立的思考,更是會產生厭倦心理。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不同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經驗,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讓學生感知到多元知識的存在,吸引著他們探究完成。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許多課本里的小模型,將文章中所展現出內容直觀地放在講臺上。課下學生可以走近觀察,能夠觸摸體會,簡單的手工藝品啟迪著學生不斷思考。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相同的模型,隨機使用原材料,在制作的過程中深入探究課本里的世界。
趣味性的作業在于創新,在于動手實踐。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會學習到許多手工藝品的制作,在科學課堂上會接觸到許多自然界的動植物,在音樂課堂上領悟到多樣的樂曲旋律……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融合其他學科的特征,布置許多觀察作業、思考作業、實踐作業。這些都是學生所感興趣的作業內容,他們會認真思考,也會享受完成作業的過程。趣味性的作業賦予了學生不一樣的思考維度,知識更加純粹,形式更加多元。減輕學生雜糅思考的負擔,專注于做一件事情,知識的學習更能夠有效融合。
結語:雙減教育的理念影響著作業的集成,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不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滿足每一位學生的期待。知識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不需有超負荷的思考,不拘泥于束縛的形式,全身心投入即可。作業的構建既要豐富多彩,也要科學有效,真正踐行雙減政策,提升作業質量。
參考文獻:
[1] 薛克來. 語文課后作業的布置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17(20):91.
[2] 劉維華. "后作業設計":重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J]. 基礎教育研究,2020(18):15-16.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20.18.007.
[3] 慕春燕.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研究[J]. 學周刊,2021(9):69-70.
[4] 鄧紅萍. 深度學習視野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思維支架的搭建[J]. 讀與寫,2021,18(3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