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語文閱讀要求被提高了。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體驗過程中,不僅要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還要獲取一定的閱讀量。為了實現此要求,教師可以嘗試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在本文中,將結合自身的經驗,從凝練主題、結構呈現、整體設計和結合課內外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出了被動和封閉的特點,限制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降低了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為了解決此問題,新課標中提出了群文閱讀教學要求。所謂的群文閱讀是指以一個閱讀目標為中心,選擇相關的其他幾篇文章,師生共同閱讀,探究文本主題,通過碰撞思維,建構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升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立足群文閱讀的內涵,在實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活動的時候,采取以下策略對其進行應用。
一、群文閱讀的應用優勢
群文閱讀作為重要的實踐性教學過程,使教師根據教育重點能夠建立明確的學習主題,通過結構化文本的收集,幫助學生在多種文字材料的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所以群文閱讀課堂的本質,是通過開放性學習環境的建立,使學生在認真探究中參與學習活動,通過核心主題閱讀線索的分析,能夠通過思維的延展與個人智慧的體現,與教師共同在相互交流下進行對知識的更好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使系統化的閱讀課堂,真正尊重學生學習特點,也能體現文本價值的同時,幫助學生激發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擴大閱讀量并提升思維品質的同時,展現素質教育背景下群文閱讀課堂有序開展的價值意義。教師應優化教育模式,通過對群文閱讀自身特征的分析,可以建立充分滿足初中生閱讀規律的開放性課堂,引導其在批判思維的應用與信息資料的整合中強化閱讀能力,既使教育工作與實踐體系相結合,又在強化學生思辨意識學習能力、閱讀意識以及主觀批判精神的同時,使高效的教育工作培養出更有綜合素質與探索精神的優秀學生。
二、初中階段群文閱讀課堂的開展路徑
1.凝練主題,緊密聚合
選擇文章是有效實施群文閱讀的前提和保障。根據群文閱讀的內涵我們可以看出,在群文閱讀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們選擇多篇文章,而且要將多篇文章聚合在一起,如此使學生們進行整體閱讀,從整體上建立對文本內涵的感知和理解。因此,我在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首先會根據教學需要和教學主題,為學生們選擇適宜的文章,將它們聚合起來。
以《春》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先對文本內容進行了深入地分析,挖掘其主題內涵,以感知景色描寫,體驗情感為主題,為學生們選擇了《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文章。使學生們在大量的寫景文章的閱讀中,分析作者的寫景方法,感知在景色中蘊含的情感。
2.結構呈現,有機整合
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是符合初中生的閱讀實際情況的。從表面上看,這些文章較為簡單,很容易理解。但是,細細分析,可以發現,文章結構復雜,對學生而言是一大挑戰。因此,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真正地鍛煉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分析所閱讀文本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結構,優化不同的要素。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會指導學生們閱讀,呈現文本班結構,建立文本的有機組合。
以《孔乙己》為例,這篇文章結構較為復雜,為了使學生們有效地理解文本內涵,了解魯迅先生作品的特點,以及他在文章中寄予的思想情感,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將之前學過的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故鄉》《社戲》等引入其中,組建文本群,驅動學生們整體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我按照時間順序指導學生們閱讀,從而使學生們通過不同的內容,把握魯迅先生的人生經歷,感知魯迅先生的心路歷程,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文本結構認知,為深度地理解文本內涵打下堅實的基礎。
3.整體設計,橫向聯合
有效地組織文章是有效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首要步驟。但是,要想在群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們提升閱讀質量,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們從文本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們在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理解信息的過程中,鍛煉閱讀能力。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遵循整體性的原則,對所選取的文章進行組合,指導學生們從整體入手,挖掘其中的關鍵信息,并對信息加以整合,從而發散思維,為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做好準備。
以《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根據這篇文章的主題,我在課前先為學生們搜集了《敬畏自然》《大雁歸來》等文章。在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們使用對比閱讀法,對這些文章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各自的文體特點,使用的寫作方法,寫作意圖等。在明確的對比要求的驅動下,學生們自主地走進文本,展開對文本的細致分析,發現有價值的信息,便于理解文本,提升閱讀素養。
4.課內課外,有效結合
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是為了使學生閱讀到大量的文章,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并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積累閱讀經驗,鍛煉閱讀思維,提升閱讀能力。如此目的的實現,是以大量的閱讀文本為基礎的。盡管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中呈現了諸多的閱讀文本,但是相對于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閱讀要求,這些文本數量是有限的,是難以達成群文閱讀目的的。所以,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樹立開放意識,打破教材的限制,回歸課外,搜集與教材文本主題相關的其他內容,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
以《蘇州園林》為例,這是一篇經典的說明文,文章中包括了說明文的所有知識點。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加深對說明文的理解,掌握說明文閱讀方法,選擇了《動物為何不會迷失方向》和《生命科學的奇葩》這兩篇文章,驅動學生們整體閱讀,分析說明文的寫作方法、特點等。
總結
總而言之,在實施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凝練主題、結構呈現、整體設計和結合課內外這四方面入手,為學生們建構閱讀篇章,指導學生理清結構、感知文本主題,實現視野的開拓,提升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丁潔.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中華辭賦,2018(11):115.
[2]范文霞.靈性與理性的通融——基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