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峰
高中數學作為重點學習科目,包含許多重點與難點知識.而數學之所以會成為公認的重難點科目,原因在于該學科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就現階段教學而言,多數教師恰好忽略了培養學生此方面的能力,進而也讓學生感到學習越來越困難.
關鍵詞:思維能力;高中數學;培養措施
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予以創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對此,為達成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結合教學內容優化過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方式,還要采取額外的方式來提升其判斷、自主分析、思考及推理等能力,如此方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在新的教育發展趨勢下,數學新高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其全面性、靈活性、綜合性逐漸提升,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查角度越發豐富。受此影響,以往以單一的知識傳導為主體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數學思維培養工作側重從學生認知角度與思維延伸角度出發,通過構建課程知識內容與其數學思維發展遞進過程的聯系,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真正將課程知識內容轉化為自身數學理解認知,并在數學思維驅動下,將之內化為適用于自身的理解方式,便于教師在提升整體教學成效的同時,實現個性化教學,提升數學教學的全面性,也為學生提升自身數學思維靈活性與全面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重視預習的關鍵作用
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清晰化的學習思維,是培養其良好思維能力的開端。所以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應重視預習的關鍵作用,形成預習教學意識,合理安排學生的預習任務。如通過設計紙質預習單或電子導學案等方式設計預習內容,并將其發放給學生,使學生在明確預習內容的前提下對知識展開提前學習。同時,在其中設計問題記錄模塊與學習提示模塊,讓學生可以在預習中隨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使其能夠在提示模塊中的輔助學習材料支持下,更準確地理解新的數學知識。學生思維在課前預習中被充分調動起來,通過提前的自主學習鍛煉數學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形成預習思維與發現、記錄問題的意識,均有助于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更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更突出的學習能力,為其在課堂的有效數學思考奠定了良好基礎。隨著有效思考的加深,其思維能力必定提升。
(二)創建多元學習情境
處于高中學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偏好與個性心理,而高中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相對復雜抽象,需要學生保持較好的學習思考狀態,轉化課程知識內容,學習興趣就成為調動學生思維的關鍵。因此,基于學生興趣偏好與思維能力培養工作內容的多元化課堂學習情境,成為相關教師當下開展思維能力培養工作的重要途徑。多元化課堂情境內容涵蓋了與課程知識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合理產生認知障礙的問題情境、知識應用情境等,在課堂導學環節與課堂訓練環節均可應用至思維能力培養工作中。一方面,多元化課堂學習情境內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并為教師提供較多的師生互動時機,便于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延伸數學思維,確保思維能力培養工作與課堂教學工作協同進行。另一方面,多元化課堂學習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思維視角,便于其從多角度思考課程知識內容,深入理解課程涉及的知識概念的本質,便于其通過觀察思考其內在的規律,鍛煉自身的推理判斷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實現思維能力與其他數學學習能力的協同發展。另外,以多元生活為啟發,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關注學生課后思維發展空間,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向外延伸,打造課后教學活動場地,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從課堂拓展至課外,對學生課后學習與實踐進行動態監督和管理,及時為他們解決在課后實踐中出現的數學應用問題。使學生即便走出課堂,也能持續思考數學知識、討論實踐問題,思維能力得到持久的鍛煉,各項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合理設置問題梯度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模式,仍是當下高中數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受學生自身數學學習基礎與思維模式影響,缺乏設計的問題設置,往往難以幫助學生應對相應的認知障礙,進而在認知障礙驅動下完成數學思維延伸。因此,基于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習差異性的課堂問題設置,成為教師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相較于傳統數學教學中過于偏重知識傳導的課堂問題設置,該種問題設置形式更側重針對不同學習層級學生自身的數學知識水平與思維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為其提供不同的問題構成。一方面,該問題設置形式便于教師改變以往數學教學中為照顧主要學生群體,被迫采用適合教學速度與深度的教學局限性,在整體教學進度正常推進的情況下,實現個性化教學,在提升數學教學全面性的同時,使各學習層級的學生都能得到同樣的思維成長空間。另一方面,該問題設置形式也便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合理延伸數學思維,并通過逐步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收獲一定的成就感,提升數學學習信心與興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差距普遍明顯的環境下,這對于教師提升學生整體思維能力水平尤為關鍵。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需打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大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滿足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及核心素養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鵬.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策略研究[J].才智,2020(07):23.
[2]黃翔,童莉,李明振,等.從“四基”“四能”到“三會”:一條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線[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05):37-40.
[3]王海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分析[J].教育觀察,2019,8(18):112-113.
[4]樊照樹.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