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香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把語文學科要素融入到口語、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的學習中。在單元內容的教學中,通過整合單元語文要素,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相關能力,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
關鍵詞:單元;語文要素;小學語文
前言
將“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相結合的語文教科書,把語文元素作為主要的單元學習思想,這已成為我國語文學科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樣的教科書設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系統、全面的教學設計,把單元主題與語言元素結合起來,從而使教學更加完整、更加易于學生掌握。如此,教師通過對課本內容的銜接與交流,打破了語言單元教學中的困難,使教材內容相互銜接,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牢固,讓他們對語言元素的認識更加深刻。
一、分析為什么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和滲透單元要素?
語文元素主要是指構成語文的基本組成內容,關于語文要素的界定,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基礎的語文知識、語文學習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語文學習方法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偟膩碚f,語文要素就是指學生學習語文的知識結構、能力方法和習慣,是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提煉出來的語文學習訣竅,是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為了優化語文素養的培養過程,在部編版教材新增的單元導語部分不只規劃了單元語文學習的目標和內容,還對拓展的習作進行了具體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存在大量思想性的語文概念,多數學生難以理解。在學習下一節課時,經常會有上一節課內容都還沒消化的情況。然而語文學習是環環相扣的,并不是獨立的。要是基礎理論不掌握,語文要素不清晰,就會對學生的語文認知造成巨大的影響。
為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在這種具體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能夠清晰地對單元教學進行認知和規劃,能夠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目標,讓語文要素滲透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之中,滲透在單元的主題內容之中,從而發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各方面能力[1]。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顯得尤其重要。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和滲透單元語文要素的策略初探
2.1把握聯系,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教材為主,呈現出完整的單元內容。而掌握了單元語文要素,就是清晰地掌握了單元的學習方法,課堂內容的設計也就更加科學化,更加有針對性。所以教師要在單元語文要素的指引下,科學的進行課堂內容的設計,確保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期間,能夠正確的理解學習內容,單元主題,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吸收語文學習的關鍵知識,完成語文學習的高效化和科學化。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識字”部分,這一部分的語文要素內容明確為在鞏固字詞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優化學生的識字積累結構,提升學生的知識面,從而鍛煉學生的語文識字能力。所以這些簡短的小文章比較淺顯易懂,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就要將主要教學內容落實到學生識字環節上,主要引導小學生發展認讀、拼讀生字的能力,形成學生的語文基礎,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理解和認知的能力。
2.2建立聯系,構建完整課堂環節
根據部編版小學語文的編纂特點,單元文章就能呈現出語文要素。所以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既要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又要探索和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教學主要遵循編寫教材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每個單元語文元素的主要實現方式是課后完成作業和相關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對學生來說有些枯燥,而且缺乏真正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入手、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從而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此時,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理念,完善課堂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一個豐富而完整的教學過程。此外,未來加深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拓展,教師要在每課內容開始之前,帶領學生復習單元導語中語文要素的相關說明和要求,然后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針對該語文要素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加深單元知識的印象,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單元結構網絡。
例如,以《葡萄溝》一課為例,《葡萄溝》以短篇說明文的形式描述了新疆葡萄溝的風光以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在對文章的內容做詳盡地講解時,教師首先要明確這一部分文章的語文要素:風光。在這個部分的學習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我國大美河山的領略,產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濃烈的愛國情懷,并且通過趣味的文章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設計《葡萄溝》這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時,要緊緊圍繞這一語文要素要求來展開。在課前導入的環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這一部分文章的內容并且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思考這部分文章主要是圍繞什么主題來呈現的。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教師在導入時要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例如多媒體視頻、音樂等來吸引學生興趣,引出正確答案。其次,還要在學生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寫作內容之后,模仿文章進行簡單的小文章,小段落描寫,以求發展學生的理解和寫作能力。只有這樣,在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的學習中,加入語文習作的拓展,小學語文單元要素才能得到落實。
2.3優化評價,制定評價計劃
單元語文要素的評價計劃不只是要求學生在每個單元學習完成之后進行反饋和復盤,同時也要求老師在課后做好設計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查漏補缺過程,如學生可以在學習完每一章的語文單元之后,開始檢查學習成果,反思自己的知識點有無不理解不清楚的,要求學生在課后畫出語文章節知識導圖等。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是單元語文要素評價計劃的重要步驟,通過對課后作業的正確率的分析,教師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班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踐行深度的語文要素學習理論。此外,教師的反思是圍繞單元語文要素的課堂教學設計、后續教學策略上,要從備課時候考慮到教學情況,從學生的作業情況知曉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在發布教學評價時要發布形成性評價,而不是最終評價,且評價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通過學生的語文要素的了解和學習,實踐單元語文要素落實的有效性,促進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結語
總之,在使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時,教師要從全局出發,注意到教材中的語言元素的層次上升空間,把各個語言單元的內容從零碎的整合成統一的,加強學生對語言要素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理解、認知、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玉華. 把握語文要素,夯實語言積累——以統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為例[J]. 明日, 2021(14):1.
[2]王昌盛. 落實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要素的策略探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