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
摘要:隨著《綱要》的實施,許多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但是在現在幼兒教育的做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并沒有很主動和積極。
關鍵詞:數學活動;師幼互動;構建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教師和孩子們的互動,一直受到相關問題研究者的關注,并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問題。師生互動是老師和幼兒之間的友誼建設過程,師生之間的互動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幼兒園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雙向人際溝通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注重孩子們對事件的表現和響應,敏感的察覺到他們的需求,并以適當的方式及時響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動式。”
二、建構主義理論基礎
在教學設計上,現代數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的新概念,是引導幼兒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幼兒生活實際聯系。因此,數學教學,緊密聯系著幼兒實際生活,從幼兒生活經驗和視圖中現有的知識出發,創造有趣的情況,并引導幼兒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幼兒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從數學的角度初步學會觀察事物、思考,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就存在于他們現實的世界中,讓幼兒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三、當前數學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1.幼兒主體地位的缺失
對于數學教學和學習活動,在幼兒園老師和兒童互動中,教師和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對于行為的啟動和互動反饋方面都應該有主動權。然而教師則更多的是考慮怎樣去完成預期的教學目的,更注重基礎和系統的知識,而對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思考和反應有所忽視,往往是孩子服從,幼兒處于依賴約束的被動地位,缺乏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和操作欲望,是限制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的獨立幼兒教育,孩子的主體地位在互動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所以,我們要將主導權還給幼兒本身。學習數學重點不是結果,而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學習是幼兒邏輯思維發展的過程,如果幼兒沒有親自去操作和這個過程,沒有認真思考過程,那么這個孩子的邏輯思維就沒有整體性,以后每一次的活動他都會沒有任何的邏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這就違背了學習數學的初衷。
2.教師自身的數學概念缺失
數學本身就是很嚴謹的,每一個數學概念都必需要弄清楚,所以教師自身的數概念要首先理解清楚,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給孩子們講述。在備課時要將目標中數概念的知識理解透徹,比如:區分數字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如果老師自身沒有理解什么是基數和序數,那么給孩子講述時,孩子也是糊涂不懂的,這節活動上完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四、增加師幼互動的建構方法: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主體性
在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平等對話,在對話方面注重知識掌握,加強教師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是至關重要的。
針對數學活動的開展是否對幼兒學習有效,我們專門成立了數學教研組,每月定期開展數學教研活動,利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將一節活動從引入到最后的梳理環節都認真的進行梳理,以免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語言和操作環節,影響整節活動的效果。
(1)活動延伸法
由于幼兒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總是在一定問題的情況下產生的,當孩子們對教師給的教學材料、教學內容沒有興趣和探索欲望時,教師又能及時的、巧妙地使用這種情況,使兒童和提供的材料之間進行互動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例:幼兒在學習自然物測量時,一開始只是測量身邊較短的物體,但幼兒的興趣還是一直很高漲,于是我們提問:“你們還有沒有想量的物體?可以是更長的地方等等”于是我們繼續開展測量教室、操場等地方的長度,這樣給幼兒的積極性有一個可以抒發的機會,體驗他們的成功。這使得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孩子們通過積極的創造性的自主運作,建構自己的知識。
(2)區域活動介入法
每天幼兒都有固定的區域活動時間,教師引導對于數學活動中理解和操作不完全的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鞏固練習。在引導幼兒時要用童趣的語言吸引幼兒主動自愿的來參與活動,不能強求幼兒,教師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可以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鞏固學習。
(3)豐富互動材料
數學活動中互動最重要的就是要準備充足的操作材料。豐富多的材料首先就吸引了幼兒的眼球,讓孩子們有想嘗試、主動嘗試操作的欲望。其次材料的準備要有層次,有針對性行的根據幼兒發展情況提供不同難易程度的材料或同等難度的材料形式不同等,這樣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操作,不僅能達到教師的預期目標,還能讓幼兒沒有壓力的進行操作學習。
2.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
在孩子們的數學教學和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理解數學教學的內容和特點及數學教育和兒童的認知發展的規律,還要結合《綱要》、《指南》精神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行揣摩,準確掌握數學概念的屬性,用兒童可以很容易理解地、科學的數學語言來表達,以加強學習數學理論,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具,實踐和探索階段,逐漸提升實踐水平,在整理知識和反映情況中成長。
3.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
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孩子們的最近發展狀況,特別是兒童目前的認知水平,根據嬰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性,以確定最近發展狀況。教師應注意活動是否適合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難度,讓活動既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感覺有一定的挑戰。比如:我們的操作材料要分為集體性質的,就是每位幼兒都可以達到的操作水平,除了基本的操作材料,根據幼兒班級幼兒現有水平再提供一到兩組具有挑戰性的操作材料,讓能力強的幼兒能有進一步的挑戰,體驗挑戰帶來的愉悅感。
五、結論
總之,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建立一個有效的教師和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不僅使孩子們能夠感性的積累數學知識,還能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可以促進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老師和孩子們通過積極有效的互動,激發孩子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孩子們學會在試圖中理解,在學習上,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質量,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是教育事業中一個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