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晨薇 朱昕怡 趙怡 陶蓓蓓


摘要:仰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之一,其中的彩陶紋飾更是從古至今被運用于各個領域的經典裝飾元素,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極高的審美價值。文章從原始彩陶紋飾的起源、類別、特點出發,研究討論仰韶彩陶紋飾的美學特征。通過分析紋飾的后世演變、在現代其他領域的運用實例等,討論仰韶彩陶紋飾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不同應用手法,并針對彩陶紋飾在室內的不同應用進行實例分析。最后闡述彩陶紋飾為室內設計帶來的新的設計潮流和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紋飾的創新發展,將現代元素與中國傳統元素有機結合,使文化得到更深刻的傳承。
關鍵詞:仰韶文化;彩陶紋飾;室內設計;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3-00-04
1 仰韶彩陶紋飾概述
1.1 仰韶彩陶的起源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在漫長的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原始彩陶是最具有藝術性和代表性的藝術品之一,極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它的演變過程歷經千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展示了我國原始時期的文化與工藝發展水平,傳達了原始先民對彩陶裝飾圖案的設計創造,是當時人們審美情感的物質化體現。
1.2 仰韶紋飾的類別
仰韶紋飾主要分為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早期的半坡類型彩陶主要的紋飾多為樸實厚重的彩繪紋樣,如動物紋(魚紋、鳥紋、蛙紋、鹿紋)、幾何紋、編織紋等。其中魚紋是半坡類型彩陶中最常見的紋樣。比如魚紋彩陶盆,圖案是用黑色線條勾勒出來的,魚形圖案栩栩如生,還有些圖案中出現了人的面孔,寓意先民渴望得到魚。彩陶圖案中出現魚后,魚紋成為吉祥與財富的象征,從而在很多藝術品中都出現了魚紋,這些動物紋樣出現在彩陶上,表達了人們對漁獵豐收的愿望。
后來出現的廟底溝類型彩陶常見的裝飾紋飾為圓點、新月形、弧三角、植物紋(花瓣形紋)、渦紋和網紋以及弧線與直線相交而構成的三角形紋(幾何紋),還有少量的動物紋和編織紋等組成的復合紋樣。廟底溝類型的植物紋較為突出,多以黑色勾勒,兼用紅色的花瓣紋,這種色彩斑斕的花瓣紋在有些陶器上大量出現,表明在當時花瓣紋具有非同尋常的吉祥寓意,它象征著民族生存繁衍,因此能夠根據繪有花瓣紋的彩陶分辨出它出自哪里。
1.3 仰韶紋飾的特點
仰韶文化彩陶紋樣主要有動植物紋樣、人物紋樣等,早期的彩陶較為簡樸,基本為紅底黑彩,中期開始流行以白色、紅色涂料上色作為底色,然后加以黑色、棕色、紅色的紋飾。有的陶器上還會出現白色的鑲邊設計,陶器上的紋樣有鹿、鳥等動物紋樣,還有一些抽象的幾何形,如圓點、三角等。直線、橫條、波折等裝飾也會在彩陶中大量出現,一些彩陶上還有符號,這可能是文字的雛形。
1.4 仰韶紋飾美學
第一,純樸的自然美。仰韶陶器大多選用可塑性強的紅土、黑土和沉積土等手工制作陶坯,采用動植物紋進行裝飾,這樣的陶器燒制出來透露著一種自然氣息。同時彩陶蘊含著原始先民對于美的事物最純粹的情感,也是原始先民追求精神需求和審美表達的一種形式,表達了他們內心對自然的敬畏熱愛。仰韶彩陶所體現出的自然美,不但是對于自然環境的寫意,同時也體現出了原始先民對于彩陶紋飾的設計是經過深入思考的,是值得推敲的,也是以意寫形的最初體現手法,表達了純樸神秘的自然美。
第二,實用的功能美。功能美即物體功能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的美,例如仰韶陶器中的尖底雙耳瓶,這是一種汲水工具,造型上尖底、口小、雙耳。在盛水后,重心會隨水量變化,瓶要裝滿時,瓶身便會自動向上,不易傾倒。這樣的設計體現出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多重功能與審美意義,這樣的功能美在其他仰韶陶器上也有體現。
第三,精巧的裝飾美。原始仰韶彩陶紋飾中運用了多種不同的形式手法,這些手法增加了紋飾的裝飾美感,遵循裝飾美的法則,裝飾在合理的部位,運用富有美感的線條,彩陶的造型更突出,看起來更加鮮活。原始先祖通過這些彩陶紋飾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些圖案則是部族的標志,或是反映對神明和自然的敬畏。這些圖案用在彩陶上,富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起著美化陶器的作用,富有藝術感染力,有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
第四,旺盛的生命美。原始仰韶彩陶紋飾具有純粹強烈的藝術風格,即便在經歷了時代變遷的今天,依舊能從各種紋飾中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原始先民以大自然為基礎,將自然界的種種生命通過彩陶藝術表現出來,展現生命之美。原始仰韶彩陶紋飾從萌芽到演變,在整個過程中,能清晰明顯地感受到原始先祖對生存的理解和社會進步的表達,從彩陶自然紋樣的生命美切入能更好地理解我國的原始美學理念[1]。
2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仰韶彩陶紋飾蘊含了豐富的形式美感,這些紋飾運用了變化統一、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和諧等各種形式美手法,這些形式美法則是原始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彩陶藝術的應運而生,原始先民為了在裝飾上運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裝飾效果,以滿足審美要求[2]。可以從現代設計的角度將這些形式美手法結合傳統仰韶紋飾的圖案、色彩與材質,運用到現代室內設計當中,并通過直接引用、抽象表現、解構重組這三種應用手法在室內空間表現出來。
2.1 直接引用法
直接引用法即直接提取動物紋樣、植物紋樣、人物紋樣等樣式圖形或者采用部分圖形,作為設計的元素,依據現代設計的審美,沒有進行多余的修飾變化,在室內設計中直接應用。融入現代室內設計手法之后,在保留原始仰韶彩陶紋飾特有的自然、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的同時,將其內在蘊含的生命、意境、形式美完美傳達出來,其設計更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2.2 抽象表現法
隨著人們對美的事物的不斷追求,如今的社會倡導生態美,崇尚簡約而不簡單的室內空間設計,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遵循審美原則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將仰韶彩陶裝飾紋樣演變轉化,繼承原始彩陶紋樣吉祥美好的寓意,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抽象表現法便由此而來。抽象轉化法即在追求原始仰韶彩陶紋飾造型內涵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分析動物紋樣、植物紋樣、人物紋樣等樣式圖形的特征和規律,從中提取典型元素,并概括出可用于現代室內空間的元素,只保留紋樣本身的主體造型特征,在此基礎上運用變形、夸張、簡化的表現手法進行加工處理,將圖案符號化、意象化,并應用到室內設計當中,使其呈現全新的面貌,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帶給人新的視覺體驗。在抽象表現法的應用下,原始仰韶彩陶紋飾不僅保留了其本身的文化內涵,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
2.3 解構重組法
解構是將原始仰韶彩陶紋飾中原有的整體結構樣式進行分解,再根據分解后的紋飾結合具體的設計需求重新排列組合,產生新的圖案樣式。而重組就是在設計需求的基礎上,將原始仰韶彩陶紋飾中的部分零散元素進行重新組合,從而形成新的圖案樣式。因此,解構重組法即將原始仰韶彩陶紋飾進行分解,從中挑選特色元素,運用簡化、陣列、打散等表現手法,最終形成新的紋飾,將其應用到現代室內空間當中。解構重組的過程,不僅僅是紋樣再創造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保留紋飾原始特征的同時,賦予傳統元素新的生命和現代意義[3]。
3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實例分析
3.1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界面中的應用
在室內設計中把頂面、墻面、地面圍合出的空間稱為室內界面,將仰韶彩陶紋飾與室內空間界面結合,可以直接在墻上進行彩繪或使用含有彩陶紋樣的壁畫、裝飾畫、木刻畫,同時也可以將紋飾作為踢腳線裝飾,使空間蘊含中國古典韻味。此外,界面的紋飾選擇也要與該空間的整體風格一致,起到強化室內氛圍的作用。如圖1是一個對仰韶彩陶魚紋的再設計瓷磚墻面,通過將原始魚紋簡化、重組、排列,形成具有現代設計風格的樣式,并以清新的灰藍色和黃色搭配涂裝,為原本稍顯寡淡的空間增加了活力與動感。
3.2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家具中的應用
在室內空間,家具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家具時融入仰韶彩陶紋飾元素,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增強美感。可以著重考慮仰韶彩陶紋飾與家具功能部分的結合,如床靠背、椅背、抽屜把手、沙發扶手等,也可以將紋飾運用在家具的展示面,如收納櫥柜類的家具,同時從圖案的線性、色彩等各個角度適當在面板、柜門、屜面上融入仰韶彩陶紋飾元素。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裝飾方法不斷面世,還可以運用雕刻、彩繪、電鍍、鑲嵌、刻漆等方法來表現彩陶紋飾,使家具表現出古今融合之美。如圖2是一個現代矮柜,整體以胡桃木制成,四腳金屬支撐,造型簡約,但是正面的柜門使用了仰韶彩陶魚紋樣式,增強了古典美感,使其簡約卻不失細節。
3.3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隔斷中的應用
在室內設計中,隔斷的主要形式表現為實體的隔墻、中空的隔斷、屏風、分割感模糊的帷幔等。在室內空間的實際運用中,可以選擇仰韶彩陶紋飾中節奏感較強、風格較為多變的幾何紋樣進行隔斷的裝飾,既不會影響原有的空間整體風格,又可以增強隔斷的裝飾性、空間的趣味性和可看性。此外,在同一空間內的不同隔斷上使用同種彩陶紋飾,還可以增強空間裝飾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打造完整的東方美韻。如圖3是一款客廳屏風式隔斷,木制框架配以透光材質,上面裝飾了仰韶彩陶文化的幾何紋,充滿中國古典韻味,營造了一種曲徑通幽的園林意境,同時中間分割出完整的圖案,不遮擋視野,可以減弱界限感,增強空間的連接感和流動性。
3.4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陳設中的運用
優秀的室內陳設品蘊含豐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可以營造空間氛圍。常用的室內陳設品有墻掛、花瓶、紀念品、編制掛毯、裝飾織物等。而織物主要分為布藝、掛毯、地毯、窗簾、床品等,仰韶彩陶紋樣多用于室內織物裝飾,其中以花草等植物紋樣、鳥紋較多。在紋樣的運用上,不僅要表現出它原本的原始韻味,還要將其融入現代裝修風格加以創新,不斷嘗試,以迎合現代設計理念,與裝修風格統一。如圖4這款窗簾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仰韶彩陶的漩渦紋,在將彩陶紋樣簡化后,進行重復排列,并使用飽和度較高的黃藍亮色,使其明快而不失古典美感。
4 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設計中的意義
4.1 豐富室內設計的文化內涵
仰韶彩陶作為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瑰寶,在我國美術史和裝飾藝術史上是一朵永不凋謝的奇葩,其特有的精妙絕倫的紋飾、艷麗多樣的色彩、優美流暢的線條、傳統文化的特性,使仰韶彩陶藝術品獨具古樸、天然之氣。因此,當仰韶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將原始仰韶彩陶紋飾融入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便可使室內整體空間環境增添文化韻味。當下人們往往追求現代簡約的室內空間設計,這種設計雖然可以給人帶來較強的視覺沖擊,但往往文化內涵不足,缺少歷史文化底蘊,深入推敲就會發現其中的設計只是浮于表面。而仰韶彩陶紋飾經過藝術加工之后具有中國特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載體,全方位地向人們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運用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可以進一步營造自然淳樸的環境氛圍,更體現了中華兒女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精神追求和審美向往。同時可以啟迪人們通過對生活中自然形態的觀察、體驗與模仿,使視覺造型從觀察模仿走向自由創作之路,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4]。
4.2 傳承中國原始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文化的一支主干,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其中蘊含的原始先民的美好心愿也隨之傳達出來。因此,仰韶彩陶紋飾在室內空間的應用,不僅可以創造出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室內空間,豐富室內空間的文化底蘊,還可以傳承和發揚從原始彩陶紋飾中體現出來的中原傳統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原始先民的精神追求。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師應該抱著研究學習原始仰韶彩陶紋飾和發揚傳統文化與再創造新設計的想法[5],而非拿來主義,一味地照搬、簡單復制。作為歷史的產物,部分原始仰韶彩陶紋飾很難被現代社會的審美接受,因此必須對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剖析,從中提煉,不斷推陳出新,將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充分融合,從而煥發新的光彩。
5 結語
在追求傳統文化復興的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現代室內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現代室內空間設計離不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設計師應該明確優秀的室內設計作品不只有美觀性、前瞻性和時代性,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是時代性與民族文化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的結果。因此,設計師要深入解讀原始仰韶彩陶紋飾的種類、形式與特點,以全新的眼光審視其背后的內涵,通過現代設計的觀念視角,運用現代理念和思維,對傳統的原始仰韶彩陶紋飾進行重新定義,提煉、重組再創造,豐富室內設計作品的文化底蘊,讓傳統的裝飾紋樣在當代室內空間設計中得到升華,為將來的室內設計提供更廣闊的思路,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 謝馨熠.中國原始彩陶自然紋樣的美學探究[J].今古文創,2020(22):65-66.
[2] 江姍.從原始彩陶裝飾紋樣試探其設計之美[J].中國文藝家,2019(3):135-136.
[3] 李甜甜.中國原始彩陶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5(18):62-63.
[4] 陳昊.淺析中國原始彩陶紋樣對于現代設計的啟示[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2(3):26-28.
[5] 易紅杏.探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室內設計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居業,2021(8):40-41.
作者簡介:郁晨薇(2000—),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與理論。
朱昕怡(2000—),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與理論。
趙怡(2000—),女,江蘇宿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圖形語言。
陶蓓蓓(1982—),女,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環境設計與理論、媒體藝術。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1NFUSPITP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