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萱姿
摘 要:民族音樂在現代民族文化進步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民族音樂是中國音樂創新階段杰出代表。在民族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民族音樂的相關知識文化的發展也成為了一個重要部分。在現代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逐漸開展宣傳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了解了民族音樂文化,從而教師利用學生的課程,在呼喚了解民族音樂的時候,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和文化自信也得到了發展。由此,本文主要論述了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重要性以及傳承與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民族音樂? 小學 音樂教育 傳承與發展
[正文]在現代教育不斷進步發展的當下,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教育需求的進一步提高,教師必須對于小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方法。民族音樂也因教育重視而快速發展,然而,許多小學生在音樂教學系統中缺乏對民族音樂的理解,這也表現了現代教育中民族音樂在發展和傳承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在小學深處實施民族音樂的文化教育,建立全面地學習體系,從而使音樂教育傳統文化得到發展。
1、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屬于多民族的國家,音樂是相關民族文化的體現,在現代教育中民族音樂存在多種多樣的形式。因此,民族音樂在表達相關文化的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人民在生活中即興創作,從而使民族音樂進行創新發展。民族音樂的積累表現在人民的日常勞動中,能充分反映工作的愿望和對于工作的熱情。民族音樂是我國民族的文化傳承經過長期積累和底蘊而誕生的,學習民族音樂極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并了解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小學生能夠真切理解勞動人民所表達的真實情感。教師需要在學校傳播現代流行音樂的基礎上,使用正確的方法,使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和悠久歷史,并且不斷鼓勵學生學習音樂,讓學生通過快樂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習人民音樂,從而也要求教師們更加具有專業性地讓學生理解民族音樂。
2、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育傳承與發展的有效策略
2.1創建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課堂中關鍵的問題。民族音樂在小學學習中選擇教學的方式方法應該更貼近生活、更受學生喜愛,并具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教師培養民族音樂教育文化,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課堂生活中正確理解民族音樂文化,并且幫助民族文化進行傳承。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唱山歌》這一課題教學時,它是壯族人民的歌曲。教師可以利用電影《劉三姐》讓學生們觀影,利用信息化電影教學,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壯族文化的屬性,以及歌曲相關的故事梗概。課堂中要學習的這一課也是電影里的一段插曲,教師可以和學生學習并且一起唱電影里黃晚秋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首歌的概念,理解這首歌當時所創作的相關情況,了解電影角色的世界以及角色的情感,讓學生對于壯族的民間故事以及民歌的演奏背景,可以利用壯族人民喜愛唱歌和跳舞的習慣,讓學生在教室里圍一個圈,拉著手唱歌跳舞,更加深刻地讓學生理解歌曲,了解民族文化,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更有利于相關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與進步。
2.2創建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意識傳播
現代民族音樂中繼承傳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部分是無意識地傳播,就是以藝術家,利用娛樂和流行作品想融合的形式傳播。另一部分有意識地傳播形式,特別是學校里的民族音樂教育,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與中小學生的聯系引入,使學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深入在日常音樂的課堂中。
隨著現代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日常生活的更新換代,現代的民族音樂家,以及民間藝術家和娛樂活動逐漸消失,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空間越來越窄。在這種情況下,音樂教師將被要求幫助民族音樂以及文化進行發展,找回教育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傳播形式,走出領域,帶領學生理解課本,更加有效地讓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螃蟹歌》課程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引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邊唱邊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仔細聽取歌曲并且學習如何唱,用影片形式讓學生觀看理解歌曲的方言,表達歌曲所在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并向學生展示多種方式的民族音樂。所以,小學民族音樂教育需要更好地了解音樂,使民族音樂在現代文化遺產中的地位得到鞏固,并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因此,小學教師需要認識少數民族音樂,并且理解其在現代文化傳承中的關鍵性地位,與此同時提高教師的專業性,為民族音樂藝術的傳承發展作出專業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從而更高效地延續民族音樂文化。
2.3拓展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容
在現代小學教育的情況下,音樂材料中包含有許多中國戲劇、民歌等。在學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三種體裁形式的中國民歌入手,擴展和選擇具有代表性質的民族歌曲,讓學生可以輕松學習和演唱。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民族歌曲,結合當地的地理位置、生活進步、歷史和習慣等,教授我們的傳統音樂節奏、傳統文化歌曲、地方歌劇等,增加課堂的人性化,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音樂教育生活,同時也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得到最大的發展,教師想在課堂上開展教育活動時,必須重視民族教育。在分析和解釋教材工作時,教師必須了解當地少數民族的習慣和特點以及工作創作的背景。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學生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理解民族音樂。學校在教學中可以邀請藝術家解釋與民族音樂的相關聯系或開展這些活動,組織民族音樂主題和領域工作,駁斥民族音樂學生的理解,擴大與流行音樂的聯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現代教育需要,將民族音樂課程和其他課程相聯系,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激發興趣。使一些學生開始學習長笛和其他傳統音樂樂器。現代小學音樂教育保持活力的基礎上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滲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利用信息化音樂手段,推動學生開展音樂活動,為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提供更大的舞臺,調動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對音樂修養得到提升,使民族音樂更好的傳承進步。
參考文獻
[1]袁冬玲.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159.
[2]梁彩嬌.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融入與滲透[J].北方音樂,2020(03):139+141.CD7EF3D2-B1D4-4D01-8108-E78A8FB3E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