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姿
摘要:偽生活化的教育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較為突出的教學問題,本文主要基于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剖析偽生活化教育出現的根本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將生活化的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數學;偽生活化現象;應對策略;
引言
伴隨著新課改的革新與優化,教學大綱對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標準,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課堂中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夠取得理想化的數學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通過生活化元素來讓學生深刻認知、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但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著“偽生活化”的教學現狀,導致數學教學目標存在偏差,不僅無法展示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還會浪費很多的課堂時間與精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對“生活化”教學有正確的認知,選用小學生能夠接受、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偽生活化”現象分析
(一)教師在選擇“生活化”素材時不夠得當
“生活化”教學是為學習數學知識服務的,能夠在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思考和運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卻本末倒置了。教師只是一味地想要采用什么樣的素材才能夠顯得比較生活化,但是卻忘了這樣的素材是否真的適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導致了目前的“偽生活化”的教學現象——選取的素材過于浮夸。
(二)生活化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在數學課堂中落實的生活化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存在生活化教學情境“偽生活化”“偽真實性”的現狀,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興趣愛好來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缺乏參與數學知識探究、問題解決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與溝通,無法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融合在一起。同時,作業是檢驗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的重要工具,教師只是把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活動中,并沒有在習題設定、解決過程中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數學作業對學生來講是一項負擔,學生無法在習題訓練中運用生活元素、經驗,也無法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完善與調整。
二、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現象應對策略
(一)合理、科學地選擇“生活化”教學的素材內容
教師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選取課堂教學中的素材,做到“生活化”的同時,能夠科學、合理,與學生產生最大化的共鳴,進而更好地輔助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需要選取趣味性相對較強的素材,由于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課堂很容易變得枯燥乏味,趣味性的素材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保持較好的狀態。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之間流行的玩具、游戲來進行舉例,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交流和互動。其次,教師在選取素材時需要明確,素材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吸收課本的知識而準備的。因此教師需要考慮到素材與知識間的緊密性,防止素材選取得不得當而轉移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最后,教師選取的素材也應具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小學階段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學習更多的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思想觀。
(二)豐富學生體驗,落實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最好的數學教學模式就是應當置身于生活當中,通過生活當中的事例來發現數學學習的本質,從而進行數學學習。例如,教學“圓周率”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角錢、五角錢及一元錢這幾個硬幣,通過讓學生測量這幾個硬幣的直徑和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圓周率等于周長除以直徑得到圓周率這一方式,讓學生計算圓周率。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中,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能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三)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要明確教學的目標,豐富情境的創建方式,盡可能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營造出更加生動的生活情景。情境的創設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要息息相關,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規律及其生活的環境出發,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學習,從而體會到數學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好的接受所學的內容。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教師要強調情境的真實性以及可行性,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創造出不同的生活情境,從而提高情境與學生之間的適配性,教師還要注意所創設的生活化情境,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帶動學生思考和探索,讓學生能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去思考問題,嘗試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數學思維意識。從教學的內容出發,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的重難點帶動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可以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當中,從而發揮出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靈活設定生活化數學作業
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中,要想解決“偽生活化”教學現狀,教師還要設定生活化數學作業,讓學生鞏固、復習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新課程標準更為關注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在生活化數學作業中,教師不僅要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把作業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教師要靈活布置情景化的數學課后作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探究生活中的數學例題,或者把生活化元素融入數學作業中,讓學生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積累經驗,在動手操作中創新、學習、探究,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感知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與趣味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束語
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時,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去合理科學地選擇“生活化”教學的素材,并對常規的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升級,進而更好地與“生活化”素材相輔相成,提高整體課堂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周雨陽.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讀與寫,2021,18(7):162.
[2]楊雪梅.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9,16(31):246.
[3]肖池朗.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1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