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敏
摘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處于義務教育初期階段的小學生正是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周期,同時,這段時間也是小學生接觸政治理念、理解政治制度、強化政治情感、堅定政治信念的關鍵階段。立足“政治啟蒙”角度探索少年兒童的教育途徑,彌補現有的義務教育政治啟蒙缺憾,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完善、豐富少年兒童的政治啟蒙教育理論基礎,探索新的“階梯式政治啟蒙教育”的踐行路徑,促進學生的高效率轉變,實現“立德樹人”的宏觀目標。在本文當中就將結合實際情況,闡述新時代背景下少先隊“階梯式政治啟蒙教育”模式以及校本化實踐方式。
關鍵詞:新時代少先隊;階梯式政治啟蒙;校本課程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不盡相同。因此,少先隊輔導員為少先隊員進行政治啟蒙工作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為其灌輸不同的政治內容,以此保證政治德育工作順利落實。除此之外,緊扣學校特色活動落實校本化建設,也是少先隊組織的一項必做工作。
一、少先隊政治啟蒙的基本原則
在確立少先隊員階梯式政治啟蒙教育目標體系宏觀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出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小學高段、初中階段的政治啟蒙教育目標。為了確保少先隊員階梯式政治啟蒙教育總目標及其理念在各學段得到有效的貫徹。設計每一個階段的政治啟蒙教育目標時,必須遵循三個基本點:
第一是整體推進。系統設計每個學段的政治啟蒙教育目標,既要保證每個學段的目標都貫徹了總目標的理念,也要保證每個階段少先隊員政治啟蒙教育目標的要求層次不同,確保政治啟蒙教育目標體系的連續性和進步性。
第二是要貼近少先隊員的生活,政治啟蒙教育目標的設置要能夠引起少先隊員的興趣點,充分調動少先隊員對于政治啟蒙教育的主動性、自覺性。
第三是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知情意行是我們要遵循的教育目標維度。少先隊員在了解和學習相關政治知識的過程中經歷一定的情感體驗,獲得正確的政治觀念并愿意參與到實踐活動中。
根據上述三項基本要求,我們將系統建構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小學高段、初中階段的政治啟蒙教育目標體系。
二、新時代少先隊階梯式政治啟蒙目標
(一)小學低段(1-2年級)政治啟蒙校本化實踐
小學生在低段期間,正處于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段,他們大多比較喜歡有趣、生動的校本課程、活動形式。從認知角度來說,該年齡段的小學生思維尚且還是以較為具體的表象為主體,概括程度也相對偏低;另外,正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尚且還處于發展中,要老師加以合理化引導和幫助。
以皮亞杰的認知理論來看,小學低段少先隊隊員的認知發展處在具體運算,關注事物外在且表層特征,擁有初步政治象征概念,能夠理解簡單概念、基礎性條文,認知政黨和國家大多依托具象化政治事物。此階段的小學生大多關注外部特征,描述自己的時候也大多考慮到所有物、愛好傾向或者其他的顯性行為,可以認清自我的存在,關注自己的情緒思想,可以認為,這階段是社會競爭、自我能力的認知逐漸形成的過程。道德認知“他律”的階段中,對權威、規范有較強的服從意識,因此,情感層面上經常能夠對權威形成一定的好感,可能會形成理想化傾向。行動層面上,低段的小學生也更加需要權威性的關注和鼓勵,尤其是學校教師、家庭中的家長的關注和表揚都能夠起到積極作用。評價政治性行為的時候,可以只考慮行為直接性的后果。
由此,參考低段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對該階段的少先隊展開政治啟蒙教育,重點可以置放于黨、國家以及人民群眾較為基本、基礎性的知識點和情感上,強化少先隊隊員對于黨中央、國家以及人民群眾的好感和熱情。
其一,愛黨。要求少先隊員能夠較為明確地認識和了解黨徽、黨旗,并且了解背后的象征意義,能夠產生對于黨中央的熱情,形成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崇敬之情。
其二,愛國。要求少先隊員能夠較為明確地認識和了解國旗、國徽,并且學會國歌的演唱、了解“中國夢”的大概內容,能夠說出國旗以及國徽背后所象征的含義;另外,可以基本認清中國版圖的分布情況,能夠找到自己所在的地區;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有初步的家國情懷。
其三,愛人民。能夠意識到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等等都是人民群眾,能夠認識到人民群眾是需要關愛的,是需要熱心以待的;能夠初步認識我國少數民族數量和人口比例比較大的主要民族,了解各族人民都是祖國的家庭成員,能夠對一些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積極的民族團結意識。
(二)小學中段(3-4年級)政治啟蒙校本化實踐
到了中段,小學少先隊隊員思維模式也逐漸從具體、形象的預算逐漸過渡到抽象的運算思維中,不過具象化、直觀性的內容依然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3年級的小學生是發展品德修養的重要階段,4年級則是思維模式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中段小學生更加需要進行顯性或隱性的同步引導,樹立起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認知上,中段小學生思維基本上呈現出成熟的趨勢,有了較為明確和清晰的政治認知方向,小學生們可以有意識地去關注深層、抽象的一些政治方面的概念;在情感的發展方向上,中段小學生情感世界已經呈現出了豐富的趨勢,在學習和生活中,中段小學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和國家的關聯,也有了責任意識的雛形。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對權威性的理想化傾向已經淡化,轉到了對本民族和國家的親近。整體而言,中段小學生認知發展處于較為感性的階段,因此,對于政治行為評價也不夠全滿和客觀,能夠給自己感興趣的對象、內容極高的評價,反之則會予以較為消極的評價。盡管中段小學生已經形成了正確政治認識,不過行為卻往往和認知出現脫節的現象。由此,對其進行政治啟蒙教育應當嘗試結合實際情況,培養其積極的行為和健康的習慣。
由此,結合中段小學生的基本特征,政治啟蒙教育重點應當嘗試對低段小學生的黨、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的更進一層的培養,政治情感、符號內容等,把政治行為、政治認知關聯起來。
其一,愛黨。在低段小學生的了解基礎之上,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黨中央奮斗目標,能夠了解“長征路”、“百年奮斗目標”等相關內容,強化對于中國共產黨深度的崇敬和熱愛。
其二,愛國。在低段小學生的了解基礎之上,深度了解“中國夢”的成就和發展歷程,可以將自身的夢想和“中國夢”相互融合起來;了解一些愛國英雄的事跡,理解并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以及現實意義,能夠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具備愛國意識和情懷,強化民族自尊意識和自豪情感。
其三,愛人民。在低段小學生的了解基礎之上,明白人民群眾對于整個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可以做到尊重人民群眾、具備服務人民群眾的宏觀意識;較為全面的了解多民族的特征、生活習慣等,意識到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重要性,能夠團結其他民族、其他地區的人民,形成平等意識,尊重其他民族甚至其他國家的情感和習慣。
(三)小學高段(5-6年級)政治啟蒙校本化實踐
發展到高段,作為少先隊員的小學生在心理認知結構上也呈現出更加全面的發展,掌握了概括方式,且抽象邏輯思維也呈現出持續優化發展的特征,有意識地探索事物本質。
從認知層面,高段小學生邏輯思維呈現出大幅度發展的趨勢,且理性認知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在皮亞杰理論中屬于“具體運算”階段中。高段的小學生對于政治概念表述能夠關注到其本質上的內容,基本不會依托具象化的特征,就可以較好地理解政治事物所具備的抽象含義;從情感層面,高段小學生已經構建了較為理性的政治情感體系,從心理上能夠偏愛自己國家的同胞,而且能夠對本國人民的群體性行為加以評價,形成較為完整的民族自尊、國家自豪情感;從明辨是非層面,高段小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個人見解與其他人有所差異,不依賴于結果,考慮當事人動機,并嘗試交換立場去考慮問題;從政治行為角度,高段小學生有從眾意識,需要有示范性作用作為進一步引導。
由此,針對小學高段的學生進行政治啟蒙教育,需要關注榜樣的引領作用,培養較為理性的政治情感,關注政治行為。
其一,愛黨。在中段小學生基礎之上,深度理解黨政性質、黨中央的宗旨以及黨的奮斗目標,充分了解共產黨領袖、革命先烈的事跡以及品質精神,強化對黨中央團隊的良好銜接意識、對黨中央崇敬和信任的意識。
其二,愛國。在中段小學生基礎之上,全面理解新中國在成立之后祖國的變革、自己所處的家鄉的變革,能夠基本了解改革開放之后國家獲得的偉大成就,有將自身的個人夢想融入實際行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轉化成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等等;從宏觀層面理解“一國兩制”等國家政策,強化愛國的自信意識。
其三,愛人民。在中段基礎上,深度認知人民群眾的互幫互助、互助互愛對國家和諧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幫助、服務人民群眾意識初步形成;主動接觸更多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生活背景,理解民族團結,增強感情。
三、新時代少先隊階梯式政治啟蒙的校本化建設
(一)建設“四位一體”模式
融合“觀、學、講、做”四元一體。首先,從小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少先隊隊員定期觀看紅色教育影像(電影、紀錄片等)。在觀看的過程中,引導低段的小學生感悟愛國情懷,形成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整體思想體系。其次,學校可以和有關部門協商,為中段小學生們提供校外參觀紀念館、革命前輩故居的機會,并且談談自己的看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借助多媒體設備聽取、觀看習主席在各個會議上作出的發言和報告,要求小學生們撰寫觀后感。最后,針對高段小學生,定期組織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養成小學生的健康積極的態度和政治覺悟。
(二)堅持“因材施教”理念
依照不同階段的小學生的情況,設置政治啟蒙教育內容。在組織政治啟蒙工作的過程中,絕對不能沿用傳統、一刀切的內容來教育所有的學生。具體來說,可以從下述三個層面入手:
其一,低段小學生的“隊前預備”。針對隊前預備的環節,少先隊方面主要引導學生們了解中國少先隊發展的歷史,強化組織意識。
其二,中段小學生的“隊中教育”。隊中教育當中,輔導員要為小學生們灌注和共產黨發展相關知識,協助其形成較為堅定的共產主義理念、家國情懷等。
其三,高段小學生的“離隊輸送”。針對該環節,少先隊提供的教育需要上升到更加宏觀的國家層面上,協助其理解中國發展的歷史和未來的趨勢,引導少先隊員形成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文化自信,強化少先隊員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位。
(三)追隨學校工作計劃,增強校本化課程適用性
結合實際情況,小學可以在特定的時間點上組織一些和少先隊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辯論會、黨史知識比賽等。在參與這些課外活動的過程當中,可以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對黨和人民的熱愛情緒。另外,少先隊的輔導員和學校的管理者需要定期和科任教師、班主任老師等組織研討會議,協商政治啟蒙和學科教學相互融合的方案。立足教學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老師需要盡可能將社會熱點事件、國家重大事件融入到課堂中,把政治事件作為教學的資源,提升校本課程的適用性。
結語:
綜上,新時代的環境下,進行少先隊組織的新時期政治啟蒙工作,作為輔導員需要緊密跟上時代的步伐,拒絕“灌輸式”的政治啟蒙教育模式。因此,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從事政治啟蒙教育的輔導員來說,需要利用已有工具、已有資源,把較為枯燥的政治啟蒙教育活躍起來,調動學生興趣,在這一過程當中,結合實際情況,應用“階梯式教學”理念和基本原則來展開政治啟蒙十分關鍵,而且這也是緊扣學校工作計劃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席緒嵐,趙玲.向著光榮再出發——新時代學校少先隊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教育科研,2022(02):2.
[2]陳霖.淺談如何實現新時代少先隊階梯式政治啟蒙及校本化[J].好日子,2020(22):1.
[3]陳燕.新時代勞動教育"校本化"新樣態的實踐探索[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1(33):3.
[4]王思業.讓紅領巾在勞動教育中煥發光彩--淺談新時代少先隊勞動教育的思維和實施途徑[J].福建青年,2022(02):2.
[5]蔣建英.校外少先隊陣地建設融入基層黨建的實踐策略[J].少先隊活動,2022(01):2.
[6]徐燕妮.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少先隊活動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班主任,2021(17):2.
[7]史靈燕.把紅色基因的傳承寫進少先隊員的心里——寧波市北侖區霞浦學校青少年紅色基因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與實踐[J].少先隊活動,2019(05):2.
[8]黃艾林.新時代少先隊階梯式政治啟蒙及校本化實踐探索[J].好日子,2020(22):1.
[9]邵美妮.新時代背景下少先隊員政治社會化問題初探[J].內江科技,2017(03):2.
本文系河南省少先隊研究課題《以黨史教育助力少先隊員政治啟蒙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S4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