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蘭 宋魁 周偉 向楷雄
摘要: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是新時期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關乎到教育、人才、產業等多領域發展,是具有全局性的戰略設計。基于“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校應以辦學為引領,以產業學院建設為切入點,嘗試探索產教融合。為社會和國家發展,探尋人才培養新思路,實現共建共享,為現代化高校教育提供依據。
關鍵詞:“三高四新”戰略背景;產業學院;人才培養
引言: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隨著黨中央提出關于教育的多項舉措,意在構建技能型社會,促進產教融合。產業學院作為產教融合的組織形態,更應積極探究產教融合新模式,從而探究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優勢,實現雙高計劃,提高育人質量,對于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一、產業學院是推動雙高建設的重要途徑
建設產業學院是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通過將新技術納入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加大產教融合深度,基于高校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協同機制,是推動高校教育重要舉措,也是院校發展和探索的重要方向。隨著社會產業轉型升級,人才需要接受更先進的技術教育,缺乏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難以掌握社會產業技術,步入社會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1]。可以說建設產業學院強化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專業教學能力。促進產業學院形成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構建共享共建的育人機制。滿足“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將校園理念與企業技術相結合,通過轉化,增強教育與經濟社會價值,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2]。
二、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產業學院建設最重要的就是構建內涵建設,契合產業需求,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擴展育人路徑,實現雙主體育人模式從而實現共贏。圍繞產業學院,加強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加深教育與實踐融合,實現育人的最終目標。
(一)明確適合產業學院特色定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框架下,想要實現雙元育人,需要遵循國家資歷框架,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3]。并借助企業資源與高校團隊做支撐,共創教育標準,圍繞著技術技能創新建設為目標,打造人才供需平臺。著力實現人才培養、技術研究等功能,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確保產業學院教育資源、課題開發等都落實在人才培養上。并依托校企聯合打造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加快對人才的培養。通過建立基礎能力-技能提升-技術應用為核心,面向大量學生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產業學院時,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主動吸取先進國家的做法和經驗,進行本土化改良。根據自身的定位需求,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企業輸送需要的人才,打造產教融合的新型教育平臺。
(二)開展模塊化教學改革
產業學院與企業融合教育基礎上,應結合雙方特點打造特色課程體系,形成工學交替的模塊化教學[4]。校企合作組織建設教學平臺,有助于人才培養和共享教育成果,是協同育人的重要途徑。基于教學改革推進學做創,依托實踐基地與產業學院形成一體化教學模式創新。校企共同開發教材,根據不同教學需求開發課程項目,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和實訓過程中,有效的參與進來,完成研學用的教學目標。技術研發到學習再到成果轉化,是從企業中體現的。院校學習是落后于企業的,產業學院的構建,有助于加強技術成果轉化,將技術傳授給學生。校企合作能夠更靈活地運用教育資源,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制度融合
推進校企利益融合,在滿足校企雙方主體利益訴求的基礎上,建立合作的長效機制。院校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院校應聯合企業與各專業建立聯系,第一時間掌握和了解行業發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院校還可以利用企業資源,實現雙師型培養,將雙向人才培養看成重點。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為人才實踐提供有力保障。積極推薦學生參加企業真實項目,使學生以職工的身份進入企業,便于企業對學生進行教育,實現零距離對接就業崗位。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推行一對一的政策,對于教師、學生等,邀請其參與到項目中,實現資源共同開發,促進師資力量建設。
推進校企制度融合,為學生未來職業進行規劃,使學生有充足的準備能夠應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當前企業管理更側重工作與責任,校企合作能夠將企業的實際需求滲透在高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為日后職業發展夯實基礎。而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形成正確的觀念。也是企業長期踐行的精神成果,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加強制度融合能夠同時令學生感受到雙重文化的浸染,同時具備企業精神與校園文化理念,更快速的熟悉職場,融合文化理念,成為復合型的優秀人才[5]。
(四)創新服務平臺
“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校企融合實現雙方充分交流,無論是教學資源還是硬件配置等,都能夠依托雙方合作占領技術高地。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技術創新與成果融合,借助平臺開發項目,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升。此外,積極開展各類技能競賽,對應不同的專業與行業,借助產業學院推進人才培養工作效果不斷提升。當前全國戰略性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使得各地高校都在積極創辦技能競賽,努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結論:綜上所述,產業學院加強人才培養,是推動產教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雙元育人,開拓教育新路徑的必然選擇。基于產教融合與“三高四新”戰略背景,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加強產業學院建設,為社會培養大量優秀的人才,形成模塊化的教學,確保產教融合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廖佚.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湖南高職雙創教育的路徑研究[J]. 福建輕紡,2022,(04):21-23+28.
[2]熊吉秋. 加強職教人才培養,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實施[J].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2,23(01):95-96.
[3]廖佚.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高職教育研究[J]. 遼寧絲綢,2022,(01):75-77.
[4]袁冬梅,王妍慧,劉玉梅,洪聯英. “三高四新”戰略下新商科經貿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42(06):20-28.
[5]承湘宇,姚雨竹. “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職“文化育人”服務中小微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 華東紙業,2021,51(05):45-48.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21-0725)、(HNJG-2020-0573)、(HNJG-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