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
摘要:近年來,微課作為教育部大力推廣的教育方式,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微課這一形式,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引導,成績得以提升。廣大小學語文老師通過微課課后獲得的反饋,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更加準確,提高了教學水平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教學策略
微課的出現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微課的使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不斷在學習道路上獲得更高的成就,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教師要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技術,發揮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作用,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改革,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達到科學發展的目的。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的意義
語文是一門感性的學科,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將固有的知識文章和現有的生活情境聯系起來很有必要。傳統的教育模式受限于時間、空間、資源等因素,無法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給學生以死板枯燥、深奧難懂的感覺,進而導致大多數學生沒有了解語文的樂趣,更遑論深入學習。通過微課這一信息化教育手段,教師可以將一些抽象的事物具象化,這極大地幫助了一些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促進了他們對不同情境當中的不同思維、情感的理解。這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充滿信心和熱情,又符合當下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助于他們加深記憶,提升人文素養,提高學習成績。除此之外,微課教育也符合當下信息化程度飛速提升的態勢,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產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也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為以后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打好基礎。
二、小學語文微課設計與教學實踐建議
(一)突出重點,激發感悟
教師一定要明確授課的重點和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因為微課授課時間的限制,教師的授課重點一定要突出,讓學生能夠很快領悟到。
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文章《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可以將授課的重點設置為小女孩五次點燃火柴時所看到的內容(這是能夠從文章中直觀感受到和總結出來的)以及根據小女孩所看到的內容而延伸出的小女孩的愿望(這是需要學生思考得出的),教師在設計整個教學方案時便可以設置相關的學生交流方式,像是此次課程便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并且由組員代表進行匯報。學生針對問題共同思考、相互探討,并且從有所寓意的故事中得到相應的感悟,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提前預習,增強動力
若要在課堂上運用微課的話,教師可以提前將授課時會用到的材料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對授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有些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或是獨到的見解,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聽懂以后的成就感更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前也可以準備一些課前測試,這樣不僅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個大致的了解,還能夠更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方便今后教學“對癥下藥”。
例如,教師在教授《比尾巴》這一課時,便可以將相關的一些文章和圖片材料發送給學生提前預習,也可以讓學生先用鉛筆填上自己的答案。在微課開始之前,教師先抽取兩三名學生回答并說出理由。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疑難點對授課內容作出些微調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的內容。最后,教師再讓學生用小作文的形式描述出他們最感興趣的幾個動物尾巴,最好能夠用上排比句、擬人句等句式以及夸張、擬人的手法。
(三)結合核心素養,滲透德育
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教學方案時也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與微課的授課模式結合起來,開展諸如語言能力、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為授課重點的微課課堂。例如,若想了解學生評價他人的能力,教師可以嘗試著將評價這一工作交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用正確的、適當的話語來評價教師的每一節微課。這也可以教導學生在今后正確地評價他人,對于核心素質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作用。但這種方式非常考驗教師的界限感,因為稍有不慎,可能會對教師的威信有影響,所以,教師采用此種教學模式時需要再三思考。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詠柳》這一課為例,教師便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一首古詩,教師的相關課程設計中便要包含詩詞的含義,同時可以具體到相關的字、詞,并且通過《詠柳》這一首古詩總結出一種比較通用的古詩詞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地知詩人、解詩題、想詩情、悟詩意。如此,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得以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詩詞審美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魅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四)融會貫通,突破難點
微課教學的核心便是教師利用所準備的教學素材(這些素材包含視頻、動畫、圖片、PPT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增強學生的記憶。小學生的想象極其豐富,但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學生在學習相關的課程時無法抓到作者所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教師便可以利用好微課的素材,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特別是比較抽象的詞句和文章。
以讓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很頭疼的古詩詞為例,在《春曉》這首古詩中,學生對“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句詩詞理解比較困難,教師只通過板書或者是口頭解釋也很難讓學生理解。這時,教師便可以采用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來感受這首詩所要傳達的意境以及詩詞的情感基調,學生由此也能夠對詩詞提升領悟能力。
三、結語
總之,在信息化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小學語文一線從教者要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并積極運用微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丁惠娟.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 2021(15):19-19.
[2]丁仿娥.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0.
[3]張文秋.基于故事型微課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案例設計與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