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錢松 胡峻涵
摘要:“雙減”政策的落實使得不少領域為之搖旗吶喊。重視體育教學的召喚作為其中的最強音日漸嶄露頭角。體育作為五育之中、旨在培養學生良好身體素質的學科,在雙減政策得到貫徹落實的背景下將要實現由“小學科”向“大學科”的轉換,因而在明確體育教學未來價值走向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其創新發展之路是新時期賦予體育教學的重任。為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的我們應深入探究雙減政策背景下體育教學開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將新時期、新政策下體育學科日益凸顯出的價值張力充分展現出來,為最終實現以體育人、以體強國的教育目標提供有力依據和支持。
關鍵詞:初中體育;創新發展;雙減背景;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雙減政策的落實充分肯定了音、體、美等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學科的重要性。尤其體育對于身體發育以及身心發展處于重要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有著重要意義。雙減政策的落實讓學生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在自主、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也給體育教學帶來更多的希望曙光。
一、轉變固有思維,聚焦健康引領發展
初中體育教學應在打破傳統固有思維以及認清體育教學價值和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構建以健康為核心和宗旨的、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育健康實施策略,通過不斷補充、完善課程內容和活動方案促進課程體系的優化,讓學生在操作性較強體育活動內容的指引下自主、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達到提升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和健康發展的目的。
例如,從構建完善教學體系的角度來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嚴格按照體育教材中設置的內容開展教學,在加強常規性技術動作的訓練時,注重教材中出現的相關理論知識,或是其他一些能夠充分展現體育教育價值的內容。尤其是體育所倡導的努力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并體會這種精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體育健將們在賽場上揮灑汗水、頑強拼搏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觀看感受到成功的來之不易以及堅持的意義,從而樹立積極參與鍛煉、積極奮進的意識。除此之外,體育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合作、規則、自律等內容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當前信息經濟和社會智能化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接觸信息方式和路徑的多元化使得各種不良信息和低俗文化日益浮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給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而體育教學中所倡導的這些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以及優良道德品質正是當前學生應當具備的,因而挖掘體育學科這些潛在的價值和意義是很有必要的。
二、突破傳統模式,多元聯動形成合力
體育運動本身是一項開放性和包容性較強且不限時間、空間的活動,人們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隨時參與運動,因而構建以“家校社”為一體體育運動健康模式,彌補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師資不足、課程資源受限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為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在突破傳統以學校為主陣地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單調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以學校主導、家庭輔助以及社區參與的聯動型教育模式,讓學生在體育教學常態化和深入化發展模式的引領下更為高效地進行體育鍛煉,為促進更理想體育教學成果的實現創造有利的條件。
多元聯動模式下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應首先正式各方力量的定位和角色。從學校主導的層面來看,學校除了加強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堂內外的訓練活動之外,還應肩負著聯系、動員家長和社區各方力量的重任,從思想和理念上讓家長和社區資源認識到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積極引導、組織家長和社區資源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
從家長輔助的層面來看,家長應在形成“健康第一”以及“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上做好兒童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督促和指導工作,協助兒童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并輔助他們完成教師布置的關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方面的作業。
從社區參與的層面來看,社區本身具有的多樣化教育資源和發展空間給補充、完善校外體育活動提供了支撐作用。社區負責人應在協調各方力量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優勢打造多元化的社區運動平臺,比如設置親子運動會或是體育嘉年華等不同形式的社區性體育運動活動,給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運動空間和機會。
如此,便讓體育教學在家校社多元化聯動這一教育新生態的引領下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在走向戶外、走向運動場的同時,也與健康離得越來越近。
三、完善評價體系,全面反饋精準認知
盡管雙減政策的落地給體育教學活動帶來較大熱度,然而體育教學活動的順暢、有序進展仍舊依賴于良好的教學活動評價。為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在摒棄傳統唯考試、唯升學、唯帽子頑疾教育評價模式的基礎上扭轉當前缺乏合理性的教育評價導向,結合日常的體質監測、運動技能測試等考核方式構建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將教育評價反饋和導向教學以及激勵學生改進和成長的作用、功能充分展現出來。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在轉變傳統評價方式和內容單一以及過于注重結果評價模式的基礎上,從學生個體的特征及其具體參與運動的基本情況出發,強調過程性評價在體育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具體來說,教師應當在綜合考慮學生近期在體育課中的表現,是否相比于以往有所進步及其對待體育運動的態度等方面給予綜合而全面的評價,使學生在教師合理評價的指引下能夠清晰、一目了然地認識到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升。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將信息化手段這一智能化的方法運用到教育評價環節,從而更好地體現教育評價的專業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等特征,及其在促進學生運動發展以及教師專業提升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總之,雙減政策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應在秉承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化設計,通過挖掘和展現其獨特的育人價值和意義給學生指明全新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朝氣蓬勃素質教育氛圍的渲染下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海東,李娜娜.文化差異與主體認知:體教融合不可逾越的鴻溝[J].體育與科學,2020
[2]蔣艷.新時代青少年體育發展政策的改革邏輯與實踐指向[J].南京社會科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