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要:幼兒園節奏教學是幼兒借助打擊樂去感受音樂掌握節奏并通過節奏去理解音樂的活動。然而目前幼兒園節奏教學中存在選材內容欠缺、教學方式單一和缺乏有效互動的問題,因此我們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全方位地審視大班幼兒的需求,大膽的探索,通過“精選內容·優化方式·多重互動”等策略及具體路徑,以期能夠更好地優化大班節奏教學。
關鍵詞:節奏教學 大班幼兒 有效教學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有了節奏才使得音樂更富有生命力。而幼兒園節奏教學是幼兒借助打擊樂去感受音樂掌握節奏并通過節奏去理解音樂的活動。節奏教學是音樂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又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大部分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之一。
我國陳一平1對節奏樂教學研究認為,通過節奏樂教學,幼兒的音樂能力及非音樂能力均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她認為:節奏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為他們安排合適的位置和樂器,幫助他們獲得成功。
諸暨榮懷藝術幼兒園進行了在節奏樂教學中滲透奧爾夫音樂原理的研究與實踐,通過在幼兒節奏樂教學滲透奧爾夫音樂理念,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知、節奏感的培養、表現力的培養。也促進幼兒節奏樂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提高。
可見,節奏教學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
但目前各幼兒園存在如幼兒節奏教學的內容陌生,節奏教學的教學方式單一和缺乏有效師幼互動等問題。
根據節奏教學的特點以及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我們的策略如下:
一、精選內容,處理節奏型
活動前期,我們對節奏教學的內容進行預先的選擇、處理和目標確定,落實細節,為下面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如,我們會選擇《森林音樂會》、《大中國》等一些節奏對比明顯,段落清晰,悅耳動聽的音樂作品來進行打擊樂教學。選擇打擊樂器按質地來分:木質有雙響桶、單響桶、木魚等可以表現幽默有趣的節奏;金屬有三角鐵、碰鈴等可以表現輕松愉悅的節奏;皮制成的有鈴鼓、腰鼓等可以表現具有民族特色的喜慶節奏等,還有一些自制的打擊樂器。在選擇好音樂后,我們會根據的音樂節奏強弱或內容長短進行剪輯簡化節奏型、調整節奏,教師對作品中的關鍵點進行設計。
例如:大班打擊樂活動《森林音樂會》中,為使孩子們更清晰的感受節奏,我們把每段音樂都做了剪輯,重復了兩遍,還把音樂的速度進行了處理,放慢了速度,一方面有利于打擊樂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更符合孩子的年齡學習特點。
二、優化方式,理解節奏感
在熟悉節奏之后,教師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運用已有的音樂技能參與表現節奏動作,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模擬游戲情境:在節奏教學中,為了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提前創設情境凸顯出趣味特性,同時預設多樣化架構下的不同情節。這樣做,更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幼兒深層次的感悟;添加任務驅動,用完成任務闖關的形式激發幼兒對鞏固節奏型的挑戰欲望,從而進一步鞏固節奏型;借助獨特符號,教師把原初的抽象樂曲,用較為明晰的帶有形象特性的獨特符號代替,幼兒就能理解和接受。幼兒依憑這些符號,就能清楚的了解樂曲想要表達的主題思路,同時辨識潛藏著的節奏點線索。
同時,在節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如在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感受節奏,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這是活動過程的重點。通過提問,激活幼兒的原有經驗,進一步激發好奇心。又如,在初步練習環節中我們運用“追問式”進行有效提問。當幼兒有了一定知識或經驗基礎,又有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師要善于追問幼兒,加深對新知識、新經驗的理解和積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音樂并掌握一定節奏技巧。
三、多重評價,鞏固節奏點
加強節奏教學的評價可以有效提升節奏教學活動質量。節奏教學評價應遵循多角度、賞識性與發展性原則。評價的內容應既包括對幼兒節奏學習的評價,又包括對教師節奏教學的評價,其中對幼兒節奏學習的評價應主要關注對幼兒節奏學習興趣與節奏表現能力的評價,對教師節奏教學的評價應主要關注對教師節奏教學準備、活動目標與內容、教學過程與手段、專業基本功的評價。采取自評、他評、互評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以更好地實現節奏教學于幼兒的多重發展價值。
四、成效
1.提高了幼兒音樂節奏感。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施,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把握音樂的節奏感方面已經有了質的改變。95%幼兒感知節奏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節奏是件簡單有趣的事情。
2.培養了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在運用了節奏教學相關策略后,對幼兒的抽樣詢問中,我們發現:喜歡音樂活動的占80%;喜歡參加打擊樂活動的占85%;覺得自己節奏感很好的50%。以上結果說明:孩子們喜歡音樂,喜歡我們的節奏教學。覺得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快樂的占了大多數。
3.增強了幼兒合作協調能力。通過節奏教學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已經能熟練地看譜演奏樂器,而且合作的默契程度在不斷地提升,已經達成了“我要奏出動聽的效果”這個一致性的目標。另,在我們開設的“丫丫劇場”中,孩子們又通過多次共同表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塑造孩子們團結友愛的精神,還保證了幼兒在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方面的提高。
節奏教學活動的探索還在繼續,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一活動的教育價值,采取適當的教育對策,例如在節奏活動前打擊樂的選擇,我們要考慮到是否真正符合我們孩子的年齡特點及本次教學活動目標;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更多的日常生活材料進行打擊樂器的創造,讓孩子們在學習節奏知識之外有更多的動手動腦的空間等;教師自身對于音樂節奏的知識技能要求應當不斷的去學習等都值得我們一一再去探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20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
[2]周蓉. (2014). 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研究.
[3]張君, & 劉紀秋. (2010).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大眾文藝:學術版(14), 2.
[4]李俊. (2015). 淺談幼兒園音樂區的創設與指導策略. 小作家選刊(26).
[5]董敏文. (2015). 游戲化教學方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及方法. 新課程:教研版(4), 2.
[6]程英. (2015).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幼兒園音樂區的創設與指導. 福建教育:學前教育(C版)(4), 3.
[7]選自諸暨榮懷藝術幼兒園 葉淑琴《節奏樂教學中滲透奧爾夫音樂原理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