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火連
摘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各學科提出來較高的要求,要求各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歷史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歷史素養,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發展,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世界。在新時代下,初中歷史學科不僅要注重學生歷史知識的掌握,更應加強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歷史思考學習能力?;诖?,對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素養培養;教學策略
引言
歷史是帶領學生走進古代、近代和現代歷史中的重要課程,不僅承擔著學生的歷史知識教育,還具備極強的育人價值,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唯物史觀的關鍵途徑。面對這一全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衡量教學理念、目標、手段和評價,對其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和改進,不斷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豐富和創新
初中歷史教師重視并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豐富和創新,對學生歷史學科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及歷史素養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地記憶教材內容,卻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再加上較為枯燥的教材內容以及單調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和乏味等負面心理,反而會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產生影響,如果初中歷史教師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豐富和創新,既可以增加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從而為學生營造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并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思維活躍性,還可以借助更加立體、生動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效果,并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首先,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方法,也就是根據課堂學習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圍繞課堂探究問題,借助教材等資料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對探究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史料時適當拓寬視野和思路;其次,初中歷史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時機開展師生、生生互動環節,讓學生對各自的歷史觀點進行分享和探討,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參與主動性和參與程度,還可以促進學生歷史事件分析能力以及歷史思維的培養。
二、課中教學導入與探究學習
課堂導入也是歷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環節,教師一定要確保這一環節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吸引力牢牢地鎖在歷史課堂中,使其對歷史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歷史課程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導入效果,教師們需要在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通過電子交互白板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素材,也可在此基礎上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合理設置。此外在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初中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導入方式。比如教學任務法、視頻導入法以及問題導入法等多種教學導入手段,均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于智慧課堂的有序開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探究學習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時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師也要注重這一教學環節,在導入新課之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組織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來獲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歷史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的分析,合理地進行探究問題的設置,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提升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滿足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課程的實際教學需求。
三、用新媒體的豐富性,創設教學情境
利用新媒體的豐富性,結合教材內容,在歷史教學中重視運用新媒體中豐富充實的歷史材料,直觀呈現更多的歷史真實,創造有歷史感的氛圍和情境,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之下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是目前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趨勢。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利用新媒體設置教學情境,迅速調整師生狀態,使進入角色。課堂導入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環節,新媒體教學有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豐富多樣的傳播形式,教師在選材導入素材時,可根據本節教學重點選擇貼近學生的認知結構,為學生喜歡和接受的新媒體資料輔助教學。如:教學《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師在導入時下載播放習近平總書記的《大道之行》的視頻,提煉“一帶一路”的含義,發出提問:“一帶一路”中提到的“絲綢之路”在古代是一條怎樣的路?它對當時的中西方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由于是國家領袖視頻,又有“一帶一路”與“絲綢之路”之間的關聯,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點燃,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新課,走進新課,明確學習重點,使后面的課堂學習有的放矢。
四、健全教學評價模式,促進核心素養落實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過分關注知識記憶,著重強調篩選。但在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必須從這一片面化的教學評價模式中跳出來,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構建一套多元化、多樣性的評價模式。一方面,從評價標準上來說,歷史教師在優化教學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應著眼于學生歷史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包括:課前預習情況、課堂筆記、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課堂紀律、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確保教學評價標準更加全面、客觀,能夠精準反映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另一方面,還應關注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不僅要將學生這一主體納入評價中,積極開展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模式,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差異化的評價模式。確保所有學生均可在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中獲得發展和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利用新媒體的開放性、豐富性、互動性的特征,將新媒體技術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大膽融合,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發展其歷史素養,又將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實踐,是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黨文叁.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0(38):109-110.
[2]李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6):62-63.
[3]李智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知識文庫,2020(1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