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書英
摘 要:“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運用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課堂教學的質量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教師相應教育部號召,主動提升教學技術,打造質量優良的課堂活動,以提升學生課堂獲得感,減低學生課后學習壓力。教師在探索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在寫作時首先指出了這一過程中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狀況關注度不足、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等問題,緊接著提出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找準課堂教學目標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旨在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策略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
由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以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教師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探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主動探索改進課堂教學模式的途徑。新的時代環境下,學生的學習需求發生變化,教師也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你。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關注不足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多教師率先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注重知識的講解,花費大量時間在備課上。盡管教師備課十分充足,在課堂上的講解也十分精彩,但卻發現很多學生進步的速度緩慢,甚至有學生學習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究其原因,教師過于注重知識講解,忽略了學生在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狀況。語言學科具有工具性,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除了學習文化知識外,還應該思考如何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由于教師過于注重知識講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時間減少,使得學生看似已經掌握了知識,一旦離開了教師和課本,學習就會十分吃力。
(二)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不斷探索,自主創新。但是部分沒有轉變教育觀念,認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探索活動,不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取得的結果也不一定比教師直接講解更清晰。不可否認的是,教師講解知識更加全面,但是學習是一個過程,且必須由學生參與,學生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才能獲得良好結果。教師過于注重講解,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思考過程,所接受到的知識較為刻板,并不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三)課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教學目標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終點指向標,學生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師依然將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取得的結果。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成績,課堂活動圍繞著知識展開,強行灌輸知識。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記住知識點,重復設置有關記憶知識的活動。這樣的狀況下,很多學生盡管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但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緩慢。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的策略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教師是課堂活動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僅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小學生語文素養有待提升,傳播知識是必要的教學活動。但是教師應該合理安排知識講解的時間和節點,使知識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有必要安排思考、討論等活動,促使學生調動思維,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思考問題,產生自己的想法,待學生已經取得一定探索成果,教師再為學生補充和完善知識,從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兩莖燈草》這一課的教學時,學生通過前文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總結人物性格的方法,因此,學生能夠自己總結出嚴監生這一人物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總結出嚴監生“吝嗇”的特點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討論過后,對嚴監生的性格已經有了深刻印象,教師再用更換詞語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詞語的魅力。如將“睜得滴溜圓”改成“睜的的溜圓”,讓學生總結變化以及變化效果的不同之處,待學生發表完意見之后,教師在為學生補充看法和細節描寫的好處相關知識。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授學生學習方法
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習效果。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帶來新穎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完成學習活動。例如,在開展《紅樓春趣》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時,可以用構造情境,讓學生感受大觀園的放風箏的氛圍。教師提前準備好相關場景,在課堂上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用語言、動作、深情等對人物進行模仿,教師邊播放圖片,邊讀旁白,師生共同還原課本場景。用情境展開教學的方式有利于激發班級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且在情境中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感悟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此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教授和改進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效率,從而減少在學習上所花的時間。
(三)找準課堂教學的目標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立足學生學習狀況和課程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上,教師應該深入解讀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如寫作技巧、故事結構、文化內涵等內容,小學生應該積累基礎的文化知識,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能力目標上,教師要分析學生存在的不足,致力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小學生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并不能深刻體會到很多文章中深刻的情感,教師可以設置有關情感感悟的目標,并設計相關的活動,促進學生感悟文章中深刻的情感。
三、結語
隨著時代變革,社會環境變化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該創新教學內容,而不是增加教學內容。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要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也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豐富課堂教學意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高質量完成學習活動,能夠有效減少學生課下學習時間,從而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發展特長。
參考文獻
[1]陳小軍.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2(08):22-25.
[2]周美英.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J].新課程,2021(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