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庭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集體的過程中不能孤軍奮戰,需要聯合學生的家長,開展家校共育,為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家長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會使得學生終身受益,小學班主任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在家校共育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
家校共育是在新時期下提出的一項管理措施,能夠打破學校教育家庭劇教育之前的屏障,發揮家校合作的優勢,為班主任和家長提供溝通的平臺。以往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只關注學生的在校表現,如上課的聽講狀態、是否違反課堂紀律、有無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對于學生的管理不夠深入,沒有關注到學生思想的發展,對學生的家庭生活知之甚少。而開展家校共育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一情況,從家長處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并為家長出謀劃策,家長也能夠及時地了解在校的學習情況,與班主任一同制定管理學生方法。
一、借助實踐活動,打造交流平臺
在以往教學中,家校之間的溝通并不頻繁,以至于學生家長和班主任都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將家校共育局限于家長會,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各種網絡交流平臺的出現為家校溝通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家長和班主任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交流,學校也可以定期地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為家校溝通創設有利的空間,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拉近家長與班主任的距離,雙方都能夠形成初步的認識,能夠為之后管理的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活潑好動又天性愛玩,能夠沉浸在游戲中,小學的班主任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開展班級管理時,要從學生的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創設趣味化的活動,如“趣味運動會”“勞動實踐”“春游”等等,還可以在六一兒童節期間可以組織開展趣味活動,邀請學生及其家長,在活動中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夠讓學生得到關愛,擁有更多相處的時間,讓學生擁有一個完整的童年。家長能夠從實踐活動中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與班主任的溝通中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接納班主任的建議,調整家庭教育的形式[1]。
二、采取民主管理,提高家長參與度
在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班級管理,重視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秉持民主管理的模式,邀請家長到學校中,體驗班主任的工作,在此過程中,家長能夠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問題,正視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對班主任工作產生認同感,在之后的家校合作中能夠高度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子啊體驗結束后,班主任可以與家長交流,了解家長內心真正的想法,并采納家長對班級管理的建議。另外,班主任可以與家長一同組建委員會,由家長推選出委員會的代表人,學校下達的相關規定由班主任傳達給委員代表,再由委員代表向其他的家長傳達,班主任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觀察學生的狀態,并及時地與家長的展開溝通,家校共育的效率也能夠大大提升。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繁忙,不僅要開展授課,還需要做好學校和家庭的橋梁,及時地向家長傳達學校的各種通知,面對眾多的家長班主任也會感到力不從心,而制定家長委員會能夠緩解班主任的壓力,為家校共育的開展提供契機。
三、加強家校聯系,開展信息溝通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家長為了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會忙于自己的工作,精神處于高度緊張下,對于學生的管理就會松散,其中有一部分家長的認知存在偏差,認識教育學生是學校的工作內容,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將學生送入學校之后就不再關心學生的成績,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乏對學生的教育和關注。針對這一情況,班主任要承擔起溝通家長的重擔,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在校情況,讓家長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同時要從家長處了解到其對學生未來的規劃,并向家長提出建議,在工作之余要多抽出時間關心學生,糾正家長的教育理念,在家校共育下啟動家庭教育。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向家長分享一些育兒理念,提醒家長給予學生更多地關心,并接納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建議,在家長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之下,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2]。
四、重視德育滲透,開展家校共育
小學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需要制定明確的班級規章制度,對于一些不良的行為要明令禁止,與此同時要抓住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將德育工作與管理工作相結合,重視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班主任的有意識地引導下,學生的思想道德的水平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受到思想的影響,學生能夠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對學習能夠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生中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發揚自身優勢的同時,盡力地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德育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家長支持,班主任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做好對學生監督和管理,讓學生能夠保持家校一致,在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中重視自身的行為,但是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在學校有班主任的督促,但是回家之后,容易放松,導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家長要承擔起監督學生的重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要認真地落實家校共育,發揮家校合作的優勢。在以往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處于割裂的狀態,班主任對于學生校外生活鞭長莫及,部分學生在班主任的管束下能夠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秩序,但是走出校門之后由于缺乏管束,學生會將學校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拋之腦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沒有任何助益。而在家校共育背景下,班主任能夠與家長站在同一戰線,共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學校由班主任監督管理,學生回家之后由家長擔任監督的管理的角色,在雙方共同合作下,推動學生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翠萍.淺談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開展家校共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6):139-140.
[2]蘇云.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