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豹子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指的是讓學生可以通過課上學習到的知識方法來閱讀課外的文章或者書籍,提高閱讀的效果,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課內外閱讀和諧發展,相互促進的教學機制。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措施有效銜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將課本知識方法作為基礎,將閱讀延伸到課外。下文就重點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簡要探討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與整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閱讀;銜接與整合
引言
從個人對閱讀整合和拓展的理解來看,整合主要包括教學資源的整合,比如信息資源、網絡資源、教輔資源、課程資源,也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資源,增強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則重點落腳于閱讀方式和途徑的拓展,比如結合單元內容拓展課外閱讀,結合實踐活動拓展課外閱讀,將課內外閱讀無縫銜接,以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增加學生知識儲備。也正是因為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小學語文閱讀銜接與整合,不斷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及綜合學習力。
一、以作者為銜接點,實現課內外閱讀教學整合
作者是作品的創作人,是一篇作者的核心。不同作者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有的善于內容、有的善于結構,有的語言幽默風趣,有的語言沉重憂郁,還有的瀟灑豁達......通過了解作者不同作品,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創作目的,了解作者的背景閱歷,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每一篇文章的內涵、主旨以及情感導向。因此,作者無疑是我們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從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的最佳契合點之一。
以《貓》、《母雞》這類課文為例,在教學這兩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兩篇文章在表達方式和語言特點上的異同點,從兩篇文章的寫作風格和方式導出作者“老舍”先生,繼而請學生從作品本身出發,思考老舍先生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引起學 生對老舍的興趣。待學生對作者充滿興趣后再給學生介紹作者,同時推薦作者的其他散文、小說、話劇等作品,諸如《小動物們》、《兔兒爺》、《駱駝祥子》等等,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而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名家作品的閱讀興趣。
二、以題材為銜接點,實現課內外閱讀教學整合
小學語文教材包含很多篇課文,涉及多種題材,比如科幻題材、農村題材、現實題材、武俠題材、歷史題材。在課堂閱讀教學指導中,我們可以觀察學生對哪些題材比較感興趣,然后投其所好,推薦相同題材的課外讀本,以此喚起學生的閱讀欲望,為培養學生持續閱讀的好習慣奠定基礎。
例如,教學《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這類題材的課文時,我就發現很多學生對神話故事這種類型的書籍特別感興趣,容易被故事新奇的想象和宏偉畫面所吸引,且故事中主人公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素材。為此,在教學了這類題材的課文后,我門可以順勢推薦學生閱讀《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等其他神話類故事。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中自主分析中國神話的寫作特點,蘊含的精神品質,以神話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以及積極向上精神品質。
又如,《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這一單元中的課文都是名著,教學了這一單元后,我們不妨給學生推薦國內外經典名著,鼓勵學生去讀一讀整本書,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名著閱讀興趣。
三、以主題為銜接點,實現課內外閱讀教學整合
新編語文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單元主題,同一個單元內課文主題基本一致。比如有的的單元以人文為主題,有的單元以鄉村生活為主題,有的單元課文以環保為主題,有的單元課文以歷史文物為主題,不同單元主題恰好可以成為我們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的最佳銜接點。在單元教學中,我們既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整合主題,也可以借助主題給學生推薦同類書籍。
例如,教學《墨梅》這首古詩詞時,詩中“梅花”這一意象容易贏 得學生的喜愛,此時我們就可以給學生推薦其他同主題古詩詞,比如:毛澤東的《卜算 子·詠梅》,王冕的《白梅》,柳宗元 的《早梅》等等,引導學生閱讀多篇“梅花”這一主題相關的古詩詞,并對比分析不同作品中梅花的形象,總結梅花高潔、堅韌的美好品質。從課內到課外,增加學生古詩詞積累量,拓寬學生詩詞閱讀面,以詩詞涵養學生,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四、以情感為銜接點銜接,實現課內外閱讀教學整合
情感可謂是文本的“靈魂”,不同體裁、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其表達的思想情感大有不同。以古詩詞為例,有表達愛國情感的,有表達友情的,有表達親情的,有表達感恩之情的。 現代文也不例外,有親子情、師生情、愛國情、友情......傳遞不同情感的文本給學生帶來的閱讀感受也就不同,但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蘊含積極情感的文本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
例如,教學《繁星》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摘錄其中表達親情的句子: “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心中的 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鼓勵學生小組交流,各抒己見,自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啟發學生從作者聯想到自己,以此為突破口,給學生拓展其他表現母親、親情相關的課外讀本,比如老舍的 《我的母親》,冰心的《紙船》《寫給母親的詩》,舒婷的《呵,母親》。以多文本閱讀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母愛親情,感受母親的付出與偉大,喚起學生敬愛父母、感恩父母的積極情感,真正通過文本情感實現課外閱讀延伸拓展,增強學生閱讀積極性,豐富學生閱讀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是學生積累和豐富語言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語言綜合能力的重要策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廣大語文教師不僅要抓好課內閱讀教學,更要做好課外閱讀指導,加強課內外閱讀銜接與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課外讀本,以此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閱讀量,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拓展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J].石蘭芳.漢字文化.2019(22)
[2]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王桂珍.西部素質教育.2019(16)
[3]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整合教學策略[J].張小平.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