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宋雪梅
摘要: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如何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并挖掘文化之美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語文教學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教學要點。對于語文古詩詞的學習,學生不僅要學會理解、背誦,更要注重體會詩詞之美,這樣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體會到語文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意義。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對于語文課程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關乎學生的一生。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對于語文古詩詞進行品鑒、審視,教師更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科學的審美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達到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標準。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審美素養
引言:在日復一日的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陷入重復的課程學習循環之中,這會讓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變得越來越被動。如何讓學生學習的更具層次,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研究,并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剖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并培養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針對古詩詞內容的學習,學生要注意著重地了解古詩詞的寫作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只有順著作者的思想循序漸進地進行思考,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到詩中的內涵與情感。
一、指向審美素養的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狀
(一)對于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缺乏重視
現階段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過于陳舊化的應試教學方式越來越不被學生所接受。許多同學在詩詞的積累、背誦部分比較薄弱,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困難。為了讓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優美詩詞,教師也會比較糾結選用何種教學方式,久而久之,便會有許多教師傾向于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背誦學習。很多時候學生對于詩中大意并沒有過多的了解,正因為如此,學生對于古詩詞文化的認同感也不強,所以他們并不愿意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考試時,小學階段內的古詩詞考察內容占比往往是非常固定的,教師將這些部分劃分為必得分項,這樣也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壓力。學生在這樣的學習壓力下會不斷地進行背誦,但有時卻忽略了自身的審美情趣培養。如果教師對此不加以重視,那么學生對于古詩詞部分的指向審美素養也將會變得越來越薄弱。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寶貴時期,教師更應該著重地引導學生加以利用這個階段。
(二)對于語文古詩詞的講解較為枯燥
在千篇一律的古詩詞課程講解中,學生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都會受到限制,以背誦為主的教學方式也無法讓學生對于詩中情感進行深層剖析。對于詩詞學習,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見解和賞析,如果教師不能夠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那么學生也無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綜合語文素養。很多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表現的不錯,但是當教師將詩詞放到現實中進行提問時,學生卻一問三不知,對于詩詞的作者也會模糊不清。教師枯燥的講解只會讓學生提不起興趣來,所以學生也無法更好地認識到詩詞的魅力。如果學生對于所學詩文一直無法產生認同感,那么他們的學習態度也會變得越來越消極。
二、指向審美素養的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分析
(一)注意培養學生的多方面審美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指向審美素養,那么就要注意從多方面入手進行實際教學。學生的審美素養不會一蹴而就,只有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了解,才能夠觸發自身知覺,進而逐漸具有審美能力。不同階段的小學生對于詩詞的感知、體會都是不同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于所學詩文進行深刻體會,并鼓勵學生積極地發揮想象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情感。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無法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師要更多地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本就活潑好動,他們勇于創造、敢于想象,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入手學習古詩詞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提問、敢于質疑,進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古詩詞《望洞庭湖》時,很多學生認為詩詞積累較為重要,所以在確定讀音后便馬上開始背誦起來,但是學生對于詩詞內容其實還并不了解。其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一句十分具有寓意。其中的表面含義是指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如白銀盤中的一枚青螺。水色與月光的交相輝映體現出了洞庭湖內怡人的山水景色,其中的青螺并不是真正的螺,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知其表不聞其意,那么就很容易會走向錯誤的學習方向。作者將湖山景色描寫得如此協調,學生更應該從中進行深刻體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到詩人對于洞庭風光的無限喜愛與贊美之情。為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審美才能,教師更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背誦進行整體感知、充分想象,這樣學生的審美素養才能夠得到全面提高。
(二)注意結合學生學情樹立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樹立教學目標。對于詩詞教學,教師更應該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方案,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抽象的文字中獲得感悟。對于詩文內容,教師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自身思考對詩文內容進行審美、理解,并逐步達到提高自身審美素養的目的。
結束語:總而言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指向審美素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語文古詩詞中包含著豐富的古文化資源,背誦、抄寫并不是根本的學習目標,如何體會其中的詩詞之美才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詩詞中的作者情感并鼓勵他們與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綜合語文水平。語文教學具有充分的育人性功能,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為學生設計創新型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價值。古詩詞學習是文化傳播與繼承的過程,新課標為小學各年齡階段的學生都規定了不同程度的學習目標。學生需要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內容,也要學會透過詩詞了解文本內容與題材特點,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自身的審美素養。古詩詞中描繪的深遠意境往往頗具閱讀欣賞價值,所以教師更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指向審美素養,并引導他們積極地掌握詩詞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唐雪.指向審美素養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目標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21(06).
[2]樊曉霞.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99-100.
[3]畢魯欣.讓古詩詞教學回響美的旋律--淺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0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