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摘要:在初中的綜合數學教育工作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立足于綜合數學核心能力,強調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通過指導學生對綜合數學基本知識點加以合理地掌握與了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從而促使初中學生較為全面地成長與發(fā)展。本文在對初中生的數學課堂問題探究過程中,特別強調從學生核心素質角度入手,指導初中生對數學解題方式加以正確掌握,讓初中生的數學課堂問題變得更加有效。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教學方法
引言:解題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水準。所以,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要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求解方法,并靈巧利用在求解流程中,提升學生解題的效率,在提高學生成就感與自信度的同時訓練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結合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際,對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解題教學開展了深入研究。
一、引導學生仔細審題,有效提高審題能力
求解前一定要先審題,所以求解品質也與審題力量具有直接關聯(lián)。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注意審題,并引導學生審題方式,進而學會了審題的基本技能,這樣學生就可以合理分類出所要求的信息點,并準確梳理題目與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快速獲得分析題目中必須用到的綜合數學基礎知識點,進而大大提高了分析題目的反應速度與計算準確性。比如,有這么一個問題:如果已知|x-2|+(y+2)2=0,求x2+(y-5)2值是多少?學生可以快速讀題后再迅速求解,然后運用常規(guī)思維把方程組變換為一元二次方程式,盡管這個思想是對的,但是此方法卻很費時費力,并且錯誤的可能性也相當大。所以,首先要指導學生找到提問中的隱藏前提,例如,學生經過審題后得知(y+2)2和|x-2|二項的值哪個是大于等于零,又因為知道條件|x-2|+(y+2)2=0,所以能夠推斷出(y+2)2和|x-2|二項的值都是零,這么一來,一元二次方程組就精簡為二個簡易的一元一次方程,學生能夠輕輕松松計算x與y的值,并且將x和y的值代入方程組中就能夠得出終極回答x2+(y-5)2=0。審題的基本步驟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審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隱含條件,發(fā)現(xiàn)更快捷的解題思路,從而節(jié)約解題時間,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二、突出邏輯推理引導,加強差異化教學
初中數學基礎的內容,主要由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模型、綜合計算、直觀思考與分析等六大知識點所構成。其中,數學抽象主要是指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對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加以了解掌握,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點的了解和把握;邏輯推理是指根據數學知識,把握數學知識的關系,對數學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處理;數字模型則是指根據模型建構方法對數學現(xiàn)象作出分類,加強模型與數學問題的緊密結合;運算能力反映了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直觀想象表現(xiàn)為圖形的認知及空間想象力;數據分析則是指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聯(lián)系數學現(xiàn)象,對數學知識反應的本質進行把握。通過把握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內涵,對于學生學習及理解數學知識來說,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邏輯推理能力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構成內容,針對學生掌握和理解基本數學知識點,進而提高的數學解題能力來說,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中學生的身體發(fā)展特征,對學生加以個性化引導,并充分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對數學問題加以積極地研究與分析,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在邏輯與推理意識訓練中,抓住學生性格特點,調動主導地位,讓學生就數學現(xiàn)象展開大膽的推測,使學生大膽的表達出來。也因此,在開展中學生數學與幾何的基礎知識教育過程中,對于數學推理問題解答,部分中學生面臨著相當的問題,不清楚該怎么下盤,直接影響到了中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掌握和了解。而面對于這一現(xiàn)象,教師也要予以合理指導。如在講授三視圖知識的時候,圖像常常是由多個錯綜復雜的圖像組合而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三視圖的部分知識點加以掌握,以便找到解題的重點。常規(guī)課堂方式下,教師說、孩子看的方法,都不利于初中生對三視圖知識點得到了解,甚至于或許會干擾到學生學習積極性,限制課堂效率。面對于這一狀況,教師要重視信息運用,透過運用錄像、照片,對初中生加以動態(tài)化的指導,提高初中生邏輯推理能力,并在教學中對孩子的差異做出認識,使初中生對三視圖的內涵得到更深入的掌握和認識,讓傳統(tǒng)教學在課堂上變得更加有效。
三、有效開展變式訓練,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的角色是在指導學生學習,而教學的主動權還是在學生手里,數學中問題的種類和數量數不勝數,而教師又不可能把每一個問題都給學生解釋一遍,所以就必須學生自己去反思,舉一反三,根據每一個問題來分析這一類題目的解法規(guī)則,并找出解法技能和辦法,再遇到同樣種類的問題之后才能合理解決,唯有如此,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得到切實提升。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解題后適時加以反省,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從而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
同時,通過變式練習還可以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性思考能力,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更會變通,打破傳統(tǒng)思維定式的禁錮,從而培養(yǎng)解題能力。相同種類的問題雖然在文字描述上看起來有所不同,但包含的知識點實質上是一致的,而且求解的方式也與思路基本相似。于是,在轉化式中,教師就可以先對未知條件和已知條件問題作出改變,然后再把這些問題放到一起考察,尋找其中的共性,以便學生知道問題根本就不會改變,而且求解方式也都是一樣的,并以此訓練學生求同存異的自由意志精神和邏輯思維,進而提升了學生求解的效率。此外,還可以收集一些可以一題多解的問題,并指導學生發(fā)散思考,以增強學生邏輯思維的嚴密性,開闊解題思維。
結束語:綜合以上研究,在訓練初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過程中,要注意掌握數學核心素養(yǎng),以做到核心素養(yǎng)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緊密聯(lián)系,并引導初中生正確把握數學解題方式,以提高初中生數學解題能力。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并適當地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數學問題展開更深層次地研究與剖析,抓住題目重點,并結合訓練,以推動數學知識點的內化,進而培育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董明華.數學思想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數學,2020(22).
[2]任晶.淺談數學解題中的讀題指導[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0(33).
[3]張留偉.微課與初中數學的融合與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