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梟
摘要:新的課程改革的標準中提到,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核心素質進行培養。在小學數學這門科目中,數學的核心素養就是運算能力的培養。為更好地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以此為數學的運算能力打下基礎,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文章簡要就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對有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能力;有效性
引言:
數學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運算能力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點毋庸置疑。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運用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解決遇到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不論是在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算能力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然而縱觀之前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教學情況,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運算能力弱等。這些能力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實際意義
第一,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數學概念、計算公式的運用能力。數學概念、計算公式等的運用離不開數學運算,也只有在數學運算中才能使數學概念得以被準確界定和“賦能”,使數學計算公式得以規律化的展現和運用。
第二,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學生能夠在運算過程中充分理解題干意義與內涵,并聯系生活實際,使其具有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日常數學能力的基本思維。從某種程度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的運算能力是一個人數學能力的最常見和最直觀的展現。
第三,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可以開拓學生的智力思維,激活學生的探究心理,使學生的學習思路和觀察能力得到加強,并使得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獨特的興趣,甚至在后續的其他涉及運算的學科學習中也具有同等貢獻。數學作為工具學科,各學科都離不開,而尤其于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習而言,數學運算能力更是其基礎和必備素養。
二、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
從當前新的教學環境來看,教師應當把新型的教學工具利用起來,運用信息的技術和工具,把問題具象化,直觀化,以情景的形式呈現出來,并且適當地融入一些趣味的元素,更好地誘導學生進行運算,增加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二個課程《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符合“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可以在課堂上合理地設計教學的情景。比如,把學生根據除數和被除數的數量進行分組。讓一組學生當作除數,另一組學生當作被除數。利用數量之間的關系讓被除數組的學生除以除數組的學生,盡量選擇簡單的整數除法,這種情景式的教學能讓學生對運算的原理記憶得更加深刻,對知識點的運用更加熟練。另外可以向學生提問“除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具體的運用”,讓學生進行生活中的場景模仿,讓學生思考如果他們在當時的環境中應該怎么去解答這個問題。利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枯燥的知識點。以設定有趣的問題,有趣的情景,活躍教師自身的教學活動氣氛。從而達到讓學生對此堂課的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最后也可以和學生講述除法的本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而乘法是加減法的一個變種運算,不論是以什么樣的運算形式,基礎都是簡單的加減法。讓學生對運算的規律和原理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把當前的教學活動中的知識點和之前所學的知識點相連接,完成一個完整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讓學生的運算素養也就是數學核心素養更加結實、完整。
(二)游戲性互動
通過建立數學游戲或者在其他游戲中融入數學計算元素來實現提高運算能力的目的。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將數學融入游戲當中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進而使其在不自覺中完成了相關運算的練習,避免了大量重復的枯燥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具體的游戲設計與應用中,教師要注意游戲的可玩性與知識性,當下大量的教學游戲更傾向于知識性,而缺少娛樂性建設,進而無法起到上述作用。以簡單的撲克牌為例,以“J、Q、K”為未知量,以數字牌為具體數字,以不同花色代表“加減乘除”;兩組牌之間構建等式對未知量進行求解便是一種簡單的游戲應用。此類游戲的進行中還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增加不同的元素,或采用團隊競技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拓展,進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根本目的。
(三)巧用探究任務,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然而,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的復雜性,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高,且部分教師依舊沿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學生在數學運算中難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對數學運算進行深入探究,導致運算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設置探究任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
例如,在“扇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一個探究任務:請你們在放學回家后,統計小區跳廣場舞的人數、男女、年齡等,并計算出性別、年齡的比例。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以及相關運算過程。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問學生:“這樣的統計運算,還能運用在哪些方面?”學生的回答多彩多樣,如“在對學校人數的統計上、工作中統計各類數據等”。通過探究任務的設置,能讓學生完成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數學運算的意義。同時,通過不斷探究,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在探究中不斷培養自身的運算思維。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運算能力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積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培養他們對數學運算的耐心,同時運用豐富的運算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使其在學習中能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羅佰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54.
[2]邱燕.提高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0(29):16-17.
[3]韓志鵬.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策略探討[J].小學生(中旬刊),202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