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強
摘要: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生活為初中化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將實際生活和化學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更能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服務于生活。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把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奉為圭臬,讓學生感受化學的魅力,提升學習成績。對此,本文對如何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展開詳細闡述。
關鍵詞:生活化;有效性;初中化學
引言:
《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化學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一直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適應社會發展。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使學生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化學在生活實際應用中的認識,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生活化教學可使學生輕松掌握現實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豐富其生活閱歷,便于其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通過生活化素材和例子的應用,可豐富化學教學內容,提升化學教學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其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還可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其自主思考與問題探索欲望,培養其科研精神,促進其發展。
二、初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
(一)引入生活例子,營造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育部門提出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營造的教學情境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切,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化學知識點。教師加入生活中的事例,能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熟悉感,激發學習求知的積極性,刺激學生思考,使其產生“不得到答案不罷休”的沖動。
比如,在學習“酸的性質”這個知識點時,教師課前可以通過提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聽課的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才會更加集中。在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瓶常見的白醋以及一些生銹的東西帶到課堂上來。首先教師提出問題:“鐵釘生銹了應該怎么處理?”學生先后回答自己的看法,一位學生說:“用加熱的淘米水把鐵銹擦掉。”另一位學生說:“可以直接用漆面噴涂覆蓋上,以免繼續生銹。”一位女生說:“將小蘇打和水混在一起,直到混合物夠濃厚,涂抹在鐵釘上,過段時間凝結后再洗刷干凈。”教師這時可以說:“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我有更簡單的方法。”然后,教師把鐵釘放入一個玻璃杯中,往杯中加入白醋,剛開始玻璃杯中產生氣泡,靜置一段時間后,杯中的鐵銹慢慢消失了。學生會對此感到十分好奇,紛紛想要知道原因,由此教師便引入了“酸的性質”這一知識點。教師把實際生活和化學知識相結合,學生會感受到學習化學的實際價值,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的由來。
(二)采用多種生活化教學素材
教學期間,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化學實驗器材的依賴,多運用生活化實驗道具,使學生觀察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并引發主動思考及探索。對此,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積極收集生活化教學素材,合理設計生活化實驗流程,不斷創新實驗方法和生活化道具,以此為學生提供多種生活化實驗途徑,提升其化學學習樂趣,培養其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可利用生活化教學素材向學生講解化學內容,展示相應的生活化實驗,并鼓勵學生提出自身想法和建議,引導其正確設計、開展生活化實驗,以提升其實驗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促進其化學水平的提升。
(三)親身實驗深化知識理解
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一項重要環節即為實驗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帶領學生參與實驗活動,可幫助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形成深層次理解,還可有助于學生原理掌握及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生活中蘊含著諸多與化學原理相關的實驗案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需引導學生針對生活中所存在的化學實驗及化學現象加以細致的觀察,便可幫助學生轉變對于化學知識的看法,以此還可實現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幫助學生認知化學學習樂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至課堂上教學活動中,并配合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燃燒與滅火部分內容時,教師便可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入至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當人們在取暖及烹飪師均會用到火,而燃燒過程中,火將會呈現怎樣的特點呢?燃燒的定義又是什么呢?隨后,教師可將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及燃燒定義向學生講解。隨后教師為幫助學生對于此部分知識形成更為全面的了解,教師便可帶領學生展開實驗活動,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化學實驗,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表現密切觀察,以此對學生的實驗安全加以保障。教師可先要求各小組準備1盒火柴、1個酒精燈、1根玻璃棒、1個小木條等,隨后在火焰上分別放置玻璃棒、小木條,對二者燃燒情況加以觀察并詳細記錄,學生經實驗發現玻璃棒并未燃燒,而小木條開始燃燒,學生由此獲得實驗結論及燃燒需可燃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可幫助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意義形成全面理解,還可實現學生化學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并激發學生化學實驗參與熱情,此過程中還可有助于學生良好辯證思維的形成,推動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以此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化學實驗能力及知識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化學實驗活動,不僅可幫助學生對于此部分知識形成全面理解,還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推動學生化學學科綜合素質發展。
結束語
總之,化學教學生活化符合新課改要求,有助于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在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期間,應創設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收集各種生活化素材,進行生活化試驗,以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秦永會.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35):94.
[2]吳保國.初中化學趣味生活化實驗教學摭談[J].知識窗(教師版),2019(11):97.
[3]張敏.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