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丁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推進和落實,課堂教學也逐漸變得豐富和多元化。在這樣的教育發(fā)展背景下,傳統(tǒng)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下的教學要求。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執(zhí)行,教師的教學方法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理念都要做出改變。本文簡單探討了新課程標準下,對于高中地理課堂該如何展開教學策略,從而引導學生的課堂有效學習,并且體現(xiàn)出學生自身為教學主體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內容
新課改的重點在于創(chuàng)新。新,即為做出與先前不同的改變。新的概念很大,運用在教學上,不論從學的角度講還是從教的方面思考,所做出的種種創(chuàng)新的目的只有一個:調動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試想一下,老師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暈頭轉向,這節(jié)課的效率能有多高?這樣的教育模式,學生始終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時間一長,學生就可能會逐漸喪失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良好心境。因此,為了更好的適應新課改,不能只是課本的改革,老師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也應有所創(chuàng)新。對于高中地理這門抽象的學科來講,可以嘗試著翻轉課堂,讓學生站在講臺上講課。這種思維模式的自主學習會幫助讓更多學生主動投入?yún)⑴c并走進地理課堂,學會主動自主獨立思考,更有助于對地理知識的進一步理解。為了能夠使得課堂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添加適當?shù)牡乩韺嶒炓哉{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能夠自發(fā)解決教師提出的地理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研究地理知識,并為學生提供獲得重要地理知識的機會。
二、擴大研究合作,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
在此階段,大多數(shù)高中地理老師都受考試教學理念的影響。他們始終專注于該如何讓學生的地理成績得到提高,但是卻忘記了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尤其是課堂上,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忽略,這都對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造成了不利影響。為了使得這一現(xiàn)狀能夠得到改變,高中地理教師不僅要注意改變課堂教學方式,還要重視合作性、探索性教學活動,努力向學生展示地理知識,使學生建立自我完善的平臺。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地學習地理知識,更好地激勵學生,理解和吸收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聯(lián)系,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例如,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便學生可以通過與小組成員的協(xié)作和互動來繼續(xù)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地理學習的熱情不斷被點燃,為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基礎,并且也能夠順利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高中的地理具有很多特征,像涉及到各個國家的地圖、地形圖,還有各種氣候特征以及地理特征等等,這些都非常的復雜、零碎,導致學生很難學習,這也造成了學生的地理成績往往不夠理想。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教學來說,內容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教學形式可以進行改變,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時代的進步導致信息技術的進步,這實現(xiàn)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在準備課程時,教師可以使用豐富的在線資源來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知識體系不斷被完善。教師可以把那些比較抽象、復雜的內容進行轉換,將其變?yōu)楦m合學生的語言、圖片等。在教室里,老師可以使用課程計劃、視頻等進行教學,使知識表達更加準確,并且能夠在視覺和聽覺方面,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地理知識體驗。通過這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將得到極大提高,知識記憶和理解能力也將得到改善,也會對地理知識有很大的興趣,從而改善學生的學習。
四、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這門課程本身就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學生的生活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并且學習地理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生活。因此,為了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更加有效,教師應該積極設置多樣化的實踐交流活動,讓學生自身所學習和掌握的地理知識,能夠充分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應用。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展開深入的探究以及有效的思考,這樣學生關于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夠被加深,提升地理學習的體驗感。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或者自行結合,去調查自己社區(qū)的一些生態(tài)文明現(xiàn)象,并根據(jù)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明確自己社區(qū)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內容,并對其提出優(yōu)化和調整的方案,進而使得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并且還可以將自己學到的地理理論知識進行有機的聯(lián)合,使得地理實踐能力不斷被提高。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的學會構建地理知識的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五、結束語
在我國高中教學的現(xiàn)階段,地理學科在教學中占有一定地位,涵蓋了人文和科學等廣泛的專業(yè)知識,這對于學生的要求更進一步,無論是其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想象能力,都要滿足相關的要求。對于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來說,由于學生發(fā)展的總體素質不足,很難獲得地理專業(yè)知識,甚至有些學生由于地理基礎差而無法學習地理。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要從自身做起,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工作更加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麗花, 董玉芝.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作業(yè)系統(tǒng)發(fā)展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J]. 科學咨詢, 2020(15):1.
[2]陳巧, 丁鳳.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社會調查活動設計——以福建省福州市倉山萬達廣場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21(8):3.
[3]曾呈進, 葉景芳. 基于新課標的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學研究——以"水循環(huán)"一節(jié)為例[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5):3.
[4]鄭明香. 新高考下高中地理閱讀課程的開發(fā)實踐——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植被"一節(jié)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21(18):2.
[5]張晴華. 基于新課標的高中地理知識模塊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以"整體性"知識模塊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