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摘 要:作為醫學知識不斷提升的基礎保障,人體解剖學涵蓋超強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傳統教學方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分配學生時間,有利于高職學生突破被動式學習困境。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形式,是激發高職學生創造力的有效路徑,將課程思政與人體解剖學混合式教學,進行消化式融合,不僅符合二者的基本特征,還滿足了教學要求,對提升高職學生的專業素養,具有顯著推動作用。本文在分析課程思政與人體解剖學混合式教學融合必要性的基礎上,對混合路徑進行了淺層分析。
關鍵詞:課程思政;人體解剖;設計思路
引言
人體解剖學是高職學生,醫學素養跳躍式發展的基礎保障,是其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之一,在此重要教學環節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能夠達到理想教育效果。基于人體解剖學較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根據其特殊教學形態,選擇切合程度較高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升教與學質量,還能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對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將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相融合,能夠在傳授專業知識同時,滲透思政教育元素,使高職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專業素養,得到明顯提升,為其形成終身學習意識,提供有效服務。
一、課程思政與人體解剖學混合式教學融合必要性
基于護理專業的特殊性,需要學生同時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與思想水平,并擁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從而實現護理專業知識的學以致用目的,為了實現此目標,需要教師在關鍵性學科中,全面滲透思政教育元素,在豐富學生專業知識視野同時,向其注入核心價值觀,以此高質量完成教、育任務。[1]課程思政融合成效的穩步提升,需要以綜合性較強的外部條件做支撐,結合思政教育要求,借助多樣化、靈活性較高的教學資源,進行人體解剖學知識的講解,并在此過程中進思政教育元素滲透,符合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特征要求,具有較高的必要性與實用性。將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的高效融合,輔助教師實現了對教學元素的宏觀調控,對提升課程思政豐富性、強化專業知識體系,具有深遠影響。
二、課程思政與人體解剖學混合式教學融合路徑
(一)以生活中的健康問題為教學導向
人體解剖學中的醫學知識,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常見問題,為教學引導,借助混合式教學模式,向學生科普專業知識,以此拉近學生與人體解剖學知識距離,為其準確而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奠定基礎。比如說,在《脊神經》專業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列舉生活實例,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全面認知“手機黨”對脊柱及脊神經造成的危害。并借助趣味視頻、實踐教學等形式,深入講解專業知識,以此提升高職學生的專業素養。以生活中的常見健康問題,作為教學引導,可以在普及專業知識同時,使學生意識到良好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實用性,在學生糾正自身錯誤生活習慣同時,實現課程思政與人體解剖學知識的高效滲透。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超強的求真意識,在批判性思維的科學指導下,不僅能提升知識結構的完整性,還能培養其創新意識。為了使高職學生具備較高的批判意識,教師要鼓勵其借助實踐活動,論證專業知識的正確性與全面性,在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基礎上,培養其批判思維,為其創新能力的穩步提升,夯實基礎。比如說在《呼吸系統》相關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結合“近代解剖學之父”維薩里的實際經歷,使學生擁有質疑權威、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為其專業能力的穩步提升夯實基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實驗,鍛煉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能力,為教師全面滲透思政教育元素助力。
(三)豐富線上教學形式
隨著現代科技更新速度的穩步提升,網絡資源日益豐富,但是信息質量青黃不接。基于高職學生去偽存真能力的局限性,其不能篩選高質量的學習信息,容易被不良思想誤導。[2]所以在此背景下,人體解剖學教師,要根據新時代學生特點,創建網上教學平臺,在提升師生溝通渠道流暢性同時,輔助教師高效滲透思政教育元素。通過創建小規模課程教學平臺、線上學術交流平臺等,激發學生學習活力,在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下,高效講解專業知識。比如說在《消化系統》講解中,教師可以將高品質的教學視頻、課件等,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討論機會,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加深其對內臟概念、形態結構、消化管等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靈活性較高的教學模式,可以向教師提供豐富的思政教育滲透契機,借助無時間、地域限制的線上溝通,在解答學生疑惑同時,進行思政元素的高質量滲透,以此降低不良信息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總結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的高效融合,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輔助教師順利完成立德樹人教學目標,并結合專業知識的講解,培養踐行能力與社會責任感雙達標的時代青年,為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助力。以豐富多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橋梁,在人體解剖學知識講解中,滲透思政教育元素,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端正的學習態度,使其逐步形成仁心仁術的從業素養,以此助力教與學品質的穩步提升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竹盛.基于“立德樹人”目標的人體解剖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2):202-203.
[2]鄒雷,李婷婷,那立艷,王紅峰.生物化工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20,22(03):281-284.DOI:10.13744/j.cnki.cn21-1431/g4.2020.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