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青
摘 要: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推進學生的思維由淺到深實現轉變,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方式助教學,整合助效果”。在高中政治課堂上,議題式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優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議題的方式能夠更加充分地展現政治教材中的內容,并通過主議題、子議題的結合引出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在大單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深化教學議題,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議題式教學要求教師用長遠的目光看待學生的發展,不斷更新育人觀念,完善教學模式,并將育人觀念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大單元;議題式教學;融合策略
1高中政治大單元與議題式教學設計的意義
現階段試題越來越偏向考查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但是大部分學生在解題時沒有思路,或者在使用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時不夠全面。該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學生掌握的知識呈現“碎片化”狀態,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傳統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通常是將單獨的“小課時”作為內容單元進行教學設計。這導致教學的知識點過于孤立,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呈現“碎片化”。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政治教師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秉承“學科內容結構化”的教學理念,統籌整合政治學科知識,促進政治學科內容從“碎片化”向“結構化”轉變。
2高中政治大單元與議題式教學融合的應用策略
2.1思想政治中政治的認同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素質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識和國際時事,從而使學生更加融入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在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時,我們要頭腦客觀、實事求是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利用政黨的制度、規范和信仰來限制行為,這是政治認同的根本表現,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社會制度和政治權利,本能認同包括地域認同、民族認同、情感認同。教師在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內容,還要結合生活和國家的一些重大事件,讓學生對政治產生認同,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而是要與國家的一些事件相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質。
2.2確立大單元核心目標,設置彰顯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高中課堂不再單純地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識為目標,而要集中體現立德樹人、學科育人的教學目標。對高中政治教材來說,其所提供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如果只是依靠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就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延伸,為學生補充更多的政治相關資料,加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應用。在推動高中政治大單元與議題式教學融合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確立完善的大單元核心目標。我國政治議題式教學與國外的議題式教學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僅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具有爭議性的議題探究,還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問題進行判斷,形成科學完善的政治知識體系,有效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此外,對高中政治來說,由于該門學科涉及法學、經濟學、哲學、邏輯學等多學科知識,因此設置大單元核心教學目標對議題式教學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要確保教學內容設置能夠彰顯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凸顯政治學科的價值引領作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第一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將“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作為教學核心目標,并根據教材或者是課標的具體內容選擇相應的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再通過議題式教學的活動設計,將這些目標體現在教學內容中。對于教學議題,教師可以將其設置為“尋路”,讓學生通過對課本進行綜合分析來總結近代中國通過哪些方法一步步富強起來。同時,在進行教學設計編寫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素養目標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大單元教學的核心目標將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以明線和隱線的兩種方式串聯起來,形成完善的大單元教學體系。此外,教師在設置議題時,還可以選擇“民族復興之路”,議題具體可以設置為“新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進入新時代后,我國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新時代需要我們怎樣發展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3豐富教育資源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教學資源來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豐富教育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辦小組活動來促進學生互相學習,讓學生分組思考和探索不同的主題和內容,最終找到合理解決方案。這種合作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團隊的工作能力,還必須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實踐,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教學方法”,學生具有成熟的思維能力,通過互聯網拓展教育資源。擺脫“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參與社區和社會領域的各種活動,將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轉化為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以教材為主,然而,教師可以從“因地制宜”的角度使用高中必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結合“實踐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城市和周邊農村,研究和統計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加深對經濟關系和“科學精神”的理解。而師生關系是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課堂的保障,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應不斷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組織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中一方面可以進行廣泛的評價,另一方面可以進行社會的共同參與。
3結論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課大單元和議題式教學的融合實踐,需要教師通過確立大單元核心目標、創設大單元教學情境、制訂大單元教學流程、融合大單元教學評價四個環節,設置彰顯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議題的思考與討論,推動議題的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分析與討論中不斷吸收知識,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要讓學生在大單元與議題式教學的相互融合中,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學科能力、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新宇.關于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思考與設計[J].中學教學參考,2020(28):48-49.
[2]黃世春.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索[J].名師在線,2020(11):74-75.
[3]葛惠玲.高中政治實施議題式教學的方法研究以喻代議形象說理[J].名師在線,2020(03):14-15.
[4]謝曉東.單元規劃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實施[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0(01):24-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