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
摘 要:初中體育課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培育強健體魄,對此師生就有必要選擇合適的體育訓練方法。與此同時,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還需要適當把握各項體能鍛煉的負荷量。這是因為,初中生還沒能具備成熟的身心,初中生在運動時可以承受的負荷也是很有限的。如果超出了特定的負荷限度,那么將會帶來過快的體能消耗,嚴重時還會傷害初中生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初中體育;運動負荷;調整
針對各類的體能鍛煉,都有必要適當控制負荷量,依照初中生在參與運動時的真實狀況來調整運動負荷。只有這樣,初中階段的體育課才能具備更強的適應性,有益于塑造健康體魄,讓初中生適時參與必要的鍛煉。
一、調控運動負荷的必要性。
1.體育運動負荷。初中生一旦參與了特定的體育活動,那么就會承受特定強度的運動負荷。從性質來講,運動負荷包含了負荷量以及負荷強度。在從事運動時,同學們總是會承受身體層面的運動負荷。在生理角度上,運動負荷是依照特定的指標來設置的,不應當超出強度或者低于最低的強度。在體育課上教師如果設置了過小的運動負荷,那么很難符合該課節的運動要求;如果強度太大,還會傷害到初中生自身的身體結構,情況嚴重時也會帶來很難彌補的身體傷害。由此可見,在體育鍛煉時有必要設置最合適的運動負荷,這樣做才可以確保參與運動的安全性以及實效性。
2.調整和控制的必要性。為完成體育課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要調節適當的負荷量。在此基礎上,為同學們設置各個課時的體能鍛煉總量以及訓練強度。這樣做,才能夠從根本上確保優良的身體素質,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初中體育課充滿快樂。在體育鍛煉中,初中生具體可以承受的運動負荷直接關系到體育鍛煉的成效性。調整運動負荷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綜合考慮同學們的年齡特征、體能健康的狀態以及性別要素等。應當因人制宜,選擇最適合初中階段的運動負荷。具體而言,就是要依照初中生能夠承擔的體能鍛煉負荷量,適當加入必要的負荷控制和調整。調查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初中生整體的健康水準正在逐步改善。然而不應當忽視,仍有某些初中生并沒能擁有優良的健康狀態。對于這部分初中生來講,身體通常缺乏必要的柔韌度以及耐力,或者肺活量較小。現今的初中生多數都生活于優越環境中,長期欠缺日常的體能鍛煉。在這種狀況下,某些同學就會表現出體型肥胖或者經常感冒等不良的傾向。反之,在體育課上如果長期參與超負荷的體能鍛煉,那么將會損傷自身的關節以及韌帶等位置,時間一長就可能帶來較重的機體損傷。因此,初中體育課的關鍵點就在于調控運動負荷,用這種方式來不斷提升初中生具備的身體素質,在繁重的日常學業中增加適量的體能鍛煉。
二、調整與控制運動負荷的基本原則
1.在負荷調整的過程中,首要目標就是要確保初中生自身的健康。這是由于,初中生在參與運動時如果承受了過大的運動負荷,身心就很容易快速疲勞。對于某些體能較弱的學生,甚至會造成事故。長期偏高的運動負荷影響下,初中生面對體育課時就會表現出畏難心態,同時也會壓抑自身的創造性。設置運動負荷量,基本的衡量指標就是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只有在確保健康的基礎上,才可以適當增加鍛煉時的運動負荷。教師需要妥善把握初中生參與運動時的自身規律,調整運動負荷的過程中也應當考慮到健康。
2.體育課設置的運動負荷應當合理,符合初中生特定的身心規律。初中生處在特定的成長階段中,身心還沒能真正成熟。在這個階段,體育教學就要符合特殊的成長階段以及身心規律,在調整負荷量時也需要把學生健康視作首要的因素。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隨時測查學生脈搏,通過觀察以及詢問的途徑來明確同學們對于體育課的承受度。這樣做,更加考慮到在參與鍛煉時學生們的真實感受。一旦超出了可承受的極限,那么就要及時減小負荷量。結合課堂實踐,才能夠設置最適當的體能運動負荷量。在每節課上,都需要設置符合身心規律的運動負荷。
3.調整負荷以及控制負荷時,教師也需要更加重視初中生表現出來的體能差異性。這是由于,在初中階段內,不同學生具備的身體承受力并不相同。與此同時,不同類型的初中生也會表現出差異性的個體需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就需要設置不同層次的運動負荷。
三、控制與調整運動負荷的具體措施
1.設置適當的負荷量。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就有必要明確班內學生能夠承受的運動負荷總量。在這種前提下,才可以給出最適合初中生的運動負荷量。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交替安排負荷強度不等的運動項目,例如短跑、跳繩、投擲以及長跑等。某些初中生本身就表現出較弱的體質,針對這類學生不可以強求達到一般程度的運動負荷,而是有必要適當減少運動負荷。只有結合實際,才能夠妥善把握不同層次的運動強度以及密度,讓體育課充滿趣味性。
2.勤于調整負荷量。體育教學設置的負荷量是否適當,主要取決于學生們是否能夠承受,并且起到顯著的鍛煉效果。教師如果想要了解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否適中,那么可以經常詢問同學們的主觀感覺,或者借助科學儀器予以測量。此外,還應當注意查看學生的呼吸是否急促、臉色是否漲紅等。通過觀察外部現象并且詢問感受,就能夠得知現有的運動負荷是否過大或者過小。如果能夠加以實時的調整,就可以從根本上確保承受適中的負荷量,不會給初中生帶來某些機能的損傷。
3.控制各項運動的節奏。初中體育課上,教師針對各項運動都需要妥善控制運動的節奏。在這種基礎上,適當調整總的運動負荷。具體的做法為:在教學的初期,教師先要設置較小的負荷量,在這之后逐步提高承受的負荷,然后再逐步降低負荷。適當把握運動中的節奏,會讓學生感覺到很舒服,因此也更加能夠接受多變的運動負荷。
總之,初中體育課不可缺少負荷量的控制。在運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妥善安排各課節的運動負荷。同時,初中生具備了不同程度的體能承受力,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也有必要設置差異性的運動負荷。從目前來看,多數教師在設置體育課的各環節活動時都能注意負荷量的把握,避免過度損傷或者過小的負荷量。然而,仍有些教師并沒有重視對于運動負荷的調控,因此造成了運動損傷的嚴重后果。由此可見,適當調整以及控制體育運動負荷,對于初中體育課而言是尤其必要的。未來的實踐中,師生還需要繼續摸索經驗,注意隨時調整控制體育運動的負荷量,進而服務于初中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育剛.最佳教學效果與運動負荷的因素分析.
[2]王晨軍.對學生體育運動負荷的認識與實踐.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