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波
近些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對學科課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探索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和共享機制,體現地域和學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課程的興趣性、活動性、層次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主題指圍繞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相關的某一范圍展開的話題類別,為語言學習提供內容范圍或主題語境(教育部 2020)。特定主題語境所傳遞的思想文化內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該語境蘊含的主題意義(張琳琳 2019)。
隨著國家和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和外國語學校開辦得有聲有色。就算在普通學校,外國教師(以下簡稱“外教”)加盟英語教學都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但由于教師人數的限制和不穩定,以及初中生學業、升學的現實壓力,外教在絕大多數學校只是口語訓練和宣傳的點綴角色。應研發有特色的英語拓展性課程,構建主題式課堂,讓外教在其中充分發揮優勢,創建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體驗西方課堂的同時,通過針對同一主題不同課型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可行性原則指“該課程能滿足它的教育組織(制度)的需要、要求及資源程度”(鐘啟泉 2015)。研發初中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英語基礎、心智發展情況和他們對實際生活的理解,用心挑選相應話題和課型,精心設計課堂流程和組織形式。
真實性原則指在初中英語拓展課程的設計中,借助有現實意義的話題創設不同的情境,“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教育部 2012)。根據不同課型,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影片、學習歌曲、角色扮演、遣詞造句等再現相關主題。同時,通過“記錄、概括、說明、論述、討論之類的語言性活動”(鐘啟泉 2016),讓學生理解與探討相關主題意義。
布魯姆(Bloom)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由低到高分為六個層次,即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其中前三個層次為低階思維,后三個層次為高階思維(轉引自鄧波,2017)。英語拓展性課程的各個課型的課堂設計要遵循思維性原則,設計的任務和活動要有思維層次,設計的問題應以參閱型問題和評價型問題為主,問題的答案和討論的結果要盡可能開放和多元。教師可以通過觀看電影片段、分析劇情語言、剖析歌曲背景、評價表演和人物等活動,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學習學科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教育部 2020)初中英語主題式拓展課程要體現教育性原則。首先,要選擇有教育意義的話題,且主題立意健康向上。其次,要利用不同課型引導學生理解、討論、評價,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促進他們在其他領域的學習,并在主題情境中進行“遷移、運用和轉換,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胡美如、易立 2020)。
“社會和自然界中所存在的許多事物雖然包括各種教育因素,但經過一番改造之后,才能適合于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現實需要”(范兆雄 2002)。在課程研發原則的指導下組建團隊,分“確定主題—確定課型—設計課堂”三步進行課程研發。下面以七年級第一學期的外教拓展課程的研發為例進行闡述。
根據大概15節課的一般拓展課程容量,參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話題項目表羅列的話題和細目,經開會討論最終選定12個與學生生活與認知息息相關的主題,每1—2節課一個主題(見下表)。

Number Topic Number 1 Personal&Family Information 2 4 Animals&Pets 5 7 Shopping 8 10 Travelling 11 Topic Interests&Hobbies Time&Daily Routines Weather&Season Airport Life Number 3 6 9 1 2 Topic Body Parts&Sports Food&Diet Transportation Movies&Music
首先,由于所交流的學校是一所國際學校,外教資源相對豐富,然而外教不像中方英語教師那樣相對穩定,因此,需要研發相對獨立、經典、有固定的素材和資源的課程。這樣,即使外教變化,新來的外教甚至中方英語教師也能根據課程內容授課。
其次,由于拓展課程往往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開設的不同課型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一個或者多個不同課型的課。所在的學校有機會讓學生參加所有課型的英語拓展課。因此,不同課型的目標、功能及側重培養的技能應有所區別。這樣,學生能夠在不同課型中充分感受到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復現相關語言,且不會感覺重復甚至無聊。同時,所確定的課型要兼具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在同一時間開展同一主題的教學。
研究團隊最終確定的課型有四種:寫作課(Writing)、戲劇課(Drama)、實踐課(Practice)、音樂課(Music)。
結合第一步確定的主題,每次拓展課都是4位教師根據同一確定的主題展開的以上4種不同課型的教學。
每種課型究竟應該如何開展?每種課型應該側重哪個方面技能的培養?學生通過每種課型會有哪些不同的體驗和提升呢?提前設計好每種課型的基本流程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根據課型的基本流程備課,既可以保障該課基本要求和功能得以實現,又可以在素材選擇和活動設計上融入自己的想法。
1.寫作課(Writing)
寫作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該話題的授課,使學生能夠運用相關詞匯遣詞造句,并通過有邏輯的銜接進行篇章產出。
【寫作課的基本流程】(見圖1)

圖1
2.戲劇課(Drama)
戲劇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選取相關話題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片段,幫助和引導學生對文學、文藝素材進行解釋、模仿甚至表演,從而達到對主題意義和跨文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戲劇課的基本流程】(見圖2)

圖2
3.實踐課(Practice)
實踐課是側重詞匯記憶和運用的課。相比戲劇課側重的文學解讀和表演,實踐課側重英語語言的工具和交流的功能,因此旨在對相關話題的實際操練,讓學生能夠將相關話題的語言材料運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
【實踐課的基本流程】(見圖3)

圖3
4.音樂課(Music)
音樂課相對更獨立,其主要目標是通過組織學生學唱相關話題的英文歌曲,促進他們英語口語和語感的提升。教師對歌曲歌詞的解讀和創作背景的介紹,能讓學生對歌曲的主題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
【音樂課的基本流程】(見圖4)

圖4
為了讓學生有最真實的西方課堂體驗,建議學校準備四間獨立的教室及相關道具和裝飾,由授課教師根據自身的想法和課型特點布置。比如,在寫作課前,教師提前準備好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紙張,或者明信片、信紙;在戲劇課前,教師在戲劇教室張貼影視劇海報,移除講臺并用地標貼成一個臨時的小舞臺;在實踐課前,教師根據主題布置當堂課的場景,有家、學校、機場、公園等;在音樂課前,教師在音樂教室提前擺好樂器、樂譜,張貼歌手的海報。學生則采取走班的形式去不同的教室上英語拓展課。
除了外教依據課堂流程精心備課外,中方英語教師在實施階段的作用也極其重要。首先,建議中方英語教師組織學生作好各種課型的課前準備。其次,建議中方英語教師在課程開展初期深入拓展課堂,既要維持基本秩序和幫助外教解決基本困難,又要做好課堂觀察工作。外教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一般沒有中方英語教師清楚,中方英語教師經過觀察后可提出難點或者活動設計不當之處,對之后的課堂有借鑒意義。最后,建議四種課型的中方英語教師記錄重點詞匯,課后進行交流,確定整個主題的核心詞匯,可以印發給學生記憶、背誦,也可以作為課前導學案提供給他們。
在學生參與一階段完整的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的學習后,研究團隊給出了整體課程推進方法,經歷了從最初的設計到最后的實施,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和感受,總結了如下幾點提升初中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實效的建議:
初中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無論哪種課型都是本著學生對同一主題不同方面的學習體驗,無論是視覺的還是聽覺的,無論是單獨寫作還是團隊表演,教師在尋找素材和設計課堂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為他們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體驗所觀、所學,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尊重他們的各種改編和創意。
與傳統的英語課堂不同,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的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讓外教的授課符合學校對拓展課程的要求,中方英語教師除了要提前設計好每種課型的基本流程外,還要針對不同的主題預先挑選出一些基本素材,如影視劇片段、音/視頻等,以及設計出一些課堂活動和任務供外教參考使用。因此,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和教學技能外,還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同時,要對多媒體技術有所涉獵。
任何一門拓展課程的研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也是如此。課程的研發團隊需要不斷實踐探索,完善課程大綱、課程目標、課時安排、教學主題、教學素材及評價標準等,根據學情使用素材、設計任務和指導學生深入探討,提升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要積累研發過程中的所有素材,爭取將成型的高品質課程內容印發成冊,形成精品校本教材。
初中英語主題式外教拓展課程以主題為引領,以四種不同課型為載體,通過欣賞、模仿、角色扮演、討論、寫作等學習活動,不僅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體驗英語的語用功能,而且通過課堂活動鍛煉學習、組織和表現能力。更重要的是,該課程讓學生通過不同課型的主題學習逐步建立起對周圍生活、真實世界的認知,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中西方的不同文化,提升文化意識;同時,按照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其邏輯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