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萬志

關鍵詞: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既往
【中圖分類號】 ?R5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受治療方案不合理、服藥劑量有誤及治療中斷等因素影響,容易引起肺結核病癥的結核分枝桿菌發生耐藥突變,變成耐藥菌株,進而產生對兩種以上抗結核藥物均有耐藥性的耐多藥肺結核疾病[1]。相較于單純肺結核病癥,耐多藥肺結核病癥有較高的治療難度,且會增加病情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度,為更好的防范及處理這一問題,本次研究中對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60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既往治療情況及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等進行了分析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60例有既往治療史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試驗入選標準為:符合耐多藥肺結核診斷標準;完成6個月治療;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對異煙肼及利福平有耐藥性。排除標準: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并發精神性疾病、肝腎功能異常。患者資料:男50例(83.33%)、女10例(16.67%),年齡:(68.25±5.33)歲,其中初治10例(16.67%)、初治失敗12例(20%);復發20例(33.33%)、復治失敗18例(30%)。
1.2方法
治療前首先對患者痰標本進行留取(共4份)、其中1分標本以羅氏法進行培養,另外3份標本則需進行痰抗酸桿菌涂片進行檢查,將陽性菌株進行分離,對菌種鑒定,而后開展藥敏試驗,為得到客觀公正的試驗結果,需保障此項試驗實施流程及操作工作的嚴謹性及規范性。詳細治療藥物及治療情況見下文:入院患者均接受丙硫異煙胺、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丁胺卡那、對氨基水楊酸抗結核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約為(22.19±2.98)月,治療次數約為(2.73±0.22)次。為更好的觀察病情,調整治療方案,治療期間需以每月2次的頻率進行痰抗酸桿菌涂片檢查;以每月1次的頻率進行肝功能檢查;以每月1次的頻率進行痰結核分枝桿菌培養檢查;以每月1次的頻率進行血常規及尿常規檢查;以每月1次的頻率進行胸部X線片檢查。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既往治療情況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即統計患者有無二線藥物治療史、既往治療是否配合度、既往不同累計治療次數、既往不同累計治療時間下患者治療轉陰率及未轉陰率。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2軟件,既往治療情況對治療效果的影響比較為計數資料,用χ2計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無二線藥物治療史治療轉陰率明顯高于有二線藥物治療史;配合治療轉陰率明顯高于不配合治療,累計治療次數≤2次轉陰率明顯高于累計治療次數>22次,累計治療時間≤12月轉陰率明顯高于累計治療時間13-24月及累計治療時間>25月,以上對比結果均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3.討論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無二線藥物治療史治療轉陰率明顯高于有二線藥物治療史,P<0.05。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實施已經產生耐藥性的抗結核方案聯合二線藥物治療后,將造成新型抗結核藥物耐藥情況的發生,致使增強耐藥水平,以致于影響治療轉陰率。為此提示臨床,予以耐多藥肺結核患者二線抗結核藥物不僅不會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且會提高耐藥程度,應規范使用二線藥物,防范這一問題[2]。本次試驗結果還顯示:配合治療治療轉陰率明顯高于不配合治療,累計治療次數≤2次轉陰率明顯高于累計治療次數>2次,累計治療時間≤12月轉陰率明顯高于累計治療時間13-24月及累計治療時間>25月,P均<0.05。強化期及鞏固期為肺結核病癥的主要時期,其中強化期治療方案實施效果將影響整體化治療水平,通常而言強化期時間約為6-8個月,在此之后若仍繼續服藥,就會容易使病情進展為耐多藥肺結核。同時強化期,患者因副作用停藥、未遵醫囑服藥等因素也還會引起耐多藥問題,為此,應及早診斷及治療耐多藥結核病,以使得此病有良好的病情轉歸結果[3]。
綜上所述,治療時間及二線藥物等因素會影響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既往治療情況,應高度注重初治耐多藥肺結核病癥,規范使用二線藥物,并告知患者積極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以促使病情轉陰。
參考文獻:
[1]陳其琛,雷宇,劉國標.2013—2017年廣州市戶籍耐多藥肺結核流行特征[J].實用預防醫學,2020,27(2):219-223.
[2]李玲,張澤坤,王莉麗,等.市級結核病定點醫院耐多藥肺結核病病人治療和管理現況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9,34(2):21-25.
[3]李偉健,余肖蘭,龍金環,等.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既往治療情況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1):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