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群
摘要: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內容。通過對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達,對學生進行集體歌唱的積累,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文章從音樂教育的實際出發,對高中音樂合唱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并通過實例分析,為今后的音樂課合唱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研究策略
引言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合唱學生占據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合唱教學。但是,在實踐中,合唱課的教學資源卻不能充分地利用,這是因為合唱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如何進行合唱教學,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使其學會運用歌唱技巧,表達自己的感情,是一個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一、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現狀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初中音樂課堂合唱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第一,在中學音樂班的合唱課中,由于合唱課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過于單一,造成了很多學生采用教科書形式的合唱。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主體性、主觀能動性,缺乏對歌曲、歌曲的自由選擇,缺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很多教師都是通過講授、灌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合唱,結果是學生很難在中學音樂課堂上形成有效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從而造成了學校合唱的氣氛低落、低落,從而進一步制約了學校的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第二,在中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老師對于學生的產生技術和方法的培養仍有待加強,主要是“白聲”的唱法,在聲樂課上,由于缺乏對學生的歌唱技術和歌唱方法的培訓,不僅會使學生的情緒得到緩解,也會使其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而影響整個合唱的學習效率。第三,當前我國中學音樂教室合唱課的合唱藝術素養還不夠完善,學生在學習合唱時對基本樂理的認識過于單一,缺乏對音樂理論的深刻了解,致使其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唱教學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正常合唱教學。
1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聆聽訓練,體會合唱的美妙。音樂藝術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聽。因此,在中學音樂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聽覺體驗,并學會傾聽的方式,為其進行有效的學習奠定基礎。
1.1聆聽合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讓學生們聽好的合唱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精彩表演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1.2在合唱中,通過對聲部層次的認識,可以增強對歌曲的欣賞能力。教師應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聽辨、復調、立體聽覺、垂直、聲感,以提高多聲部的鑒賞力。
1.3通過干擾式的傾聽訓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聲。干擾聆聽是指學生在聽某個聲部的同時,可以把自己應該唱的部分唱出來,這樣不僅能保持自己的聲部,還能感受到各聲部之間的音色和音準的協調。通過一系列從簡單到復雜的訓練,培養學生對多聲部聲音的理解。1.4練習對比式傾聽,體會合唱的魅力。對比性傾聽是把各種音樂進行對比,例如將合唱與獨唱、齊唱等進行比較。在對比聽覺的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充分地比較和比較合唱與其它歌唱的共同點和差異,以便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合唱的特征,并積極地投入到合唱的學習中,體會到合唱的魅力。
2在教師的引導下,加強學生的合唱技巧,除聽力以外,聲樂和歌唱的學習也是其重要內容。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運用更加生動、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合唱的水平。
2.1在趣味教學中運用游戲式基礎訓練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堅持“興趣為本”的教學方法,利用各種趣味的小游戲,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不會因為單調的聲樂基礎練習而感到厭煩。
2.2在不同的聲部練習中,培養學員的聲部協調能力。所謂“和諧”,就是按照歌曲的內容,通過對聲音的音準、音量、音色等進行適當的調配,從而獲得的聲音。在歌唱教學中,聲部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充分發揮歌曲的特性,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這樣才能讓學員在輕松、愉悅的練習中,掌握好調校音量音色、調節音高的音準。
2.3加強對歌曲進行情景化的練習,提高歌曲的情緒表達能力。中學生的思維模式是由其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在實踐中,教師要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境,并引導他們在合唱法中把自己的感覺和感覺表達出來,從而獲得理想的聲訓效果。
3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各種工具,解決學生的合唱問題。在中學音樂教學中,使用樂器已經成為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因此,在合唱課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樂器,為學生的合唱提供有效的服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氣氛。
3.1通過器樂進行音準訓練。在合唱課中,音準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通過多種樂器的輔助,可以讓學員更容易地掌握音準,使合唱更精確、更形象。
3.2以樂器演奏的形式進行教學。在平時的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準、和聲概念,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但是,由于學生自身嗓音條件的制約,部分學員不能參加基本的合唱訓練。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樂器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以緩解學生的窘境,提高其聽力能力。
3.3利用樂器樂來創造教學的氛圍。在合唱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單聲部唱得很好,而多聲部又很容易走音。在此階段,音樂老師可以利用樂器與人聲的配合,讓學員在傾聽其它聲部的旋律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們體驗到二聲部的合唱。在合唱中,加強和聲感,促進合唱中的聲部教學,具有顯著的作用。
結語
因此,在中學音樂課堂合唱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多聲部的樂感、加強合唱技巧、表現技巧、豐富音樂情感、培養對音樂的鑒賞力和感覺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合唱課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意義的作用。在當今社會,合唱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的音樂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在中學課堂上推廣合唱教學,讓學生們感受合唱的魅力和奇妙,享受合唱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周妍妍.影響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歌曲教學策略的因素分析——以"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教材為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8).
[2]李橋澗“羅森塔爾效應”與課堂合唱教學——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探究[J].文藝生活:中旬刊.
[3]周曉燕.讓藝術之花在課堂綻放——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音樂時空,2015,50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