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曉
摘 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朗讀訓練作為小學蒙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的學習方法和途徑,閱讀始終是被教育者推崇和重視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蒙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朗讀訓練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基于此,對如何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蒙語文;朗讀;策略
引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自發產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被教師的分析來取代,應該讓學生從感性和理性上去認識體驗朗誦佳作的精髓,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感悟,珍視他們獨有的感悟和理解。”在我國過去的小學蒙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課堂上教師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對知識點的講解上,并利用官方的正確答案來統一對文章的講解,跳過了學生自我思考的步驟,強行讓學生記憶。
一、蒙語文朗讀的現狀
每當提到學生的蒙語文學習時,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蒙語文素養”。讀,原是很重要的,從前的人讀書大都不習文法、不重解釋,只知在讀上用死功夫。他們朝夕誦讀,讀到后來文字也自然通順了,文義也自然了解了。一個人的通與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聽他讀文字的腔調就可知道。近來學生雖說在學校里“讀書”或“念書”,其實讀和念的時候很少,一般學生只做到一個“看”字而已。回想一下,學生究竟是在看書,還是在讀書?大部分書確實只需要看就夠了,但我們傳統的古詩文以及一些適合朗讀的現代詩文則是需要讀出聲來的。誦讀課文,首先,最基礎的便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這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要求學生去做的一件事。通過誦讀來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進一步品味文章的細微獨特之處。其次,就是對學生語言感覺的影響。通過誦讀的積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還能提高語感,進而提升書面表達即寫作能力。再次,誦讀還能訓練思維與審美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歌詠詩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培養情操。
二、小學蒙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的有效方法
(一)創設朗讀環境,激發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驅動力,在小學蒙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朗讀訓練時,教師要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持續學習和探究的動力,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師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首先要加強學生對蒙語文朗讀的認識,利用朗讀的特點并發揮朗讀的優勢,讓學生感受朗讀的魅力,并創造良好的朗讀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由衷地喜歡上朗讀,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蒙語文綜合能力和蒙語文素養。比如,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選取相應的閱讀內容為學生進行朗讀示范,小學生有著極強的觀察和模仿能力,教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讀可以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外摹于形、內感于心,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嘗試朗讀,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這樣的朗讀環境和氛圍可以促使學生愛上朗讀、愛上閱讀。
(二)結合表演形式進行朗讀
在朗讀學習中,朗讀能使生硬的文字變得生動,而當朗讀結合表演進行呈現時,就極大地賦予了語言文字的美麗色彩。學生通過結合表演把文字聲情并茂地演講出來,能提升蒙語文朗讀的境界。在朗讀結合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會加強對文字和情感的探究,使自身情感不斷得到熏陶。表演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而促進新課改下小學蒙語文朗讀教學在課堂中的有效滲透。小學生進行表演朗讀時,教師要采取合理的評價方式,增強表演過程中點評的專業性,增強學生表演朗讀的自信,能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朗讀中。例如,在教學《小兔運南瓜》一課時,首先,筆者要求學生自行對文章內容進行表演,從而起到課前預習的學習效果。其次,注重引導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訓練朗讀能力。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要以朗讀作為表演的核心,通過抓住小兔的心情變化來充分表演,通過結合小兔摘南瓜的動作來表達語言,進而把握文中的內容情感。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注重把握不同段落的關系,如可以根據小兔發現南瓜、摘南瓜、運南瓜三個過程進行分段,使朗讀效果更佳。
(三)加強文章的深度理解
朗讀學習不僅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也要考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有透徹地理解自己所要誦讀的文章,學生才能帶著感情去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要利用多種渠道去加強學生對文章的解析。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蒙語文朗讀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時多媒體教室的大規模普及讓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生動新穎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借助視頻錄像對知識難點進行重點學習和理解,提升學習效果。例如蒙語文教材《農業的變化真大》中的朗讀教學中,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就是描述農業的變革,在現代化科技的發展中帶給農耕、種植的巨大變化。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現代教學資源的資源優勢,讓學生看一看現代農業的紀錄片。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探析性的作業,讓學生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問一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鄰居的叔叔阿姨,農業都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說變化“大”呢。然后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可以與大人們的講述相結合,形成互相對比的學習過程,這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然后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家鄉的農產品,比如在講臺上擺幾棵白菜、在教室的窗戶上掛上幾串辣椒,也可以擺上幾盆盆栽的蔬菜。這種真實的情景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朗讀學習欲望,孩子們仿佛置身農田里,把農業的變化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質量及朗讀興趣。
結束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蒙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制定不同的朗讀策略,最大限度地將學生引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感悟。綜上所述,蒙語文教師可結合表演形式、組織學習小組進行朗讀訓練,增加學生的朗讀興趣,并基于新課改教學理念,實施小學蒙語文朗讀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陸春燕.小學蒙語文朗讀指導創新探究[J].散文百家(新蒙語文活頁),2020(10):167-168.
[2]王浠麟.小學蒙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0(29):76-77.
[3]許文欽.小學蒙語文朗讀教學優化途徑探討[J].新課程研究,2020(2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