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
摘 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初中音樂的教育現狀不很樂觀,學校層面沒有很好地重視,對音樂器材投入較少,一些課程無法開展;教師層面,專業音樂教師不足,師資薄弱,音樂教學滯后;學生層面,受升學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一度成為學生甚至家長心目中的“副科”,學不學一個樣。本文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不良現狀,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現狀;應對策略;因材施教
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初中音樂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與發展,一些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師資力量比較缺乏,學?;蚣议L又重視不夠,音樂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副科”,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得好不好一個樣,認為都不影響升學考試,導致初中音樂一度成為邊緣學科。
一、初中音樂教育現狀
目前在一些學校,初中音樂專業教師不足,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加之學校領導認識、重視不夠,投入較少,音樂教學設施設備簡陋,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音樂素養普遍較低,成為“音樂盲”。我們發現,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一些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依舊一統天下,常常存在一些不良教育現狀:音樂教師一遍遍緊鑼密鼓地教唱,學生一次次機械地、不投入情感地學唱;教師沒有變化沒有創新地進行教學,講理論或教簡譜知識,學生還是覺得枯燥無味,體驗不到音樂之美;簡譜教了若干遍,歌唱了若干次,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不識譜,還是唱不好。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盡管音樂老師分析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可學生還是東張西望,不感興趣,本應頗有美感的饒有趣味的音樂課,卻變成一盤散沙、七零八落。一堂課下來,教師疲憊不堪,而學生卻收效甚微,學習興趣銳減,由喜歡音樂到厭惡音樂。具體地說,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學生長期缺乏系統的教學指導,很多小學沒有音樂專業教師上音樂課,音樂基礎較差;另一方面,大科目主科教師經常占用了音樂課的學習時間,很少有學生花心思在“副科”上。于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和審美習慣,流行歌曲替代了他們對音樂的學習時間。許多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屬于“副科”教師,由于學校觀念落后,音樂不受領導重視,教學就存在消極應對的情況,教法過時,缺乏創新,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應對策略
1.轉變觀念,重視音樂教學
作為學校領導,要改變落后的不合時宜的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可為了追求升學率,為了應試而輕“副科”,只重視考試科目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合理應用,不可浪費音樂教師資源。同時要不斷完善音樂教學設施,購置音樂教學設備,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解決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提高認識,明確教育目標
作為音樂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地,音樂教育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音樂的美感因素,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讓學生有效地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音樂教育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駕馭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掌握重點、把握難點,明確教學目標,便于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和學生一起感受、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體驗欣賞音樂之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終身受益,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
3.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標準去教育和要求學生,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個性和潛能的差異,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將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不同的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教師要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學習音樂的樂趣。
4.創設情境,喚起審美情感
要喚起音樂的審美情感,常常需要創設學習情境。每個人的音樂審美情感是在社會實踐及生活中不斷完善和提高的。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需要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根據環境調整音樂教學內容與節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在室外課堂活動中,教師可根據環境氛圍特點把音樂教學也融入進去,還可以根據各種學習活動或者各種節日等,適時感受音樂教學之魅力。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和魅力,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師生在互動活動中,一起融入音樂活動大課堂,輕松愉悅地完成教學任務。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在熱烈的教學氛圍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喚起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情趣。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高的同時,學生的人格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審美意識一旦提高,學生就更喜歡音樂。
5.激發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需要教師用情用心。音樂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音樂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唱歌,還是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力的最好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培養學生對美的向往,對音樂的表現欲望。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動機,便會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自主地進行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教學時,教師應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多樣的方式進行,比如師生互動,建立學習小組,或者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以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用自身的潛力魅力去激勵學生,讓學生在增強自信心的同時積極去學習音樂。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素質教育。音樂教育具有愉悅性、審美性的育人特征,應成為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發展。音樂教育中能體現出美學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關系中學生人格發展的特征,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視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塑造學生完美人生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