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琪
摘 要: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進步的源源動力。所以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推進,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填鴨式的教學逐漸被淘汰,學校更加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基于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能力;教學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對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就要求教育教學必須向創新教育方向轉變。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新時期的課堂教學策略需要進行變革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視角下,展示出學生對于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教學作用的,所以需要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這樣才能夠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構建出符合學生發展和創新能力思維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思考的習慣,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幫助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找到自信,提升學習的源動力,發揮創新精神。
一、思考問題的布置,讓學生深度思考
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布置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注度。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的就是學生的專注程度。學生的專注程度得到提升,學習效率才能得到保障。在學生解答難題的同時,只要學生把注意力聚集在題目上,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布置的思考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思維的提升,學生在攻克普通習題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開展難題的解答工作。思維是層層遞進的,對于學生和教師都不例外,一步步的開拓才有助于學生們的提升。因此。問題導學法通過思考問題的布置可以讓學生有深度思考的機會,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不等式組不等式組》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不等式有關的習題,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自己區分不等式組與方程組的區別,事實上每一個知識點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加以區分。教師為學生布置有關的習題,可以促進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讓學生掌握一類題的解題思路。學生也可以在解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度思考的機會。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同時也促進著教育的不斷轉型,將科技與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教育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應用,可以有效的豐富課堂形式,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進步,感受科技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授"圖形的旋轉"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旋轉及其旋轉中心和旋轉角的概念,并能用它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我給學生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的動畫視頻。由于本節課中,讓學生從數學中抽出概念,理解旋轉的三條基本性質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會結合多媒體視頻,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生在看完視頻后,能直觀的感受到旋轉的基本性質特點,學生在總結和理解時就會更加的容易。
三、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學生數學興趣
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真正發揮學生的興趣投入。興趣是個體的心理和行為傾向,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動力。真實生活最貼近學生,也最能產生數學知識,因此生活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體現和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初中數學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收集與學生知識背景、生活經歷有關的各種材料和事例,融入數學課堂教學,還原和創設真實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結合實例,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例如,李先生和王先生在生活中都很喜歡運動,有一次李先生和王先生一起到操場跑跑步,李先生跑一圈50秒,王先生每隔15秒就反向跑一次,那么李先生跑完一圈的速度是多少?學生們在面對生活問題時,立刻產生了探究的興趣,并開始對問題進行分析,經過學生們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的分析后,很快就得出了結論。這樣,筆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就通過創設具有生活化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四、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拓展學習深度
情景的還原與創造,往往能使原本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從而達到喚醒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為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改變以往單方講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構建靈活的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提問是最基本、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它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就需要突出提問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提煉數學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啟發性、開放性、探究性的數學問題,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迅速地去分析、解決問題,建立知識之間的有效聯系,擴展學生的學習深度,不斷強化數學教學的最終效果。
比如,在講授"分式的基本性質"這一部分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分式的基本特性,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與問題結合起來,通過提問的形式來激活學生的思維。筆者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們立刻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思考,此時,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教師的不懈追求與努力,也是深化課程改革,開展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也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過各種創新手段和策略的運用,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變革,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姜國策.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02):42.
[2]崔穎,李書海.基于解決課堂問題的教學策略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7(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