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為我國有著5000年的歷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工匠精神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受到政府以及人們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點時期,工匠精神也為我國經濟不斷地升級與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匠精神;有效方法;思路教育
工匠精神作為當前企業創新當中重要的精神內涵,更是培養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主要目標,隨著當前時代不斷的發展,在培養人才時應當不斷調整教學目標,因此能夠更好地適應生產方式所提出的相關需求。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將工匠精神加入其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新時代思政教育當中所具備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得到全面的發展,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都取得相對應的進步。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學校往往將目光聚焦于聚集在職業教育當中,未能對于思政教育進行高度的重視。除此之外,很多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理念,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與時代發展并不相適應。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對于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提高學生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從某種情況來看,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更夠更好地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與發展。當下我國部分制造業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雖然中國開始成為制造業大國,但是想要成為制造強國,有著更加艱巨的任務。國內制造業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難以成為世界強國,在這時就需要做好人才轉型工作,為強國之路提供更強大的動力。目前來看,只有發揚工匠精神,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職業觀,并且保證國內制造業得到轉型與發展。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方法
(一)將教育作為引領
目前來說,中國處于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跨過這個時期,就需要社會當中有著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目前來看,社會當中有著十分突出的浮躁之風,很多學生因為受到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就會出現只關注結果這一心理。在教學過程中,學習過程和質量缺乏人們的重視,往往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不認真、得過且過,這種現象的出現,就要求高職院校注重開展將工匠精神深入教育過程中,確保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學習態度。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包括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以及形勢與政策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想要將工匠精神與教育實踐更好地融入起來,就需要通過課堂做好傳播與滲透工作。一是在編寫教材過程中,應當將其與教材內容相互融合,教師確保從實際出發,根據職業特點對于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做好滲透工作。二是專業教師應當主動認識到工匠精神所具備的不可忽視性,在融入專業課過程中,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正確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的知識技能。教師也需要主動挖掘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分析行業發展特點,對于群眾的內涵做好深層次的分析工作,將培養方式不斷滲透,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與認識工匠精神[2]。
(二)“工匠精神”為基礎,促進課程思政落實
高職院校教師在踐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需要將工匠精神作為基礎,有效創新推進課程思政的落實。從課程體系創新方面加強重視,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去,在課程體系完善建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培養的意義,幫助學生自覺培育工匠精神。課程規劃設計比較重要,要和學生專業特征相結合,依照課程規律,做好學情調研以及科學性取舍。注重思政資源有效開發,在課程特色以及學校特色的基礎上開發課程思政資源,把傳統工匠精神的融入作為著手點,激發學生學習內動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將培養的特色體現出來,專業課程目標構建以及考核評價等方面,都要以工匠精神為基礎,將工匠精神作為重要的內容來看待,從而才能有助于課程思政價值體現。注重教學實踐優化,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將學生專業課和工匠精神進行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從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專業精神。教師在踐行課程思政過程中,通過面向工匠精神,為學生營造追求卓越的價值導向,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能夠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素質。營造文化氛圍是比較重要的,讓學生在優化的氛圍中探究學習專業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學生可持續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共同營造濃厚文化氛圍,提高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才,才能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完善建設也是比較關鍵的,通過制定具體的質量標準,能夠在引導學校在人才培養的時候向著質量標準看齊,學生也能結合專業崗位質量要求提高自己專業能力,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習綜合素質能力。
(三)做好日常滲透工作,將新媒體融入其中
隨著當下科技不斷發展,新媒體傳播有著更加廣泛地運用范圍,高職院校也成為當前學校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將微博、微信作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也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極大的影響。根據調查研究,筆者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在接觸的工匠精神時,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通過新媒體,所以作為高職院校教師,應當主動開發該平臺,對于工匠精神做好傳播與滲透,提供其所具備的影響力。比如,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多種方式,做好宣傳工作,不僅應當主動挖掘學生熟知的大國工匠精神,同時也需要主動挖掘學生身邊能夠代表這一精神的人物,由此能夠為學生樹立榜樣。
綜上所述,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與各個環節相互結合,開展思政教育。高職院校作為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的大本營,只有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才能發揮其作用,同時也能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強. 論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漢字文化,2022,(10):27-29.
[2]張丹,李霓.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內涵特質與實踐路徑探析[J]. 科教文匯,2022,(10):57-60.
作者簡介:王玉琢(1994—),女,仡佬,貴州遵義,助教,碩士研究生,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貴州省遵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