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倩
摘 要:本文明確了“雙減”之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要求,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分別是分層布置作業、錯峰布置作業。再從設計出好的小學語文作業內容切入,從預習性作業、復習、鞏固性作業再到擴展性作業展開探討,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作業設計質量。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引言:
在小學,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小學語文作業相較其他科目作業也要更多一些。在“雙減”背景之下,用合適的策略為學生們設計出用時少、效果好的語文作業非常重要,這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能在較少的作業中被復習和吸收。
一、“雙減”之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要求
(一)作業用時少
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么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的量就要減少。在學生寫作業的時間減少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學生的課后學習效果。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設計作業時,選擇合適難度的作業,太難的作業會延長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 ,太簡單的作業沒有布置意義。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多思考作業的難度是否合適,布置作業要用心。
(二)作業形式多樣化
作業設計的形式要多樣化。演說交際類作業,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表達水平。讀寫積累類作業很適合布置給小學階段的學生,這類作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可以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和寫字習慣。采集創編類作業適合較高年級的學生,這類作業難度較其他作業來說,難度要高一些,鼓勵學生從多種渠道搜集資料,并進行各類形式的創作。例如,在學習了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后,教師可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圖書、網絡等渠道查一查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安徒生,作為延伸,教師還可以布置作業,給學生一到兩周的時間,讓他們創作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
(三)設計要情感化
作業也可以是有溫度的。語文學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每一個文字都充滿了作者的感情,文字可以作為表達感情的一個載體,在學術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感情時,語文作業便能起到育人的作用。教師可以設計一份有溫度的作業,例如,在母親節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們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表達出他們對母親的感謝和愛。這類作業,不必規定字數和質量,只需交代學生用心完成即可。
二、作業設計的方法策略
(一)分層布置作業
不同的學生完成同一份語文作業所用時間是不同的。因此,教師一定要掌握班上同學的學習情況,在布置作業時,將作業分成兩部分。限制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第一部分,再完成第二部分,如果第一部分有同學耗時過長,便可以選擇性放棄第二部分作業。在布置作業時,教師一定要告訴學生,第二部分作業如果沒有完成是沒有問題的,讓學生不用擔心。針對第二部分作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再帶領學生一起做一遍,打消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別的孩子學的多的疑慮。
作業設計時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多交流
學生每天要完成的作業科目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很多科目的作業會堆積到一天,有時候,可能學生一天幾乎沒有作業。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提前與其他科目老師溝通,詢問他們一周的教學計劃,根據課表,提前規劃好要布置的作業,每天給學生布置合理的作業量,做到錯峰布置作業。
三、探討語文作業設計的內容
(一)設計預習性作業
預習類作業一般比較簡單,但是學生長期堅持下來,可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聽懂老師的上課內容。教師在設計預習性作業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發現問題上,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對于低年級段學生,可以其找出自己不會讀的字,畫出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對于高年級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整理文章的寫作手法,并將文章主要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體現出來。預習作業一般是閱讀課文,并進行一定地圈畫。這個步驟并不難,也不會用太長的時間。但是學生卻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問題,例如,有生字不會讀,有名詞沒見過,有句子不理解。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上課,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能更快從老師的講解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
(二)設計復習,鞏固性作業
學生在學校聽了語文課,在課堂上吸收了一部分知識。回家之后,還需要語文作業幫助他們復習和鞏固,進行更深度的吸收。教師在設計這部分作業時,一定要注意將作業與課堂所講的知識高度結合。這樣設計,可以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效率,還能提高復習鞏固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了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我是什么》這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仿寫作業。模仿課文的寫作形式,以“我會變”作為開頭,寫一小段話。在寫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翻看課本,回想老師在課堂上舉的仿寫例子,這一作業便起到了復習鞏固的作用。
(三)設計拓展性作業
設計擴展性作業,幫助學生接觸一些課堂之外的知識。這類作業的形式有很多。教師可將多種形式相結合。例如,將課外閱讀與朗讀相結合,為學生們找到一些補充知識的朗誦片段,要求學生們觀看并朗讀,有條件的,可以讓家長幫忙錄視頻發給老師,沒辦法錄視頻的,可以在課余時間找老師進行朗誦。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續寫作業,選擇恰當的課文,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課文進行續寫,培養學生的自由寫作能力,發散思維。舉例來說,在學完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想象多年以后,作者再與閏土見面時的場景以及可能發生的后續故事,并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寫下來。挑選部分續寫文章與學生們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肯定學生的寫作內容,適當給予一些寫作建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束語
“雙減”之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帶給教師的不僅僅是壓力,還有前進的動力。正是在此背景下,教師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探討出好的語文作業設計策略,幫助學生減輕作業負擔,高效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 白永梅. “雙減”之下如何優化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 西部教育研究(陜西), 2022(2):1.
[2] 葛春蕾. “雙減”之下小學高段語文家庭作業的分層設計研究[J]. 讀與寫:上旬,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