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摘 要:數學是當前教學科目中十分重要的科目,數學對學生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關鍵性毋庸置疑。小學時期的數學授課活動,主要是教授學生對數的認識以及簡單基礎的運算,與此同時,做好學生創新意識的培育,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以提升,擁有良好的數學習慣也同樣成為務必要完成的工作?;诖?,本文就從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原則出發,對其有效的運用策略予以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原則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140-03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Consciousnes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LI Zhenhua? (Mayanzhuang Primary School, Fuhan Town, Linxia City, Linxia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in current teaching subjects,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athematics is crucial to students' study, work and life.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are mainly to teach students the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and simple basic ope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and to have good mathematical habits. work to be don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explores its effectiv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基于現實的視角,數學科目不但較為基礎,并且與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也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課程,然而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授課活動上,卻由于老舊的授課方式而致使數學的趣味性迅速下滑,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無法獲得有效提升。所以,小學數學教授應當秉持一定的原則來開展授課活動,在耳濡目染中讓學生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繼而創建出活躍放松的氣氛,讓學生在此種氛圍中學到越來越多的知識,切實增強授課效果和授課質量。
1.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原則
(1)質疑原則
若想讓學生自主地了解知識,就一定要讓他們明白什么是質疑,進而勇敢地進行質疑。所以,教師在授課活動中,需要有針對性、有意識、有目標地對提問環節做好設置,真正點燃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意識,增強他們的質疑意識,使他們得以更好地發現問題,借助自己的質疑意識,去深層次探究問題,切實懂得越來越多的數學知識。如此一來,才有助于教師舉辦數學創新活動,繼而增強學生的相關思維,所以,教師在開展授課的時候,需要提出部分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懂得怎樣實行探究,并且愿意探究,借助于此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展現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2)學生主體原則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要圍繞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展開教學活動,在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中都要緊密聯系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唯一主體。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貫徹落實學生在教學互動中的第一反應。圍繞學生展開一系列創新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還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長期習慣了教師的講授式,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了依賴心理,使得創造性思維很難得到迅速提升。
(3)實際原則
實際原則可以從如下兩方面出發:一方面,學生的實際。學生是獨立發展的個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包括理解能力、基礎知識、思考層次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差異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素,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將教學切實到每個學生;另一方面,內容的實際。大部分教師會將創新意識的培養集中于問題解答上,問題確實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了優質的平臺,但教師也必須保障問題的真實合理性,從而使學生能調用自身的創新意識使知識走向實際應用。
(4)個性化發展原則
面對獨立存在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層次各異,創新思維既要符合學生的整體性,也要遵從個性化發展原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因材施教,精準施策,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這也是素質教育下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中,既要兼顧優等生,也要不放棄學困生,使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公平教育。同時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采取分層教學模式,多角度開展數學教學。
2.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存在的問題
(1)教師過于依賴課本,缺乏創新理念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要圍繞學生的主動性出發,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具體體驗。而小學數學在教學中由于過分依賴課本,對教學方法缺乏深入研究,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按部就班,圍繞課本內容有序展開教學,雖然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但是沒有從數學學科的生活化角度出發,缺乏對學科與實際生活的有效聯系,導致課堂教學環節刻板單一。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過于關注課本知識,對數學學科應用到生活中的內容拓展較少,導致學生的數學視野受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2)教學方式單一,缺乏一題多解的引導
數學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和啟發者的多重角色,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由于自身數學觀念的局限,在課堂教學中習慣采用簡單的說教式,導致課堂教學氛圍不太好,也沒有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很多時候,都是從一個數學問題開始,教師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稍加思考,然后讓學生進行回答。如果答案跟教師的觀點一致,則會受到表揚。但是數學問題中的解決思路是多樣的,由于部分學生對思考數學問題的切入點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用創新的觀念看待學生的回答。然而,教師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慣性思維,對學生的一些新穎的解決策略置之不理,導致學生的部分不同看法不能有效得到解決,歸根結底還是教師缺乏一題多解的思路,對學生的數學回答太過于傳統,如果答案有爭議,很難被教師第一時間在課堂教學中采納。
(3)數學教師缺乏及時有效的評價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的良好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及時有效的評價扮演著課堂教學的“調味劑”,需要數學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及時有效展開合理評價。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對不同學生的回答結果不能及時采取評價,或者評價得不合理,在教師看來,花費大量時間對學生的回答一一進行評價是占用課堂時間,有的教師因為擔心完不成教學內容而縮短對學生的評價,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急需教師的鼓勵和及時評價,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而這種事與愿違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在無形中被扼殺了,最終導致一部分學習不理想的學生數學創新意識不強,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3.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
(1)通過動手實踐,增強創新意識
實際上,對于創新意識而言,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授課活動的關鍵內容,然而,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是從最初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授課活動中,不能操之過急,而是應當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創新意識。在以往的課程中,一些教師受到固有觀念的干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忽視了實踐,長此以往導致學生思維僵化,成為學生創新意識在培養中的困難和障礙。所以,在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期間,教師也應該做到理論融入實踐,可以依據實際的課本內容為學生設置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得學生在知識的獲取中動手動腦,達到良好的授課開展效果。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部編版)“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內容期間,在講解面積公式時,不要將公式直接拋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準備簡單的材料,自己制作模型,標注數據,自己嘗試著利用所學對公式進行推導等。而在后續的課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空間,讓學生進行展示等,展示自己的推導思路。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讓學生一邊動手實踐一邊展現創新思想等,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在無形中得到激發。
(2)科學設置目標,提升創新意識
通常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對授課目標的制訂及授課內容的設置僅僅根據教育大綱來完成。授課目標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注意學生素質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數學授課環節中,教師一定要知曉授課目標,確實為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創新能力做出鋪墊,同時將其分解,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細節劃分,由表及里、層層遞進,從而達成授課目標。在開展授課時一定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思考,而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的基本渠道就是借助問題。所以在把授課目標進行細分的環節中,就能考慮利用科學的問題來輔助學生開展深層次的思考。在對問題予以設置的環節中,教師要意識到問題的趣味性,只有如此才可以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他們對學習的自主性,可以契合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來防范問題的復雜性導致其出現畏懼。要注意問題的邏輯性以及銜接性,在邏輯方面要秉持“層層深入”的準則,引領學生在對基本問題作出解答以后,還可以借助自己的認知能力完成對復雜問題的處理,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部編版)“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期間,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線段、直線和射線,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它們的區別,根據學生所說的內容展開學習。再根據射線的定義和概念去構造角,利用不同的畫法構造不同角度的角,最后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在本堂課的學習中,知識的學習是遞進的、具有直接關聯性的,這樣的授課活動能引領學生思考知識的起因和多維應用,繼而增強創新意識。
(3)借助情境教學,喚醒創新意識
在數學授課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情境的創建,借助于此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更為自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啟發、拓展學生的思路具有重要幫助,是學生構思還原學習思路的過程。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需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質疑,并積極發表對數學內容的想法,增強學生的授課活動參與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此外,教師還需注重使用良好的數學語言,需要融合授課內容與學生現有的知識,設計出符合學生現階段認知水平的數學活動。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部編版)“多邊形面積”時,教師通過創設“在校園中有一塊多邊形的草坪,如何求出它的面積”這一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靈活運用不同方法的計算出它的面積。此外,教師可以進一步引領學生注意觀察圖形的形態,是否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相應的面積。通過這種情境化的授課方式,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合作學習,促進創新思維的交流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慣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保證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教師在課堂中會根據學生的位置進行分組討論,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氛圍,也增進了每個學生的個性思維發展,使得學生更加具有創新思維。通過小組合作,一些內向的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在小組合作中,同伴之間的想法都能夠一一呈現,對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都能在對比分析中摒棄。學生之間建立起來的這種探究活動,促使小組成員中的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得到思維的鍛煉。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會得到激發,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融洽的探討環境,便于每個學生的創新思維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加上學生愛表現的天性,在這種氛圍的營造下,每個學生都會大膽發言,調動思維,開拓自己的數學視野。例如,在講解《長方形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時,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然后借助多媒體呈現幾個圖形,判斷哪些圖形有周長,接著展示一個長方形的圖片,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合作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計算過程以及答案。這時候教師則引導每組的學生代表發言,說出這樣計算的原因,最后綜合整理,呈現正確的計算過程,師生一起歸納總結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這樣,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都能得到釋放,既充分訓練了個體,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借助于數學科目的學習,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活絡,同時變得更為縝密,這對于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有著促進效用,是小學教育中最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科之一。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對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展開研究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高玉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