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霞
摘 要:在初中階段,許多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小學到初中英語教學上的轉變,進而導致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被教師及時發現和重視起來,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的程度就有可能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說初中是一個分水嶺。而英語更是決定這道分水嶺的關鍵因素。所以分層教學模式的提出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這一教學現狀而做出的改變。本文就對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180-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ANG Zhixia? (Jinggou Junior High School, Linxia County, Linxia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many students cannot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which leads to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If these problems are not discover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eachers in time, students will not be able to keep up with the curriculum. The degree of progress may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so many people say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is a watershed. And English i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is watershed. Therefore, the proposal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yered teaching model is largely based on the change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is teaching sit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trategies of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Stratified teaching; Applied research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綜合判斷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英語能力,并按照這些標準把學生分在一個小組或多個小組,這樣就劃分開了層次。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就能夠有的放矢、有所側重,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照顧到不同知識水平學生的需求。
1.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1)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教學的需求
學生在接受初中英語教學之前,所具備的英語能力與知識素養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具備較高的英語素養,所以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延續了這一優勢,表現得更為突出,但也有一些學生,在小學階段英語功底薄弱,到了初中階段,就更難以接受更加抽象化和符號化的英語教學。所以,出現了學生之間的不同層次劃分,而對于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所需要的教學內容其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在基礎英語知識上的一種拓展和拔高,不需要教師再過多地嘗試課本上已有的例題和相關理論;而對于層次水平較差的一些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更需要的是首先把課本上的例題和理論理解透徹。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很難兼顧到這些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很多時候程度較好的學生認為教師一直在重復一些比較淺顯的知識點,但如果教師不去講解這些知識點,去進行拓展提升,程度較差的學生又會認為教師忽略了他們的知識水平,心理上就會存在一定的落差,減少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分層教學模式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需求。教師先在課堂上統一講解課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和例題,然后按小組教學,讓知識水平好一點的學生針對例題和課后題進行變式訓練,鞏固強化,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對于知識層次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在進行分組教學時一定要讓每一位學生最起碼能把課本上的例題弄清楚,搞透徹。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按照自己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進行課堂授課,這就導致教師認為的重難點和學生心中的重難點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就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尊重,但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把學生劃分為以組為單位的群體,教師就更能針對這些不同層次群體的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也就凸顯出來了,教師可以圍繞學生這個主體展開教學。所以說分層教學模式充分遵循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回歸了教育的本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層教學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英語學習平臺,從全面發展學生的理念出發,讓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洗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更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教與學相結合,有序開展的關鍵。在分層教學中,按照不同學生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英語閱讀教學,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習程度不一的初中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也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教學嘗試。
(3)方便教師展開教學和評價工作
很多時候,教師并不是不重視或者說忽視班上的一些后進生的學習,這是由于當前我國教育體制等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教師不得不遵照班級平均水平開展教學工作,這個過程就難免會忽視班上后進生的發展,但是通過分層教學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一教學過程中的難題。教師把學生分出層次之后,后進生就被當作一個群體對待,他們和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其實是一樣的,并列為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以這些小組為單位展開分組教學,不用在這個過程中遷就另一方;同時,分層教學模式還極大地推動了教學評價工作的改進,跳出了“唯成績論”的怪圈,鼓勵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去爭取在本層次的學生中獲得進步和超越,這樣學生就會有充分的目標感,而不會因為自己名次比較落后,就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和追求。
2.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都把提高學生的文化考試成績當作教學的唯一目標,認為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尤其是對于一些執教時間長的初中英語教師來說,只有成績才是真理,且由于這部分教師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教學思路,所以很難在課堂上融入其他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想法,對學生的教導也是簡單地講和學生被動地聽,對所講內容不會詳細分析其中的思想和結構,也不會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教學思考和改變,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生只能通過一種方式進行學習,其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彰顯。在這種情況下,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自然無法提高。
(2)學生學習水平差異大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使用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因此,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會出現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甚至無法順利跟上教學進度,學習起來較為吃力。究其原因,都是教師忽略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本質,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展開分層次教學。畢竟,每個學生的英語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在學習初中英語前就具備一定的基礎,而有的學生則基礎薄弱,單一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適用于所有的學生,且會讓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3)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首先,很多學生缺乏一定的英語詞匯儲備與相應的背景知識。而這恰恰又是學生學習英文的根本前提,缺失了這一前提,學生自然無法正常學習、理解英語,最終閱讀的速度與準確度也就隨之大打折扣。其次,對于出生就習慣了第一母語的學生而言,多少對英語會有些抵觸,加上平時溝通又較少會用到英文,所以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會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動開口說英語。再次,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將大大降低學習效果,而想把英語學好無異于登天。最后,由于每個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情況都不同,如有些學生能夠熟練地朗讀、運用英語;而有些學生卻不能張嘴說英語,只是達到剛剛會寫的程度。因此考慮到學生的這些個體差異,英語教師基本都會使用漢語來講課。但是這樣一來,就無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雖然用漢語授課能幫助學生跟上教學進度,卻不能鍛煉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還存在諸多主客觀因素,因此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英語閱讀的興趣。
3.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
保證分層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一個必要前提和基礎,就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在這里需要明確的是,進行層次劃分不是為了著重促進某一類群體學生的發展,而是為了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融入課堂教學中,獲得自己的提升。為了保證層次劃分的合理性,有三個基本原則需要遵循:首先,要堅持水平相近的劃分原則,也就是在層次劃分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知識素養、英語基本能力和思維特點。比如,有些學生的思維比較敏捷,對一個問題能夠最快地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反應。但有一些學生的思維可能稍微遲鈍一些,需要時間去反應,所以在分層次時就要把這些學生劃分開來,否則在教學時以及小組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落差甚至矛盾。總而言之,要通過水平相近的劃分原則,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潛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激發。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對比,來觀察每一階段的教學效果如何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基礎。其次,要遵循差別模糊原則。這個原則也稱之為動態變化原則,也就是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不是固定的,所處的層次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有些后進生其實本身具有比較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鞏固學習之后,他們表現出了比同層次學生更為優秀的英語能力,這個時候就不能再把他們劃分在層次水平較低的學生中,這樣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整。最后,教師應該堅持鼓勵獎勵原則,這一點主要展現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不同的評價體系,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個目標可以追求,都能在達到目標之后獲得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就會處在一種不斷積極進取向上的環境中,而不是劃分好層次,導致一部分層次水平較差的學生選擇自我放棄,甚至是墮落。
(2)圍繞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區別教學
首先,按照不同知識水平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一節課,這一階段的學習中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英語能力水平?更現實一點也可以說這一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平均成績應該達到多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一系列問題展開分層提問,如果遇到難度較大的閱讀問題,可以讓學習教好的學生進行回答,充分發揮優等生的學習優勢,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語言綜合能力,如英語閱讀中的理解和推斷性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大多數學生都能回答出來,一部分答案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就會清晰地呈現出來,可以選擇基礎差的學生回答,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會被調動起來,從而使他們獲得自信心。以人教版七年級英語為例,在進行第六單元“I am watching TV Section B”的備課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三個組別:基礎知識組、知識進階組和競賽組,三個組分別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組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目標就是掌握課文中出現的一些重點單詞,而知識進階組則需要能夠用英語回答課后的兩個問題,并完成課后練習;競賽組的學生要求更高一些,要能通過課文閱讀,歸納每一段話的大意,最后還要對文章的大意和主旨進行歸納總結。所以對待不同的學生就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人而異,區別對待,這樣可以全面培養學生,保證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
(3)借力信息技術提升分層教學效率
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設計課堂游戲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教材第四單元的單詞教學中,有許多名詞需要學生掌握:“theater”“screen”“seat”“ticket”“song”“performer”等,為了方便記憶,教師可以對這些名詞按照使用場景進行分類,然后設計一個切水果游戲,給出一個具體的場景,如“電影院、游樂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接力切水果,在有效的時間內,把與這個詞直接或是間接相關的其他單詞(水果)切掉,充分刺激了學生的記憶潛能。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更加富有生趣,將文本信息借助可視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呈現出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閱讀是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板塊,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多媒體教學中的音頻、視頻等一系列教學手段,能幫助學生實現快速閱讀、有效閱讀的效果。
總之,本文就針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分層教學模式策略,從而更好地推動英語教學工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敏.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