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到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影響,很多中學英語教師容易忽視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把教學的主要目標放到傳授語言知識上,忽視了中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這種教學方法直接導致了中學生文化知識的匱乏和交際能力的下降,需要引起中學英語教師的重視。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文化的滲透,調動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推動中學英語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從文化導入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出發(fā),探索具體的文化導入策略。
關鍵詞:中學英語;英語教學;文化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1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38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文化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把文化導入到英語教學中,已經(jīng)成為眾多中學英語教師的共識。文化導入是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學生學習外語、掌握外語的一座橋梁,但是如何有效地進行文化導入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英語教師作為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領路人,首先要具有文化意識,要意識到英語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在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要將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滲透到英語知識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發(fā)展學生的文化意識與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提升英語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加深中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培養(yǎng)其良好的愛國情懷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才會自發(fā)地學習。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具有深厚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基礎,是數(shù)千年歷史沉淀的結晶。對于中學生而言,英語學習不僅是學會怎么說英語,更要讓學生感知一種文化,拓寬文化視野。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向學生滲透西方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地理、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為學生打開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戶,同時也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運用,在滿足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同時,更好地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提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對于中學生而言,快速掌握英語的方法就是將英語文化融于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將外國文化與本民族文化進行對比,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都習慣用漢語的方式來翻譯英語或用“漢式英語”同他人交流,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西方文化不了解。所以,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西方國家語言在內在形式、內部系統(tǒng)和語用條件上的差異,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注意事項與交際技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障礙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學好英語至關重要。但是,由于漢語與英語語言文化的差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困難重重。在英語課文中會涉及很多英語國家的歷史、社會、自然環(huán)境等非語言知識,如果中學生不能夠全面地了解這些知識,僅憑字面意思很難深入理解英語,也會造成閱讀障礙。當中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們就能夠在不同的語境中去學習和感悟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中學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好文化導入,使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fā),更好地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障礙,豐富學生的綜合性認知。
二、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策略
(一)結合教材,導入文化背景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文化需要靠語言來保存、傳播和繼承。新課改后的中學英語教材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很多學習內容都滲透了文化內涵,但是有的英語教師只注重語言知識教學,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單詞詞匯、語法結構、應試技巧等,沒有把文化知識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缺少對背景文化的適當拓展,使學生停留在“啞巴英語”“聾子英語”上而無法突破,導致“教”“學”“用”三者相脫節(jié),影響了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中學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導入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多渠道開展英語文化教學的導入,給中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教學情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在英語課堂上,中學英語教師可以開設課前講壇,每節(jié)課為學生安排一個演講主題,讓學生在課后去收集與主題相關的文化信息,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在課堂正式開始前,英語教師可鼓勵學生輪流進行口頭匯報,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效導入文化的渠道,發(fā)散學生的英語思維,真實地進行文化互動。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英語中最活躍的成分,承載著大量的文化內涵。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止步于簡單的單詞和拼寫,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單詞的具體應用,特別是要挖掘詞匯的內涵,強調單詞、短語的引申義,讓學生掌握準確的詞義,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新課改后的英語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地理、體育、現(xiàn)代技術、倫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知識,甚至還有一些代表性的歷史典故,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原文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課文內容反映出的文化特征,突破母語的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文化意識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作為支撐,就像我們的母語學習,并不是從字詞的外形與語法規(guī)則入手,而是在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下,在種種直觀事物面前主動地學習。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也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只有這樣中學生才能夠堅定英語學習信念,在語言文化的交流中更加便捷、高效地溝通。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國人士,也很少參與各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缺少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際機會。中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創(chuàng)設特定英語情境的方式,為學生營造更加有利的英語學習氛圍,發(fā)揮英語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將英語課堂打造為一個跨文化交際的模擬場所,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5C182B28-95CB-4A42-A834-CFE1A1F0560F
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名詞可以通過實物來呈現(xiàn),也有一些方位介詞可以借助實物來展示。中學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實物作為直觀教具帶到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單詞、句型、語法等對實物進行描述,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形象真實,幫助中學生夯實英語表達技巧。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可以靈活運用,中學英語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堂上再現(xiàn)各種現(xiàn)實生活場景,模擬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讓學生進行問候、打電話、送禮物、參加宴會等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主動融入情境中,在逼真的語言交際情境中運用英語交流,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學習西方國家的語言和情感表達方式,進而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與應用。中學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英美文化知識,從網(wǎng)絡中搜集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學到最生動的英語語言,引導學生注意其中所蘊含的文化信息,逐步掌握英美人的手勢語、表情語、身體語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三)歸納比較,了解文化差異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英語文化的主戰(zhàn)場。當前很多中學生將英語學習視為了應試的工具,本著功利性的想法參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無法形成英語學習興趣,對文化背景知識不重視,影響了中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提升。為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帶領學生對東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因地制宜地導入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努力消除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障礙。中學英語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指導學生把握主要的語用差異,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在習得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英語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要,繪制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思維導圖,在圖中詳細地作出比較,使文化的規(guī)范教學與語言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讓中學生能夠正視文化差異。
中學英語教師可以以單元教學主題為核心,在教學結束后進行文化知識小結,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反思,將西方人和中國人在同一場合下的語言表達方法列成表格,然后讓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發(fā)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好地規(guī)范學生的英語表達,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學生總喜歡把漢語和英語互譯,這種學習方法從表面上看很有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往往成為運用英語的潛在障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詞語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必要的解釋,還要將英語同漢語做比較,深入挖掘英語詞匯的多重意義,更好地突出英語詞匯的文化色彩。通過歸納對比,有效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促使學生養(yǎng)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
(四)實踐拓展,領悟文化內涵
在追求新模式、新理念的教育環(huán)境下,任何學科都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英語學科也是如此,而且對實踐的需求更為突出。中學英語教師應該設計形式多樣的英語實踐活動,激勵中學生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聽、說、讀、寫是人們最為熟知的英語課堂實踐活動,但這些實踐的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與乏味。在新時期,課堂實踐活動不再是簡單的英語技能練習,而是有主題、有深度的學習拓展活動,利用活動的形式拓寬文化導入的渠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英語文化,使英語活動變得更加靈活有趣,實現(xiàn)寓教于樂。中學英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wǎng)絡社交平臺與外國人交朋友,在日常交際中了解外國人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調動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文化內涵,強化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
“雙減”政策為學生的英語實踐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中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設英語原版電影欣賞課,用豐富多彩的視聽材料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受,讓學生可以更快捷地感受英語的語言形式和社會文化語境,提高學生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在觀看、欣賞中滲透外國文化。在觀賞之后,中學英語教師還可以開展電影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對電影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進行分析,加深中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了解。英語國家和中國一樣也有很多的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感恩節(jié)、愚人節(jié)等,中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節(jié)日導入文化,組織學生去收集和節(jié)日相關的資料,并以黑板報、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展示,增進學生對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此外,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劇等活動,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的環(huán)境,在交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領悟。
(五)課外閱讀,吸取文化養(yǎng)分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承載著文化、政治、經(jīng)濟、技術交流等多方面的需求,是中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重要渠道。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學好英語、用好英語、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是每個中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文化導入時,僅僅依靠英語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中學英語教師要提倡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在業(yè)余時間多閱讀英文材料、多觀看英文報紙、雜志等,讓學生在廣泛的課外閱讀中更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社會關系等知識,吸取文化養(yǎng)分,全面了解外國文化。對于有能力的學生,中學英語教師可以為他們推薦英語學習網(wǎng)站和英語平臺,更全面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及當代社會概況,切記不能為了文化導入而導入,否則會降低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體現(xiàn)國外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學作品簡易讀本,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希臘神話、圣經(jīng)故事、天方夜譚等。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語言簡練、通俗易懂的改寫本,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搜集英語國家的自然風光圖片、人文歷史圖片、西方國家的手工藝品等,在藝術欣賞中體會西方文化。在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離不開網(wǎng)絡,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學英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每天觀看英語新聞,一方面學習播音員標準的英語發(fā)音,另一方面在觀看過程中獲得更加鮮活的文化知識,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中學英語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一邊閱讀,一邊摘抄的好習慣,將閱讀中遇到的文化知識記錄下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
三、結語
總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文化導入對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自覺、系統(tǒng)地完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將文化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增強對不同文化的認同感和包容性。同時還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晨暉.關于新課標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問題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5(5).
[2] 李燕霞.探討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J].現(xiàn)代交際,2013(3).
[3] 李良平.中學英語課堂的文化導入策略[J].語文學刊,2011(1).
[4] 肖娜娜.于語言中見文化——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知識窗,2014(4).
作者簡介:董軍軍(1980.11—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育教學。5C182B28-95CB-4A42-A834-CFE1A1F056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