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徜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低年段識字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這一點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基本理念里面已經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引導學生)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除此以外,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中的低年段識字教學是在為今后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人認為語言文字的運用指向表達,指向寫作,指向閱讀等等,特級教師陳寶鋁老師認為:“語文教學要圍繞著這門課程的特性與核心任務,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在‘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認為所有“運用”的前提一定是有所“積累”,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作為基礎學段最重要的識字教學就是在為今后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奠定基礎。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思考與做法。
一、識字教學要注重活動性
對于低年段的識字教學,大家倡導的最多的就是趣味性,趣味性常常與識字游戲聯系在一起,因為游戲增強趣味,但只依靠游戲來吸引學生的識字興趣,這種教育視野顯得有些狹隘。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從教育家杜威的這一觀點里面受到啟發,我覺得識字教學要注重活動性,這包含了趣味與游戲。
識字教學要注重活動性,無疑就是要用一系列的識字活動來吸引學生參與到識字課堂。常見的活動有各種各樣的識字游戲,諸如:開火車、挖地雷、郵遞員叔叔來送信、打撲克、摘蘋果……這些普遍用到的游戲,我不進行贅述,下面我具體介紹幾種識字活動。
1.識字剪貼本
識字剪貼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趣味實踐的同時,拓展課外識字量。
識字剪貼本是一單元一主題,學生在課外收集相關主題的字剪貼到本子上,可以添上圖畫,可以單純剪貼字,完成后在班級內評比展示。
2.識字擂臺賽
識字擂臺賽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孩子們踴躍識字的興趣,除此之外,還能讓老師對學情更加了解,“先學后教”,提高效率。我通常會在進行單元授課之前開展一次。把一個單元的生字整合在一張紙上,題目分三類:課內生字、課內詞語、課內或者課外句子。課前讓一小組四人為擂主,其他小組可對他們進行挑戰,三類題目分別為三場對決,比音準,比流利,比反應,可單挑,可四人對四人,挑戰成功的都會成為班級“識字大王”。每單元比一次,小組輪流做擂主,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班級“識字大王”。
3.競猜字謎
低年段孩子好奇心強,好勝心更強,利用這些心智特點,在識字教學中,收集一些字謎讓他們競猜,在愉悅參與的同時,鞏固識字印象,同時啟發思考,掌握識字方法。中華漢字博大精深,由筆畫簡單到筆畫繁雜,由字音相近到字形相近,這些都給低年段的孩子識記生字帶來一定的阻礙。但是孩子們在競猜字謎中,你可以通過謎語讓孩子們注意到這些細微的差別與聯系。
(1)區別字形筆畫。比如“丁”字的字謎:“一橫加豎勾,像可沒有口”,這就讓孩子們注意到“丁”字的字形與“可”的異同。
(2)明晰構字部件。比如“說”字的字謎:“一言既出,就要兌現”,這就讓學生明白“說”字由“讠”和“兌”兩個部件組成。
(3)掌握形聲字規律。比如“媽”字的字謎:“此女最偉大,讀音近似馬”,直接讓學生懂得了形聲字這一造字規律。
二、識字教學要凸顯層次性
識字教學要凸顯層次性,這是針對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來說的,所謂的層次性,其實就是要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以下是具體步驟。
1.認
這里,我還要引用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的一句話:“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欲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從這個理念出發,我們都能明白,每個孩子在入學以前,在課堂以外,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因此在課堂上,識字教學環節的第一步應該是:認,自己認,自己篩選出需要學習的知識,這也是一個自學的過程。
2.教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這里的第二步——“教”,絕對不是老師教,而是同桌教,小老師教,這是一個對學的過程。教會以后,識字目標的教學重點基本上已經掌握。
3.難
突破重點以后的,下一層次一定是突破疑難。這個環節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充分去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行探究的能力。
4.鞏固與拓展
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告訴我們,防止遺忘最好的方法就是組織及時復習。在識字教學課堂上達到這一效果的方式就是鞏固與拓展。通過多種趣味的識字游戲、比賽等來反復呈現生字,并由此拓展出課外的兒歌識字、詩歌識字、生活識字等。
三、識字教學要鼓勵創造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還說過:“學校最大的浪費在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經驗,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在我的識字教學課堂上,我充分去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我常常鼓勵他們創編兒歌,創編字謎來識記生字。下面我節選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彩創編來說明這一點。
“窩”字:洞穴內有一口。
“棘”字:兩束減兩橫。
“覓”字:看見爪字頭。
“蘸”字:花叢中有一壺酒燒焦了。
“拐”字:別人放下刀,舉起手。
“歲”字:上山看夕陽。
“弱”字:兩把弓箭上都有兩滴水。
學生在課堂上創造的精彩無法在一篇論文里面一一呈現,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這種創造力。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我們的識字教學,需要鼓勵兒童的這種創造性,需要把兒童的靈性與活力解放出來。
有人說低年級就是“一心一意奔識字,路邊的野花不要采”,由此也可見識字教學在基礎學段占據的重要位置。提升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應該從低年段識字教學開始,識字教學形式上應該注重活動性,教學環節設計要凸顯層次性,教學方法上要鼓勵創造性。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頁。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頁。
[3]《對“語言文字運用”的三點思考》,陳寶鋁,《新教師》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