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先菊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和很多同學難以攻克的"堡壘",很多學生面臨"不敢寫、不會寫、寫不好"難題。制約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乃至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找到作文的正確方法、體驗到作文成功帶來的的成就感,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點睛之用。本文從實用和實效的角度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將"無跡可循"的作文教與學用盡可能說得清、做得到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以此拋磚引玉,啟發廣大師生和家長朋友共同提高作文能力。
關鍵詞:作文能力;興趣;思維
作文輔導要實現教學相長,繞不開兩個方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萬世師表孔子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因材施教。作文教學也同理,自然也應因需施教:一方面是要教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學生感興趣的,說到底就是作文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和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二是得讓他知道要怎么辦才有效果、起作用,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書多年,從開始對作文教學深惡痛絕,到欣然授之,再到不斷進步,我結合工作實際經常復盤、實時總結,圍繞教教學內容,尤其是作文教學方法,總結了三個方面的經驗:作文教學要重拾遺失的興趣,要遵循客觀的規律,要抓準合適的方法。
一、重拾遺失的興趣
興趣來源于愛好。小時候,一個偶然的進步或是極小的成功,就能讓人產生愛好,進而培養出興趣。課程標準對各種教學是遵循客觀規律并兼顧學生興趣編定的,教材是課程標準的體現形式。因為課標的要求是寬泛的,而教材的體現又是很具體的,老師在具體教學中,不能唯教材是從,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用時間來實踐和培養,這就需要有具體細化的目標,目標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新瓶裝舊酒。要激發孩子的作文興趣,就要循序漸進地將總的目標要求具體化、可操作化;注重讓學生有興趣、樂于運用詞句,就要想方設法創造情景,讓孩子融入其中。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鼓勵、定期評估,同時讓他們自身感受到進步,才不會產生畏難情緒,興趣才能持久。很多老師喜歡讓學生仿寫,卻不帶領學生分析哪里好、為什么好,什么都仿,說委婉些叫"高仿",說直白了,就叫造假、拾人牙慧,相當于讓學生還沒學會走路就模仿別人怎么飛翔,其結果必然苦不堪言、畫虎似犬,還讓興趣陪了葬。
二、遵循客觀的規律
只有腳踏實地多讀書、認認真真多練習,才能練就過硬的自身素質和表達能力。首先要遵循點滴積累、由簡入難的規律,好好學習、多多讀書、點滴積累,有些人的進步是階梯式上升的,而大多數人的進步是螺旋式上升的,但無論怎樣上升,規律都是由簡入難,好的老師能把作文教學設置成一次次的闖關游戲,每次作文都有新的提高和進步。其次要避免拔苗助長,教學中提出的目標,學生動動腦、努努力就能做到,他們才愿意去努力,要避免好高騖遠,提出不讓學生通過努力難以企及的目標,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了完不成任務,進而選擇“躺平”,就更不可能厚積薄發。
三、找準合適的方法
(一)構思應發散思維扣題。構思,解決的是拿到一個命題或要求之后"寫什么?"習作都有范圍或題目,扣題就是要選準寫這篇作文的角度。以寫"愁"為例。白居易先生把愁寫出了"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的形態;才女李清照把愁寫出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聲音;李太白詩仙更是大筆一揮,寫出了"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的顏色……選材就是要找準主要線索和線索的主要方面,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主要特點,何愁描寫的形象不躍然紙上?寫景,美麗不外乎花開、葉綠、水流,動物與大自然和諧輝映,人像動物一樣無憂無慮、動物像人一樣喜怒哀樂、怡然自得。
(二)起草應頭腦風暴謀篇。起草,自然是解決"怎么寫"。很多同學下筆就害怕,"頭腦風暴法"就是敢想、多想,就是圍繞命題和構思,盡可能調動視覺、聽覺、感覺、甚至體會各個層面的主觀能動性,把與之相關的信息進行羅列分析出來,再抓住幾個主要的、自己善于駕馭的特點。像老中醫開藥方講究"君臣輔佐"一樣,格局一下子就提升到整體的高度,而且因為選擇的是自己善于的、喜歡的,就能往更多、更好的角度和深度去寫,既能保證篇幅的數量、也能保證質量,更是為后一階段修改“做減法”奠定基礎。
(三)動筆要建筑思維布局。詩歌講究音樂美、建筑美,音樂講究韻律、旋律,作文也是。寫作文就像建房子,無論建成一層、兩層或三層,你都得完整,每個特點之間要有并列乃至遞進的內在關聯,每個段落的格局差不多,該粉刷裝飾的地方不可以馬虎偷懶。
(四)完稿要工匠精神修飾。中國文學作品的巔峰之作《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那水平堪稱超凡入圣,無論是敘事、詩作、音樂、甚至中藥,無不精通,然而就是這么一位逝世以后都能養活一大幫“紅學會”專家的大人物,在《紅樓夢》定稿前也經歷了“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千錘百煉。讀者感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正是“梅花香自苦寒來”,也印證了“文字頻改,工夫自出”!
(五)總結要合作交流提升。作文寫完了,若要更上一層樓,還需點評交流。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個人的思維有局限。很多文章原本不太經典,但經別人深入閱讀、反復推敲,再點評一番,其韻自見,譬如《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作文寫完了,批改了,教師要從中選出幾篇較好的、不好的、一般的,通過帶領學生一起集思廣益,共同出主意、互相協商著修改,既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作文印象、又可以讓那些找不到怎么修改、如何提升的同學通過親身體驗和實操,突破瓶頸。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激發,要循序漸進地將總目標具體化、可操作化。要讓學生有興趣、樂于運用詞語,不能急于求成,要想方設法創造情景,讓孩子融入其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循序漸進中慢慢提升,讓他們體會到持續的興趣和闖關的成就感;教給學生合適的作文方法:發散思維構思,頭腦風暴謀篇,建筑思維動筆,工匠精神修稿完稿,合作交流提升。由此,作文自是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9年最新修訂版).
[2]孫瑞.解析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J].現代教育閱讀(教育版)。
[3]朱友清.小學作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教育閱讀(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