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梅
摘要:雙減政策是將減負增效理念融入初中語文課堂的過程,初中語文教師要正確理解減負增效的訴求,改變語文教育教學思維和模式,切實實現教學策略的優化,這樣才能夠創造理想的初中語文學習環境,使學生語文的學習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鑒于此,本文對雙減下初中語文教學優化路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雙減;初中語文;教學優化路徑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優化的意義
1、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構建初中語文高效性課堂是能提高初中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的,在推進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對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要求,也會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構建高效性課堂的同時對學生的發展也付出了更多的關注,各種策略也是始終圍繞著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主題,所以在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上有顯著意義。
2、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培養出學生對帶事物的創新思維能力。構建初中語文高校課堂必須要求教師對課本的知識重點以及教學的目標充分的了解,同時還需要具備創新探索的精神。教師要身懷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學生探索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案,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可以培養出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決定性的幫助,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出具有綜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語文課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與同學合作做實驗的時候還能提高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溝通表達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比起知識的記憶更重要,也會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綜合能力。
二、雙減下初中語文教學優化路徑
1、創設激趣情境
要想切實創設高質量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教師應該更新優化自身的教學措施,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手段。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切實將此知識理解透徹。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些學生不愿意深刻探索語文課文中的內涵,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導致學生厭學。帶著情緒上課,自然沒有辦法學好語文。教師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創設高質量的初中語文課堂,就必須激起學生對這一學科的熱情,應用創新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創設高效情境,引發學生共鳴。
例如,在講授《出師表》這一文章時,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其是將三國時期的歷史作為背景,全篇文章對當時三分天下的形式進行分析,同時表述諸葛亮想要實現理想以及忠貞不二的意志。因為學生在初一階段已經學習過關于三國時期的歷史,教師可以邀請幾名學生擔任“小先生”為同學講授這篇文章的背景,之后再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短視頻,讓學生重溫三國歷史。通過這種形式,不但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明確課文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很快投入新課學習中,體悟諸葛亮的志向與遠大理想,有利于創設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2、設置引導問題
教師在真學課堂教學模式下,需將引導學生深層次解讀文本作為重點內容,以此不斷提高學生文本閱讀能力及解讀能力。教師需準確抓取文本關鍵內容進行問題設計,促使學生以問題為引導探索文本深層次內容,在深層次探究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并體會文章內涵,收獲正確感知,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例如,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教師鼓勵學生針對文本展開深層次探究并找尋孔乙己悲劇的根源時,可設計如下問題:同學們,通過文本的閱讀,你們認為導致孔乙己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教師借助這一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學生針對文章中所提及的“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展開詳細分析。這句話的矛盾之處,使讀者認知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世態的炎涼及人們的冷漠,使得作者在描寫時,以“大約”一詞加以描述。丁舉人將孔乙己痛打致殘后,孔乙己不具備任何的收入來源,長此以往,人勢必會死。通過互相矛盾的詞語分析,不僅可看到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迫害,也可看到社會中人們的冷漠無情。這種對比,可幫助學生針對文本主題形成深層次的把握及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需精心設計問題,以此引導學生深層次探究文本,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入探究文本,找尋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這種方式,既可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學生掌握文本主題,了解主人公的內心,深層次體會文本,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落實因材施教
教師應當對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分組讓學生研究不同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分組作答。教師可以問水平較低的小組如何理解文中單句的意思,問中等學生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讓成績優異的小組總結出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想法。教師還可以用不同的提問方法,提問同一個問題,對于知識理解不深的學生,用直奔主題的提問方法;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使用進階提問法,將其他內容融入問題中,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更多的思考,在兼顧基礎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
例如,在《范進中舉》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拋出三個問題:1.范進為什么要一直參加各種考試?2.范進中舉的文章主旨是什么?3.根據主旨分析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通過分層提問,增加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問題能夠思考。教師在提問時要按照問題的難易順序,對相應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做不僅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在每個問題提問的同時,其他層次的學生也能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保證學生都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問題上,既能讓成績優異的學生思考基本問題,也能讓學困層的學生了解優秀學生的解題思路。
三、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遵循新課標等教育指導要求,尊重學生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和個性化差異,積極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運用創新式教學觀念和想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發揮學科教學有效性與實效性作用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們學習水平與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不斷提升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茹曉麗.減負提效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J].人文之友,2020(17):389.
[2]李裕榮.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做到減負增效[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