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特殊文體,與當前的漢語寫作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它理解難度很大,對于許多中學生來說,文言文學習很吃力,如果教學方法運用不當,就會對文言文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改革思想,加強模式創新,擺脫文言文教學困境,全面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達到深化課堂的最終目標。本文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幾點淺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困境;文言文教學;優化策略
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讓學生興趣濃厚而又輕輕松松地學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現結合自己長時間的語文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困境
1.記憶混亂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內容,是傳統文化的優秀載體,文言文與當前的寫作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古文體內容晦澀難懂,記憶難度很大,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存在明顯的學習障礙。而且初中語文教材中,許多文言文都是需要背誦的,有的老師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文言文產生深刻記憶,會制訂硬性學習指標,讓他們進行反復的背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對文言文產生恐懼和抵觸情緒,而且這種記憶方式效率較低,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也會導致學生出現記憶混亂的情況。而且,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發現已經背熟的內容無法有效回憶,這進一步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他們學習語文產生了極大地影響,這是文言文教學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
2.理解困難
文言文屬于一種古文體形式,對于初中生來說,學好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他們的重要學習任務,這要求學生不僅要對文言文進行熟練背誦,而且還有對其內容有一個全面清晰的理解,這樣才能達到文言文學習要求。實際上,在許多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礙,這也是文言文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古文與現代漢語在表述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而且初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知識沉淀比較有限,導致他們無法對文言文內容產生有效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文言文教學效率會進一步降低,而且部分老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會過度的對文言文內容進行講解,逐句的進行翻譯,讓學生進行背誦,這種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抵觸情緒的出現,對他們的個人發展非常不利。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優化策略
1.開展朗誦比賽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誦讀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利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如果教學方法運用不當,不僅無法發揮出文言文內容的重要作用,還會引發負面效應和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發展。初中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競賽非常感興趣,在一個競爭氛圍中,學生會表現的更加積極主動,學習效率更高,而且會保持較長時間的高昂學習狀態,根據初中生的這種年齡特點,為了提高文言文誦讀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誦讀競賽,以課堂學習內容為基礎,讓學生逐一朗讀,并且對他們的朗讀方式和情感進行評價,對贏得比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達到預期的文言文誦讀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用誦讀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誦讀主動性。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誦讀競賽,并指定專人負責打分評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在誦讀過程中,學生也能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漸提高誦讀水平。需要說明的是,在誦讀比賽中,老師要做好組織引導,但不能對課堂進行過分干預,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也要以積極評價為主,這有利于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2.有效延伸,加強理解
教材中文言文均為經典名篇,是古人在特定的心境和情境當中抒發自身情感的載體,每一篇創作都具有特定的時代背景,而作者創作時的時代背景與現在差異巨大,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時如果缺乏特定時代背景知識,僅從現代出發賞析古文很難真正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和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應該適當地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通過對古文創作背景知識、作者生平經歷的補充,學生可以走近作者,與作者和文本開展對話,全面地理解文言文中蘊含的家國情懷、親人離別、羈旅之愁和懷才不遇等等豐富情感,更好地對文言文進行學習和鑒賞。這個過程可以增強學生對古代相應歷史文化的了解和感知,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為例,當中敘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教師應該在教授這篇文言文之前向學生介紹當初的時代背景。事情發生在北魏,當時北魏和柔然長期打仗,北魏為了抵御敵方的入侵征兵充軍,所以木蘭的父親才需要入軍營。而游牧民族的傳統就是白天放牧,重要的事情夜晚通知,因此有了文中的“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關知識進行滲透可以加強學生對《木蘭詩》的理解,同時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難度很大,對教師的個人能力和教學方式都有很高的要求,老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文言文教學目標。就目前來看,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困境,比如存在學生理解困難、學習效率不高等問題,為了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老師需要嘗試多樣性的教學模式,重點激發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理解障礙,不斷地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總之,教師只有通過真正體現新課程改革重要思想的高質量課堂,著眼于學生興趣培養和能力提高,才能減少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蓉瓊.且讀且猜管窺“逍遙”——“猜讀法”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21(07):43-45.
[2]盧亞娜,張祎.疫情防控期間初中語文文言文在線教學探索——以《核舟記》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07):94-99.DOI:10.13811/j.cnki.eer.2020.07.013.
[3]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C]//.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一期座談會資料匯編.,2019:265-274.
[4]陳美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華夏教師,2016(07):32-33.DOI:10.16704/j.cnki.hxjs.2016.0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