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新媒體文化越來越成為主流,隨之而來的數字書籍也開始擠占紙質書籍的市場空間,進入大眾的生活,甚至漸漸為大眾所接受和喜愛。然而快餐式閱讀始終無法代替紙質書籍帶來的閱讀體驗,本文將從紙質書籍和電子書閱讀的現狀出發,挖掘紙質書籍設計的感性表達,從而重新喚起大眾對紙質書籍閱讀的關注和興趣。
關鍵詞:新媒體;設計;紙質書籍;感性表達
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變化往往要隨著其所處時代的變化而受其影響,而隨著層出不窮的科技化的產物的出現,我們的時代也不知不覺來到了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時代”這一命名反映著我們所處的文化語境,體現著人們的文化認同、精神狀態、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等一系列精神層面的特點。新媒體文化語境則象征著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性逐漸加深,形成了高速、便捷的快餐化生活方式。
一、新媒體文化語境下書籍閱讀現狀
無論處于什么時代,閱讀這一行為始終會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但在新媒體背景下,閱讀的方式開始從紙質化逐漸轉向數字化、碎片化,下面將分別淺析新媒體文化語境下數字閱讀現狀和紙質書籍閱讀現狀。
(一)新媒體文化語境下數字化閱讀現狀
與傳統紙質閱讀方式相比,數字化閱讀具有移動化、可碎片化、智能化的獨特之處,不僅可以儲存大量的書籍,還可以隨時攜帶,十分輕便,因而正成為千百年來閱讀的新趨勢。數字化閱讀的受眾群體通常為上下班的年輕通勤族、老年群體、以及處于學習階段的青少年群體。有很多跡象表明,數字化閱讀確實提高了全民閱讀率、識字率,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受教育機會,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對于最大受眾群體青少年來講,數字閱讀為一大批網絡文學的興起奠定了基礎,而青少年還沒有正確的分辨能力,一些娛樂性的書籍作品很容易誤導青少年的成長。
(二)新媒體文化語境下紙質書籍閱讀現狀
紙質書籍的閱讀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閱讀方式,其更注重閱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喜愛閱讀紙質書籍的人往往偏愛從翻閱紙質書籍中所獲得的真實感和享受感。此外,在網絡幾乎普及到所有個體的時代下,網絡上的很多資訊和新聞都缺乏權威性和真實性的考證,甚至一些書籍作品也存在著抄襲和剽竊的現象,而紙質書籍則不同,紙質書籍往往有正規的出版社出版,無論是前期的編輯發行、購置,還是后期的保存,都存在實在的價值。《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6本,有45.6%的成年國民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從成年國民群體傾向的閱讀形式來看,紙質圖書仍然是第一選擇。由此可見,紙質圖書的閱讀優勢仍然明顯。
二、新媒體語境下紙質書籍設計的感性表達
(一)新媒體時代對紙質書籍設計的影響
在數字化時代的新媒體語境下,衍生出了許多新的閱讀工具,為人們開啟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也為人們帶去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從設計上來看,數字化閱讀豐富了書籍設計的語言和結構,直接影響了書籍的字體、顏色、圖像等等。首先,在字體上,讀者可以自主選擇其喜歡的字體樣式;其次,在編排結構上,翻閱過程中讀者可以通過點擊屏幕隨意跳轉至想要章節并隨時隨地做出讀書筆記,這是紙質書籍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此條件下進行紙質書籍的設計時,我們應意識到,其不再是簡單的信息的載體,還是具有實體性和客觀性的一種媒介。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紙質書籍的特性,在傳統的設計方式和設計模式上加以改變,賦予其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
(二)紙質書籍設計的視覺感性表達
書籍的視覺體驗是讀者閱讀時最直接的感官刺激,面臨新媒體語境下數字化閱讀時所附帶的各種圖片、視頻,讀者難免會被其吸引,從而進入碎片化閱讀。因此,紙質書籍的設計同樣要注重視覺效果的制造。長期以來,紙質書籍是將二維的紙張三維化,大量的文字信息刺激讀者的視覺感受,難免會引起讀者的乏味與倦怠。而如今紙質書籍的設計開始重視書籍的空間層次感,書籍設計趨向多維化,將文字、圖形、色彩等視覺元素有機結合起來,將大量的文字信息可以轉變為圖片上的架構或者色彩上的傳達,同時還可選擇適當的留白來緩沖視覺沖擊,引發讀者的無限思考,加強立體的感官體驗。需要注意的是,整個視覺層面的設計的核心是提取作品所要傳達的意念,讓讀者在無形中抓住作品的精髓,感受到全新的閱讀體驗。
(三)紙質書籍設計的閱讀感性體驗
1、紙質書籍設計的材質體驗
設計的核心永遠是遵循使用者的感受即感性需求。紙質書籍之所以能夠千百年成為人們的閱讀方式,是因為其閱讀過程中的紙墨香氣以及指尖翻閱時帶來的觸感所讓人們感受到的享受感和充實感是數字化書籍無法比擬的。紙質書籍的設計是一個整體的構建過程,它包括紙張材料的選擇、印刷工藝的選擇、裝訂包裝的選擇,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會調動起讀者不同的感官體驗。
隨著印刷工藝的提升,文字內容與紙張質感的整合會為讀者帶去多感知的閱讀體驗,尤其當書籍設計者后期將金屬、皮革、金屬、布藝等元素加入到書籍設計中時,都會表現出對動和靜、生動和抽象、樸實和高貴的生動體現,讀者也將隨之感性化進而跟隨章節內容變換自己的情緒。
2、紙質書籍設計的互動體驗
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化閱讀雖然也存在互動性,但只存在于人機的互動性,通過指尖的點觸來完成讀者的各種需求。而紙質書籍所帶來的的互動體驗是人與書之間的互動,設計者可以通過空間上的折疊、鏤空來引導讀者動手翻閱,從而傳遞出原著想要表達的解謎關系、因果關系或遞進關系。這類設計通常可應用在兒童文學作品書籍中,在兒童繪本或讀物中加以空間或順序上的設計,有助于引發兒童的好奇心,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內在為他們種下閱讀的愉悅感,回歸快樂閱讀;此外,之前流行起來的《答案之書》
也是此般原理:書籍的每一頁寫上不同的回答,由讀者心中默念一個問題,通過隨意翻動并選擇停下來的書頁來作為問題的答案。這一設計激發了不少讀者的好奇心,紛紛加入購買行列,而這種設計帶來的效果也是電子書籍難以替代的。
結束語
新媒體語境下,紙質書籍的設計者更要注重紙質書籍的設計過程,通過視覺設計、觸覺體驗等方面賦予紙質書籍真正的情感內涵,讓人們始終感受到紙質書籍所有的無法替代的感性表達,將紙質書籍的商品價值提升至藝術價值乃至收藏價值,從而實現紙質書籍的不可替代性。
參考文獻:
[1]陳捷.新媒體文化語境下紙質書籍設計的感性表達[J].閩江學院學報,2017,38(3):5.
[2]溫婷婷.新媒體語境下互動性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J].2020.
[3]李科禎.碎片化閱讀時代下紙質書籍的設計方法探究[J].大眾文藝,2020,000(010):118-119.
[4]孔皓楠.數字化背景下紙質材料的設計表達研究[J].湖南造紙,2020.
作者簡介:
邊西梓(1997.11),女,漢族,北京,碩士,主要從事文化產業、新聞學等研究,畢業院校:利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