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貞
【摘要】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教師不再單一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開始意識到培養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重要性;德育也開始深入到各學科的教學當中。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知識的重要科目,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成為了當下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在實際滲透的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一方面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大膽的探究和實踐。在此,筆者就構建“信息技術+德育”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談談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德育;滲透;策略
當下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之中,這項技術的應用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絕大多數學生對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認知,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較大。然而,信息技術猶如一把“雙刃劍”,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不良因素,對于小學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德育,積極構建“信息技術+德育”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德育融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立德樹人的教學效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
一、把德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滿足教學改革要求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能夠滿足當下這一階段對于信息課程教學的實際要求,核心素養培養能夠深化教學改革,同時也能夠完成以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時期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做好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教育改革的實際需求。
(二)規范學生信息行為
在信息化時代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網絡犯罪現象屢見不鮮,這也嚴重威脅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及社會治安。由于很多人缺乏對于法律法規的正確認知以及缺失道德而走上了犯罪的這條道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通過將德育融入于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這對于推動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德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專業素養
在當下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盡管教師在教學方面具有較好的教學能力,然而,由于整體素質不高,因此也直接限制了德育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很多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對學生開展課程教學,而忽略了德育的滲透,缺乏對德育的正確認知。還有一些教師雖然對德育教學有正確的認知,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在當下這一階段很難真正推進德育核心素養教學。
(二)教學方式選用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門強調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及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在當下這一階段,很多教師開始認識到將德育滲透到小學信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識地開展德育教學。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也并不例外。同時,由于教師缺乏對于德育的正確認知,往往會出現教學模式選擇不當這一情況,嚴重制約了德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滲透。
三、構建“信息技術+德育”的策略
(一)立規矩:以規立人,助力“信息技術+德育”教學模式的形成
對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正處于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缺乏對于事物進行精準的判斷。作為教師,應當加強對于小學階段的引導力度,使得學生能夠對事物形成正確的認知,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行為,長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制定教學的規章制度,通過立規矩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良好的教學秩序,提高學生的規矩意識,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上第一節信息技術時,筆者明確如何集隊到電腦室,在路上行走不能談話,影響其他班級的學生上課。進入電腦室后要安靜入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應當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小學生在接觸信息技術這一學科之前并不是十分了解電腦,僅僅是運用電腦看視頻、聽音樂等,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當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如,電腦桌面整潔、資料存放有規律。其次,應當提醒學生熱愛公物,在上課之前通過向學生灌輸這一方面的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讓學生了解不能夠隨意刪除電腦文件,哪些文件會被刪除之后造成怎樣的故障,不僅僅會損害學校的公共財產,同時也會直接影響課堂秩序。通過向學生明確這些行為,才能夠引導學生做到愛護公物。筆者要求學生輕輕按鍵盤,不能扔鼠標,要慢慢移動它;不能畫顯示器,下課時所有物品要歸位。
(二)創情景:以情動人,構建“信息技術+德育”教學模式的雛形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下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由于家長過于溺愛,疏忽對孩子的正確教育,導致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十分任性,這對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創設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觸景生情,以情怡情,讓積極向上的情感占據學生的心靈。同時,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改善學生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并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學習的快樂。例如,在開學之初,筆者結合四年級Scratch編程教學創設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在第一課至第四課學習時讓學生編寫”紅軍過雪山、過草地”的游戲。學生要完成任務必須收集“過雪山、過草地”的文字圖片,讓他們在編制游戲時隨時穿梭歷史長河,學習紅軍長征精神。同時,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制訂一個教學任務,并且安排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及互動交流,最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如,三年級學習復制、剪切、粘貼操作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發一個文件夾,文件夾里有學習用品、運動器材、食物、衣物四類圖片,四人小組每人負責建一類文件夾存放同類圖片,四人合作完成任務。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討論,在討論時不斷思考、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六課《快樂兒童節——玩轉摩天輪》中要顯示8個座艙時,先讓小組內討論下面問題:要快速畫8個座艙,可以使用什么命令實現?組內學生都會提出個人建議并在實踐中不斷討論改進所遇到的問題,這讓學生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三)善誘導:曉之以理,逐步發揮“信息技術+德育”教學模式的育人優勢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加強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和道德素養。作為教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育人藝術,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信息技術專業素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因時而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出現的各種問題,能做到胸有成竹,精準發力,循循善誘,使學生不但愛學信息技術,還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人生目標。一方面,作為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由于小學信息這一門學科知識更新的速度十分快,作為教師應當時刻做到與時俱進,及時關注學科變化,在更新自身知識體系的同時,也應當積極參與各項學校培訓及進修活動之中,使得自身的知識儲備有所提升。如,教學六年級下冊“3D打印”時,我們在學校并沒有接觸過這門知識。筆者課后網上報學相關課程,同時遇到困惑會主動與同行討論,多種途徑不斷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作為教師,也應當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最終目的不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如果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都不能達標,那何談素質教育呢?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具有較高的品質素養。筆者不僅經常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德育講座,而且閱讀《蹲下來和孩子一起成長》《把話說到孩子心里云》《一線表揚學》《學生品德問題與教育方案》等相關方面書籍,使個人的理論知識得到充實,同時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評課反饋在筆者課堂中看到學生課堂習慣養成很好,任務設置滲透德育。例如,六年級學生學習下冊第8課《創意水杯》創設任務:請發揮你的創意設計一個水杯送給你的長輩。課后,筆者把部分優秀作品打印出來,讓學生送給長輩。同時,叮囑全班學生在家里要經常給長輩倒杯水,說:“您辛苦了!”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不能為教信息技術而教信息技術,要積極擔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加強學生的德育已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想跳出學科教學的困境,就必須把德育融入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扎實有效地構建“信息技術+德育”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和教書育人的質量,全面提升新時代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曹金花.讓傳統文化“流行”起來——淺談信息技術課堂的傳統文化教育[J].求知導刊,2019(27):73-74.
[2]何雪娟.讓德育之花在信息技術課堂絢麗綻放——信息技術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19(15):84-85.
[3]張玉智.淺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新途徑[J].長江叢刊,2018(31):293.
責任編輯 ?鐘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