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鵬 曹艷英 李鳳霞
摘 ?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邁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面對此,為達成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文章以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旅游經濟學為例,在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并從組織開展思政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提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旅游經濟學;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5-0143-04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entered the fast lan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May 202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guiding outlin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which further clarified the significance,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ntegrate Tourism Management curriculum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ourism Economic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deeply excavates the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rries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from the organization.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Tourism Economics; new era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將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推動立德樹人的實踐創新[1-2]。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7年2月,《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高質量的教育作為增強政治素質、提高思想品德、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手段,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有助于化解社會主要矛盾,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又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3]。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邁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財務管理、土木工程、化學、計算機、市場營銷等多個專業的課程思政研究引起教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4-7]。
旅游管理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新形勢旅游企事業單位需要的服務類與管理類專門人才[8]。深入發掘旅游管理專業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因素,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長足發展的必備條件,同時符合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求。旅游經濟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講授旅游產品、旅游市場、旅游消費、旅游收入、旅游投資和旅游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內容,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將旅游經濟學課程教學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旅游管理專業領域的戰略、政策、法規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一、旅游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取得新發展的關鍵,是高校立身之本,強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三位一體。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戰略舉措,是實現新時代高等教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9],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形成兩者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利于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培育立德樹人新風尚,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穩步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使教師真正做到樂教、善教,以此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實現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旅游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日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目前,我國旅游業正處于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旅游管理人才具有強烈需求。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美好的人格情操等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十分匱乏,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隊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是這些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符合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求,便于更好地發揮旅游管理人才的智力支撐作用[10]。
(三)深化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符合國家關于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深層次提升。具備優秀的思想政治品德,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團隊協作精神、時代意識和國際素養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長足發展的必備條件[11]。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在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基礎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最終能夠全面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二、旅游經濟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旅游經濟學課程是對一系列旅游經濟活動的理論概括,其各章節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聯系[12]。本文依托云南大學田里教授主編的《旅游經濟學》(第四版)教材[13],選取了旅游產品及開發、旅游需求與供給、旅游價格及策略、旅游收入與分配、旅游投資與決策、旅游企業與經營等六大核心章節作為主要思政教學內容,深度挖掘各章節思政教育元素。具體內容如下。
(一)旅游產品及開發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旅游產品是滿足旅游活動所需的各種商品和服務的總和,從旅游經營者的角度看,一個完整的旅游產品包括旅游資源、旅游服務、旅游設施、旅游購物品和旅游通達性等內容,各方面缺一不可,這里告訴學生要學會用系統、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要全方位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不能片面地看問題。在介紹旅游產品的開發策略時,一方面,強調通過升級換代來延長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注重旅游產品的全方位創新,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順應新的旅游消費需求,提高旅游產品的品質與質量,提升旅游產品的競爭力,以此更好地滿足游客的期望,為游客創造全新體驗;另一方面,立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區域文化,注重文化旅游產品開發,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使民族文化精華得以錘煉、保留和發揚。
(二)旅游需求與供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在介紹旅游需求的產生條件時,指出旅游動機是旅游需求產生的主觀條件,也就是說,旅游需求是一種主導性的需求,是由人的心理決定的,是經過人的內在心理作用而產生的,這里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旅游活動中來。在推進旅游供求均衡、解決旅游供需矛盾過程中,強調法律手段的重要性,以此保證旅游產品生產、經營與消費的順利進行,有助于學生全面領會依法治國的理念,增強知法、懂法和守法意識,遵守旅游文化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共秩序。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的沖擊時,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旅游消費的優惠舉措,如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減免旅游景區門票、發放旅游電子消費券、激活本地旅游市場等,以此幫助旅游產業實現快速恢復,這既能讓學生看到國家強大的治理能力和應對能力,也能堅定學生對旅游產業逆勢而上的自信心,增強旅游管理專業的自豪感。
(三)旅游價格及策略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在介紹旅游價格的特點時,指出旅游價格具有波動性特征,其表征之一就是隨著季節和供求的變化發生變化,如酒店、交通和景區門票價格在淡季與旺季存在較大區別,這里告訴學生不僅要用動態性的眼光看問題,科學認知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還要用差異化的眼光看問題,具體要根據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而定。針對“門票經濟”帶來的種種弊端,國家出臺了《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可見政府推行景區門票“降價令”的決心堅定不移,滿足人民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初心矢志不渝,體現出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在介紹旅游價格的制定時,選取青島38元大蝦事件、江蘇天價面條事件和黑龍江雪鄉宰客事件等反面案例進行講授,不僅讓學生認識到了科學合理定價的重要性,避免欺詐和不誠信行為,也讓學生明白在面對不正當消費時,要勇于維護自身權益。
(四)旅游收入與分配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在介紹旅游收入的概念時,指出旅游收入體現出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旅游收入持續增加,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越來越高,能夠增強學生對旅游專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學生堅信旅游大發展、大繁榮的格局不會變。在介紹旅游乘數的概念時,指出旅游業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倍數增長的優勢,能夠與農業、工業、高技術產業等其他產業深度融合,體現出旅游業“興一業,旺百業”的產業關聯性,讓學生加深對聯系這一哲學思想的重視,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去深入觀察和分析問題,反對孤立地看問題。在減少旅游外匯漏損時,強調盡量使用本國產品和設備,在完善產品質量評價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本國旅游產品質量,這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民族自尊心,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五)旅游投資與決策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在介紹旅游投資的特點時,指出投資實施具有連續性、波動性,客觀上是一個不可間斷的過程,通過列舉成都龍潭水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等旅游小鎮的批量倒閉以及萬達文化旅游投資的失敗案例,告誡學生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后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在旅游投資決策過程中,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突出生態旅游、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等主題,反對為了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導致過度開發,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便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介紹項目可行性原則時,提出要實事求是地預測項目效益,以此避免旅游投資項目實施后帶來的巨大損失,借此告誡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盲目夸大,一切從實際出發。
(六)旅游企業與經營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旅游企業組織管理的目的是處理好組織中的各種關系,確保組織內的各項職能均能順利地發揮作用,這里要告訴學生的是任何單一個體都是組織中的一員,要有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并且與其他成員做好良性溝通。在介紹旅游企業的集群化發展趨勢時,通過列舉深圳華僑城、莫干山小鎮、中國旅游產業園和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等案例,強調空間集聚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打造團隊精神,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在介紹旅游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趨勢時,通過列舉阿里的未來酒店、海底撈的無人餐廳和長虹的機器人餐廳等案例,進一步強調大數據時代旅游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迫切需求,以此教育學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不斷更新發展理念,開拓創新,要有一種不甘落后的雄心壯志和能力,做一個順勢而為的自己。
三、旅游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建議
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以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文件,結合旅游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際,參照已有相關研究成果[14-15],從組織開展思政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出發,提出新時代背景下旅游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建議,具體如下。
(一)組織開展思政教研活動
第一,提高重視程度,加大支持力度,組織教師參加與旅游經濟學課程相關的思政專題講座和專題培訓,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進一步厘清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容、思路和評價體系。
第二,采取現場教學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展示活動,以此既能擴大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又能激發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與教學質量,進而推動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的一體化建設。
第三,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學與科研制度,將集體智慧與個人特長進行有機結合,提高整體教學水平,鼓勵教師撰寫課程思政教改論文,積極申報課程思政教改項目,進一步深化對課程思政的科學認知。
(二)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
第一,充分調動自覺性和主動性,強化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加強黨性修養,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注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第二,不斷提高教師的自我認識,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找到存在的問題和各方面的不足,不斷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第三,緊跟國家大政方針,聚焦鄉村振興、海洋強國等重大戰略,將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脫貧攻堅、新型城鎮化等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到旅游經濟學課程教學之中,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問題的緊密結合。
(三)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第一,在傳統講授式教學基礎上,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設教學情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建設對話課堂、辯論課堂和質疑課堂,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第二,充分發揮第一課堂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在此基礎上,開展課程思政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旅游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實現課堂與社會的有效銜接。
第三,在價值引領的前提下,全面整合思政素材,建立思政教學案例庫,及時更新課程思政教學的典型案例,并將典型案例中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引入課堂,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新時代背景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和復雜性的偉大工程,需要循序漸進。就旅游經濟學課程而言,授課教師不僅要講授好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深入挖掘理論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以學生為中心,將專業課程講授與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結合,以此全面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素養,推動實現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暹.關于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42-43.
[2]李建華.知識即美德:課程思政的學理意蘊[J].思想教育研究,2021(2):94-99.
[3]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4]何玉海,于志新.新時代推進高?!罢n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2):132-136.
[5]張東哲.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7):66-67.
[6]肖利平,桑明鑫.《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行動導向教學法探析[J].高教學刊,2021(2):104-107.
[7]朱強,謝麗萍,朱陽生.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理論認識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6):67-70.
[8]柳光露,任成好.助推鄉村振興新視角: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與提升[J].高教學刊,2021(11):64-67.
[9]白日霞,楊具田,薛國梁,等.新時代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學科思政創新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95-100.
[10]侯賀平,何靜,連子怡,等.“以生為本”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J].中國商論,2021(2):186-189+192.
[11]任新玉.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1):151-153.
[12]羅明凡.深挖思政元素實現三全育人的“旅游經濟學”教學研究[J].營銷界,2020(38):79-80.
[13]田里.旅游經濟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4]何勇,劉玲,史習明.旅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現狀與實現路
徑——基于東中西部319名本專科旅游教師的問卷調查[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35):74-78.
[15]崔廣彬,鄭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以“旅游資源學”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