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娟
【摘要】本文基于新課標“通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達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對小學高年級“快樂讀書吧”的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究,采取了“組織導讀活動,激發閱讀興趣;制訂閱讀計劃,加強監督鼓勵;明確閱讀方法,學做讀書筆記;交流讀書活動,豐富閱讀收獲”等策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閱讀;學生;興趣
語文統編教材增添了一個全新的欄目——“快樂讀書吧”,目的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編者把“快樂讀書吧”放進教材,不同的年級安排了不同的主題,是對各個學段課外閱讀的導向和引領,從而解決了課外閱讀“讀什么”“怎么讀”等問題。
小學高年級教材“快樂讀書吧”安排的讀書活動是整本的小說閱讀,與低年級有較大的差別。因此,筆者在教學“快樂讀書吧”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時候,采取了如下策略:
一、組織導讀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一個人了解某件事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基于理解和探索事物的需要,是促進人們理解事物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自主地完成整本書的閱讀,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利用目錄、序言等信息激發閱讀興趣
拿到一本書后,筆者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目錄,從中找出自己所喜愛的、感興趣的篇目或章節進行閱讀,進而產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看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的目錄時,學生先對目錄上的《掃煙囪的小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完這個章節后筆者乘機鼓勵學生閱讀整本書。當然,如果我們利用序言、作者寫作背后的故事等信息向學生推介一本書,學生定會對這本書增添好奇心,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
(二)利用作品梗概激發閱讀興趣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外國名著時,筆者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魯濱遜漂流記》梗概,大致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后,學生對閱讀整本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三)利用插圖和其他藝術形式激發閱讀興趣
很多名著、作品均配有精美的插圖,教師根據需要出示部分插圖,并與學生共同欣賞,使學生產生美的視覺,從而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些文學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戲劇等,教師可以播放其中精彩的片段,激發起學生閱讀該文學作品的興趣。例如,在推薦《小英雄雨來》這本書時,筆者從網上找出電影讓學生觀看,其中“鬼子請雨來吃飯,雨來吃了個螃蟹后突然抱著肚子倒在地上大喊大叫,把鬼子嚇得面如土色”的場面非常精彩,學生看得趣味盎然,從而產生了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四)利用經典評論激發閱讀興趣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時,筆者出示了兩位名家對該作品的評論:
1.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寶藏,也是一本高爾基的傳記,關于他所有作品的注釋,對我們來說是極其珍貴的。——丘科夫茨基(文學評論家)
2.在俄羅斯文學中,我從來沒有讀到過比您的《童年》更美麗的作品。你從來沒有如此成功地展示過您的寫作天賦。——羅曼·羅蘭(法國作家)。
通過閱讀名家對作品的評論,學生對高爾基滿懷敬佩之情,對《童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制訂閱讀計劃,加強監督鼓勵
新課標提出: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至少要達到100萬字,默讀速度每分鐘要達到300字以上。因此,對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規劃閱讀進度,共同制訂閱讀計劃。如,《魯濱遜漂流記》全書共約25萬字,筆者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速度,制訂“每天大概閱讀1.7萬字,15天讀完”的計劃。又如,《騎鵝旅行記》篇幅較長,全書共有43章,筆者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速度,制訂“每天堅持閱讀1至2個章節,用5周左右時間讀完”的計劃。當然,閱讀進度是可以隨機調整的。
筆者還引導學生組成閱讀小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一份大家認可的讀書計劃,創造良性的閱讀氛圍,指導學生“打卡”閱讀,互相鼓勵和促進,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之中。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抽空檢查學生的閱讀進度與效果,可以在課前三分鐘隨機提問,也可在課后有針對性地與學生談心獲知。做到時時督促,及時鼓勵引導,使學生順利完成讀書任務。
三、明確閱讀方法,學做讀書筆記
(一)閱讀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瀏覽:顧名思義就是大略看看的意思。拿到一本書后,筆者通常指導學生先看扉頁、目錄、序言或結語等,對全書內容作大致的了解。
2.略讀:是指以極快的速度閱讀文章,可謂是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大致了解故事情節及整本書內容。
3.精讀:是指精細深入地閱讀。一開始是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閱讀,對全書內容有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接下來是對書中精彩部分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反復閱讀,體會人物形象,領會作者寫作意圖。
(二)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一做讀書筆記,加強閱讀體會,鍛煉思考能力。做讀書筆記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幾種:
1.在頁面的空白處隨時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一字一詞一句均可。
2.摘抄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并標注頁碼,以便查閱。
3.畫人物關系圖譜,以便理清人物關系。
4.總結全書結構和作品內涵,撰寫讀后感。
四、開展交流活動,豐富閱讀收獲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互相交換,我們就會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想法。”因此,在學生讀完一本書后及時地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對讀書情況進行檢查反饋,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收獲獨特的閱讀體驗,對此筆者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的:
(一)自主完成,小組推薦展示。學生在閱讀后先獨立完成情節發展圖、人物成長軌跡圖示、改編情節等活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展示自己的完成情況。組內推選一位學生代表小組在全班交流,此舉有助于學生的語言積累。
(二)交流閱讀方法或思想。通過交流閱讀方法,讓學生熟練掌握精讀、略讀和瀏覽等;回顧精彩的細節,讓學生談談對人物的印象,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對人物形象作出多元、立體的評價;還可以交流讀書后的收獲、啟示或者不懂的地方,此舉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評比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包含批注、摘抄、寫作品梗概、寫讀后感等。對有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在閱讀名著之后,發揮想象,自己創作一些歷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學生本人,也可以是想象出來的人物,學生創作的內容不要設限,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可以將學生作品集中起來,裝訂成冊,形成歷險故事集,此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好書推薦活動。推薦一本好書,可以只是介紹書名、作者及創作的時代背景;或者只是講述書的主要內容;還可以有感情地朗讀一段精彩的段落,以吸引聽眾;又或者是談談該書對自己的影響和幫助,此舉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品味。
總之,“快樂讀書吧”作為統編教材的一個全新欄目,它開啟了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語文教師要領會編者意圖,尋找最佳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在學生心中播下閱讀的種子并使其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趙文清.為學生播下讀書的種子——淺談統編教材“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
[2]劉滔.如何調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
[3]鄭宇.引領學生讀點“整本的書”[J].小學語文教學,2006.
[4]張敏華.“快樂讀書吧”開啟悅讀之門——統編教材《快樂讀書吧》欄目解[J].小學語文教師,2018.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