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然
摘 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關系教學模式,它既能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又轉變了師生間的傳統教學關系,既增強了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也突出了教師的課堂引領功能,從而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全面發掘學生的潛能。本文將簡要介紹導學案的主要內涵和作用,進而探討導學案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探究
高中歷史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是對高中歷史教材的重新整合,使高中歷史更加有序化和系統化。這種整合其實是將專題化的舊教材由三個學期的教學任務縮減為兩個學期,這使得教學設計中課時安排、教學目標設置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把課上好,讓學生更易于接受新的課程體系存在著很大的挑戰,各地老師也將各種教學模式不斷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我選擇使用導學案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一種教學手段,并將它不斷發展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論依據
春秋時教育家先師孔子提倡“循循善誘”,被認為是導學案教學模式最早的理論依據,“循循善誘”出自于《論語·子罕》,“誘”即引導,表示有步驟地引導教育,“導”為引導、啟發之意,但引導式學習并非傳統教育意義上的指導教育,這里的引導學習指以教材為基礎、以教育過程為引導,以培育學生創造力為目的,對學生實施導思、導讀、導練等的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于訓練學生的歷史研究能力、歷史資料查閱能力、綜合分析、協調溝通能力,是十分必需并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二、導學案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探究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進行學情分析并科學合理的設計,劃分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一步步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幫助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歷史后的感悟。
導學案的內容一般包含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內容及方式、課堂探究及分享、教師講評、課后評價等。課前預習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基本了解,為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做了鋪墊。在這個學習階段,帶著問題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探討,教師可適當以核心問題作為導學案內容,以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預先學習。另一方面,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內容要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
以《中外歷史綱要》(下)中的“第9課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例,本課分為“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本主義的擴展”三個子目,內容量很大,而且以時間順序的方式來編排,如果學生在預習中以傳統模式將本課從頭至尾的閱讀后會感受到本課非常混亂和感覺吃力。基于此,教師采用設計導學案的方式重新編排教學內容的順序,將本課內容按照國家劃分制作成表格,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表格的方式就可以清楚地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在本課導學案中將“歷史現象”與“歷史問題探究”緊密結合,并設置合理的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路非常清晰,教師可以結合課堂主題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歷史現象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等,以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應該拓展延伸課堂歷史知識,及時與學生分享有趣的歷史現象、歷史規律等,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探究中來,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升了學生歷史的素養。
通過導學案,學生能在自主預習中對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有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查,檢查的形式可以是教師設置問題,學生匯報的形式,并鼓勵學生對自己疑惑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搜集資料的方向,存在爭議的問題的主流觀點等。在實施教學前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可以由優等生擔任小組長,幫助學困生進行自主學習、問題探究,個人無法獨立完成的問題要在小組里進行討論。合作學習中小組長可以設置組內個體發言、合作學習成果匯報,也可以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等方式,教師要起到提示的作用,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提高組員學習積極性,對后進的學生提供幫助,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在課堂教學中小組長分別匯報發言,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和組員的學習情況,相互分享學習的收獲等,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點評和糾正有誤的觀點。導學案的核心在于依靠學生的主體,發揮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行探究,變革傳統教學中的單向灌輸式的常規課堂教學方式。
導學案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豐富和完善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導學案的應用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對導學案的評價,并結合實際進行導學案的完善。學生作為導學案實踐應用的主體,他們既是使用者,也是評價者。因此,教師在導學案應用過程中應該建立一套評價機制,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收集學生對導學案的意見和建議等。教師可通過設計表格的方式對教師授課引導方式、學生個人自主探究方式、合作學習小組共同探討成果等幾個方面進行意見的收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成效,總結存在的不足并在后續的導學案教學活動中不斷加以改進完善。
結語
將導學案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教師通過課前、課堂、課后全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方案,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導學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要基于教學內容本身,優化導學案設計,豐富導學案內容,注重課后評價,注重課堂教學效益,不斷在實踐中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