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金
摘 要:課后服務工作主要指的是在課余時間為學生提供的一種便民性服務。為了可以高效地做好該項工作,保證該項工作的整體質量,就要獲得學生、家長、教師及社會人員的共同支持與積極參與。基于此,才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作質量,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對于學生的教育工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利用小學科學課后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與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課后服務;小學科學;便民性;科學素養
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小學科學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除此以外,也要在課余時間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科學課后服務,組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后實踐中,完成科學小實驗,認真地學習科學知識,基于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優化課程內容,加強課程特色
對于課后服務而言,課程是核心,也是每位學生家長十分關注的內容。對于課后服務而言,其并非是單純地保護以及看管學生,更為關鍵的是能夠實現對于課堂教育的有機延伸以及拓展,使得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學校要充分重視課后服務,要提升科學學科的課后服務質量,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研究與探索,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課后需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更加科學的課后服務內容[1]。接下來,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優勢,開發更加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使得學生可以受到良好的熏陶與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學校組織開展課后服務的終極目標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對于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制定多層次、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普及生活知識,使得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相關常識,為學生傳授科學技術與知識,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使得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開展社團活動,培養科學素養
為了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了可以提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水平,為了可以全面地提升小學科學的課后服務質量,教師要積極地組織開展多元化的社團活動,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對于社團活動以及課后服務的有機整合,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全面地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水平。教師要實現對于校內資源的靈活運用,要在課余時間向學生免費地開放圖書館、實驗室以及多媒體教室等,從而更好地促進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要深入地挖掘教師資源,結合教師的專業特長組織開展多元化的社團活動。此外,要聘請更多專業的人士前往校園內為學生加強專業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愿地參與社團活動。通過對于科技類以及科學學科類社團活動的參與,使得學生可以對科學知識建立更加深刻的認知,使得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體驗與感悟,在課后服務中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優化服務制度,提升服務水平
為了可以全面地促進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學校就要制定科學、健全的相關制度,在此基礎上才可以使得各項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進行。教師要制定科學、健全的課后服務體系,嚴格地約束與規范課后服務人員的行為,使其明確個人擔負的重要職責,可以認真負責地完成本職工作。學校要不斷地優化與完善課后服務制度,使得每位教師的職責得到進一步明確,要加強對于課后服務的紀律管理。針對沒有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要將其記錄下來,掌握學生的去向,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學校要結合實際狀況,不斷地優化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針對進入校園的人員做好登記工作,禁止小學生私自外出,嚴禁無關外來人員進入學校[2]。不僅如此,學校還要制定科學的應急制度,及時地應對與妥善地處理客戶服務中發生的突發狀況,從而全面地保證課后服務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充分地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
四、優化評價體系,提升評價水平
對于課后服務而言,其實施者即為學校、直接參與者即為教師、受益者即為學生、監督者即為社會及學生家長。因此,該項工作并非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而是要獲得社會以及家長、學生的共同參與和共同配合。所以,為了可以優化服務質量,學校要基于多層次與多角度入手,制定科學健全的評估體系,從而獲得更加科學、客觀的評價結果,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對問題進行發現、分析與解決,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實踐中,學校要定期地邀請師生、家長與社會人員評價課后服務工作,收集并且整理分析評價內容,找到在課后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的糾正,進而不斷地提升服務質量水平。教師要全面地評估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能力水平,基于學生參與人數與活動開展次數等方面入手,評價教師在課后服務方面的能力水平,促使其找到個人在服務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3]。另外,也要結合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其參與課后服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基于此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學生更加認真地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課后服務工作中要充分地遵循“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則,充分做好對小學生人身安全的保護工作,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科學、健全的服務計劃與服務模式,制定完善的服務制度,加強對于活動過程的嚴格管理與控制。在此基礎上全面地提升小學科學課后服務水平,使得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熊小平,吳永鳳.“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作業設計的“三化三策”[J].教育科學論壇,2022(11):15-20.
[2]劉宇佳.小學生課后服務優化反思——基于W市中心城區小學的現實考察[J].基礎教育,2021,18(02):71-82.
[3]潘洪建,張靜嫻.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成就、問題與政策建議[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0(04):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