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思宇 相寧
摘要:舞蹈教育是高質量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社會關注,然而當前部分舞蹈教育工作者只注重技能教學,卻忽略了德育在舞蹈教學中的滲透,使得舞蹈教育“有形而無神”,沒有真正繼承舞蹈的豐富內涵。文章首先總結中小學舞蹈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概況,闡述德育功能和德育滲透的現狀;其次,提出將德育滲透到中小學舞蹈教學中的途徑,實現中小學舞蹈教學與德育融合的方法,具體從教師的素質、教學和實踐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進行反思,分析舞蹈教育滲透德育的困境,分析產生這種困境的原因,并探討更可行的滲透德育的方法,總結中小學生德育更容易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中小學;舞蹈教學;德育;優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4-00-03
0 序言
德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優秀接班人、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的基礎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提高學生德育水平是開展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德育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未來,要摒棄傳統的理念,不能把教育的重心只停留在智育上。社會需要有能力和道德素養的人才,必須對教育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發展德育還需要以人為本,必須改變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讓教師接受新的教育形式。德育是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滲透到教育中[1]。自古以來,德育就融入了我國各類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優良素質。如今,在小學、中學開設了各種興趣班,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合作性。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中小學舞蹈教學有了新的標準。為了更好地完成中國的藝術教育和深層次的德育工作,并實施新的標準,舞蹈教師的觀念不能停滯不前,德育的滲透更加重要。
舞蹈教育是融情感、審美等為一體的美的教育,能夠增強自信和人格魅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等[2]。雖然舞蹈教育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由于沒有重視舞蹈教育的道德功能,其重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發揮。
1 中小學舞蹈教學德育滲透的概況
1.1 中小學舞蹈教學的德育功能
與其他學科相比,舞蹈課程在中小學德育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究其原因,舞蹈作為一個藝術門類,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傳承革命傳統、立志科學、發揚理想抱負、熱愛美好生活、尊重氛圍、關愛朋友”的德育內容,尤其是優雅動人的動作、活潑的舞蹈風格、優美的旋律舞蹈,能夠引起孩子們對舞蹈課的興趣。以舞蹈教學活動為載體,舞蹈活動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有機道德教育,并通過形式、內容、旋律與節奏等舞蹈教學活動,影響學生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的變化。具體而言,舞蹈教學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塑造中小學生的高尚品格。舞蹈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通過肢體語言,把技術技巧融入作品,配有故事情節,表現出人的智慧、道德、意志。因此,德育完全可以通過舞蹈教學進行滲透。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兒童從小就被視為家庭的財富,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在中小學學習階段可以通過舞蹈的形式形成和諧的氣氛。
第二,樹立學生的鍥而不舍精神。舞蹈學習是枯燥辛苦的,這個過程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的過程。一些學生出于各種原因退出舞蹈學習,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而那些堅持學習舞蹈的學生,通常會發現自己比較優越,可以承受困難和強大的壓力,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成為眾多學生中的佼佼者。
第三,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首先,舞蹈主要是一項集體活動,學生必須按要求著裝,保持統一的發型,在指定的位置上由教師規范學生的行為。這種統一規范和硬性要求,能夠使學生形成集體意識,有組織性和紀律性。其次,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不論中小學生是否有舞蹈才能,其站在舞臺上散發出來的自信都是迷人的,更是難得的。舞蹈是放松和釋放情感的過程,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疏導作用。舞蹈也是中小學生之間很好的集體活動,可以培養集體觀念、合作精神。學生將來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良好性格的形成對以后的發展有巨大的作用[3]。
總體而言,舞蹈教育具有堅實的德育基礎,應充分發揮舞蹈教學在德育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素質水平。以“舞蹈教學理念中德育的融合”為研究課題,檢驗中小學舞蹈課的現狀,研究滲透德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論證在舞蹈教學中德育的重要作用[4]。
1.2 中小學舞蹈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現狀
德育的發展需要得到學校的重視,但在中小學中,成績是關注點,學生的大量時間被主課占用,其他副科需要讓道給主課,舞蹈課程在中小學尚未普及,關注度不夠,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即使少數學校開設了舞蹈課,課程也不多。舞蹈是對學生美的直接教育,能使學生感受到美與丑,是善良和內在的行為內涵。這是加強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是長期以來,德育滲透現狀很難改變。中小學德育往往形式大于內容,教學效果沒有得到有效強化,常常強調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用性。針對目前德育面臨的這些困境,需要逐步克服與改革。
2 中小學舞蹈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2.1 提高教師修養
第一,愛崗敬業,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教師要遵循職業道德要求,在進入教師行業的那一刻,就要甘作“蠟燭”“春蠶”。要熱愛教師崗位,不抱怨,勇于奉獻,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抓好思想道德建設,愛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讓學生走得更高更遠。
第二,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要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進步。信息網絡時代,擁有豐富的知識獲取渠道,使教師的知識庫不斷增加新的理論資源,能夠豐富教師的課堂。應將德育滲透到舞蹈的審美過程中,并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第三,多反思,嚴格剖析自己?!爸苏咧?,自知者明”,教師要勇于自我批評、自我剖析,發現不足、明確方向,提升自身素質。反思的過程是糾錯的過程、創新的過程,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斷進步,找出最佳的教學方法,順應新的教學要求,不被固有的思維束縛。
教師是教育的關鍵,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素質。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工作方法,是否掌握了德育理論,是否有先進的學生觀念和教育觀念,都影響著德育和舞蹈課的開展。中小學舞蹈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除了要具備基本的知識和教學技能外,還要有開放的思想和創新意識,才能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
2.2 優化課堂教學途徑
首先,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當前的舞蹈教材內容豐富,還有一定的德育資源,但教師仍需要對這些教材進行全面修訂,挖掘更多的教材。市場上有許多舞蹈教材,其中大多數側重于基本技能和技術的訓練。教師要多做工作,找出適合中小學生的圖文資料,理解和豐富每個舞蹈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優化和升華舞蹈作品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從情感和藝術方面培養學生,完善他們的道德修養及德育舞蹈課程[5]。
其次,改革德育教學方法??萍嫉陌l展、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教師要與時俱進,改變已有的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模式授課[6]。比如舞蹈教學通過運用多媒體工具可以刺激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與舞蹈保持直觀聯系。并且,在學習舞蹈的同時,學生能夠通過真正的情感投入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從而不再有一種空洞感。
最后,運用合作或比賽的形式。學生是充滿活力的,具有競爭性的,因此教師在舞蹈課上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師要掌握這些特征,創造多種模式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7]。制作更多的協作小組游戲來展示,通過集體選拔的形式,利用視頻平臺輔助班級、學校表演,也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拓寬德育途徑,使德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發展。
3 中小學舞蹈教學德育滲透的反思
3.1 舞蹈課德育理念不足
首先,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學校教育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以德育為重點。通過調研了解到很多中小學舞蹈教師還沒有樹立現代教學理念。開展中小學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如專業舞蹈教育般掌握高難度的舞蹈技能,而是通過舞蹈的藝術形式來教育中小學生,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同時,許多中小學舞蹈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普遍認識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對當前中小學舞蹈課滲透德育的重要性缺乏其必要的認識。舞蹈可以增強中小學生的能力,提高其素質和審美水平,使學生保持激情。不僅如此,它還有助于培養中小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和自豪感[8]。
其次,道德教育滲透必須通過身體參與來實現。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中小學生必須參加舞蹈運動,以更好地實現學習中的道德滲透。但是目前我國許多學校缺少設備、設施和師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舞蹈教師的專業性不強,只懂得如何跳舞,會跳舞,優秀的舞蹈教師匱乏。第二,由于學校缺乏舞蹈知識相關的教材,舞蹈資料少之又少,學生無法獨立學習,很少接觸舞蹈方面的知識,也阻礙了德育的滲透。
由于外界條件的阻礙,學生無法參與實踐學習,只能遠距離觀看,無法深入學習。
3.2 德育滲透的學科片面化
德育必須滲透到許多學科中,但是許多舞蹈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只在政治和語文等主要課程中滲透了德育,忽略了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事實上,舞蹈能鍛煉記憶力,激發想象創造力,提高審美水平,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增強勇氣和自信,釋放壓力,使學生學會溝通合作,并促進他們更好發展。這正是在舞蹈教學實踐中突破單一目標、把德育滲透到舞蹈教學中能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然而,一些舞蹈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對最新教材和學術觀念的研究不夠認真,沒有意識到作為舞蹈教育者,不僅要教授舞蹈知識和技能,還要把德育滲透到舞蹈教學中,沒有轉變固有的教育理念,只注重舞蹈肢體動作的單純教學。舞蹈教師作為舞蹈教學的主導者,要充分利用多樣化教學模式,在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把德育滲透進來,使舞蹈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3.3 舞蹈教師對學生的行為習慣了解甚少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中小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優秀品格的人。但是許多教師(包括舞蹈教師)認為參加學校組織的藝術和社會活動花費的時間長,對學校舞蹈教學研究的興趣低,并且教學方法和手段過時,從而無法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教師沒有充分利用上課的契機對學生開展相關的教育。同時,由于專業性,教師很少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德育設計,使得德育滲透不夠深入,無法達到德育的目的。此外,一些舞蹈教師在課程結束時會立即離開課堂,與學生的溝通很少。舞蹈教師不能及時理解和引導學生的行為,使學生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沒有在思想上認識到錯誤。教師是學生的榜樣,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提高教師素質是德育的關鍵。舞蹈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并與他們加強溝通,使學生的德育水平有質的飛躍。
4 結語
舞蹈能夠觸動心靈,把德育滲透到舞蹈教學中是對舞蹈的升華。舞蹈教學是中小學德育的最佳載體之一。舞蹈不僅是美的表現,更是內心情感的釋放。教育部將美育作為考核體系的標準之一,在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下,美育教育地位進一步提升,以往不被重視的藝術教育科目受到了關注。因此,文章著重探討舞蹈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總結合理可行的方法,分析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旨在引導人們更好地回歸身體、感受身體,希望能啟發舞蹈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匡可.“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語文古代小說教學之德育滲透研究[D].黃岡:黃岡師范學院,2021.
[2] 姜希昭.德育在舞蹈美育中的滲透[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6):84-85.
[3] 年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對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建設的啟示[J].理論觀察,2021(8):168-170.
[4] 王伯新,佘昉.“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職德育互融實施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52):10-11.
[5] 馮思淼.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21.
[6] 馮文全,李霞.基于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德育教育的創新分析[J].中國教師,2021(S1):113.
[7] 石計.中小學舞蹈課堂教學創新路徑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176-178.
[8] 陳路芳.中小學傳統舞蹈教育發展的現實意義:以非遺舞蹈為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9(5):108-113.
作者簡介:閆思宇(1999—),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相寧(1971—),女,江蘇連云港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舞蹈編創與教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引領項目(示范課程)“經典舞蹈作品創作分析”階段性成果;2022年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