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玲
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著重內涵,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能夠提高寫作意識,更是提高小學生本身語文教育綜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五、六年級的中小學生面臨著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可以鼓勵學生吸收大量文學知識,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練習讀書方法和習慣,提高審美能力和讀書想象力,為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本文分析了閱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尋找到了一些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是小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他的存在不單單只是為了提升語文成績,而是能夠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養。隨著現階段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引導學生們培養自身閱讀的意識、建立正確的閱讀表現尤為重要。但就目前來說,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教學進展得并不順利,大部分的原因還是由于教師、家長和學生,沒有真正意識到閱讀教學的價值。將重點過多的放在了提升成績上,將閱讀教學這種隱性投資拋在腦后。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用靈活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們對于閱讀的興趣,激發他們想要閱讀的積極性,在閱讀中感受到語言帶來的魅力。
一、閱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
(一)幫助學生們理解課文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閱讀教學不只是要求學生們能夠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們積累語言,從而進行高質量的表達。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們理解課文。在一遍遍的朗讀中,能夠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態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句、段的重點閱讀,深刻感受到作者在進行描寫時使用的表達技巧和描寫技巧,引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加深理解。
(二)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是為了將來的寫作打基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形式上來講閱讀和寫作都是綜合考察的學生們對字詞句段的運用能力,而閱讀教學是寫作素材的主要來源。通過閱讀來豐富學生們的生活經驗,獲取知識和信息,在寫作中將這些素材變成自己的語言寫入到文章中,因為來源于生活,所以更加能夠融合入自己的情感,一篇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是非常能夠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才會是一篇好的文章。
二、優化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絕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已經能夠意識到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原先的語文教學課堂,是需要教師將自己的閱讀體會傳授給學生們,學生們被動接受的是教師的思想,對于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的發揮十分不利。學生們處在學習的被動地位,也讓學生們失去了對于閱讀教學的積極性和興趣感。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退回到引導者的地位,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尤其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面對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這一優勢進行良好利用。引導學生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空間,打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針對學生們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制定針對性的引導計劃,滿足不同學生對閱讀的不同需求,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是閱讀,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方法,科學安排語文閱讀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沉浸在情節中,引起情感共鳴,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思考,進一步理解文章。在閱讀中,應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閱讀問題,這些問題會隨著閱讀內容的多少而層層遞進,從而加深問題的深度。帶問題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三)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即便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材,閱讀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需要學生們在課余時間擴大自己的閱讀范圍,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推薦閱讀書籍。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書。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作者的表達和描述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現階段的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語文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式,從而幫助學生們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 譚秀敏.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的邏輯能力培養[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573-574.
2.鄭婷霖.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策略研究[J]. 語文課內外,2020,(20):142.